【古籍翻译】《神灸经纶》说原篇
【原文】粤稽古昔疗民疾病,有医药而无方书,《素问》辨症论治,经络详明;《灵枢》多言针灸,温凉补泻,法密而用神。自秦汉以下,方书出而针灸之治鲜有传人。
【翻译】考证古代治疗百姓疾病的资料,只有中医和中药却没有方剂书,《素问》记载辨证论治内容,明确经络,《灵枢》大多篇章讲述针灸和补泻法,方法神秘而用起来疗效神奇。从秦汉以来,方剂书开始出现,针灸治疗传承就少了。

【原文】原针有九,视病之轻重虚实,用以手法,刺浅刺深,呼吸运动之间须要医者与病患息息相通,方能愈病,非神而明之者莫能窥其奥旨。
【翻译】原本针灸针有九针,根据病情轻重虚实,选择手法、针具,浅刺深刺,医生与病患精神相通,才能治愈疾病。不是精神专注,明辨病情的人不能窥探其中深奥的道理。

【原文】灸法要在明症审穴,症不明则无以知其病之在阳在阴,穴不审则多有误于伤气伤血,必精心体究,然后可收灸治之全功,而见愈病之神速也。凡人之血气精神。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气有阻逆,则阳脉不和而神无所守。血有凝滞,则阴脉不和而精日有亏。内伤于七情,外感于六气,皆足为气血病。
【翻译】灸法的要点在于明确病症,选取穴位,病症不明确就不能了解病在阴分阳分,选穴不仔细,就会误治导致损伤气血。,一定要精心体会探究病证,这样才能得到灸法治疗疾病的全部功效,看到灸法治病痊愈的神速。人的气血精神,是人体所能维持生存而周全性命的原因。气机受阻,就会导致阳脉不调和,神无法维持;血液凝滞,那么阴脉不调和,精微每日都会亏损。被体内七情和体外的六氵㸒之气所伤,都足以导致气血疾病。
【原文】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诚前圣之妙用,而惠人于无穷也。且有风寒卒中,危在须臾,用药有所不及,灸得其要立可回生,医家取效见功莫过于此者。后人难在取穴,遂与针法并废,而不究心。至病有可生而无生之法,任其枉死,良可悲也。
【翻译】艾灸能够温暖经络,宣畅通达气血,使得逆行的气血顺行,停滞的气血得以运行,确实是前世圣人巧妙运用,世世代代惠及黎民百姓。而且有风寒卒中这类急症,生死在须臾之间,用中药治疗,时间上来不及,得到灸法要点的医生可以立刻起死回生,治疗取得的疗效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了。后人在学习取穴时难度大,于是抛弃灸法和针法,不用心研究。等到病人可以用针灸得以活下来的时候,却没有让他活下来的方法,任他白白死去,确实可以对此感到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