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泛二次元百合创作问题个人刍议

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难免疏漏和个人化。
背景导入
众所周知,百合题材已经成为二次元界冉冉升起的红巨星。不论是小说漫画还是动画,这几个传统宅文化生产链和宅文化受众都对其抱有巨大的热忱,在稍远的二次元手游,以及各类同人创作和讨论话题,百合题材都在成为耀眼新星。我们只需问,这个现象出现的突然吗?那要说真还挺突然的。毕竟,百合猛然走出小圈子,向整个宅文化扩散仅仅是近5年的事(大致上),差不多就是日本动画开始衰落,传统题材诸如机战、热血、少年向、烂俗轻改等都在被厌弃,同时日渐稀少的佳作难产和被埋没,作为起始标志。那么自然要搞新的花头劲去创造吸引力了。啊,那么百合就是一个大救星了。本来人类就算性别有别,但在精神结构上其实并未差多少。女性爱BL,耽美,乙女这种,似乎是圈内共识,那么男的就不爱了吗,男的也爱GL,而且不是稀少现象也不足为奇了。

关于百合创作问题
我作为一个观众(消费者),同时也算是一个创作者,同时在这两个立场上看看这个问题。
一说到百合,或者说先讲一下百合是啥,说简单点就是女同性恋。但是自从百合被极大推广后,原先的模糊属性被要求清晰化,所以为了调和众口,细分出了什么轻百合、橘里橘气之类的(也就是暧昧不清),那么与之相对就是硬核百合(也就是真的出柜),但这种细分也没有什么官方背书的。那么既然百合是讲女同性恋,那么一个问题就呼之欲出了。那么百合作品具备解放性吗?答案是现在或许有但是有的不多,过去有的多。文艺作品开始讲性别问题,性少数(LGBT+,这里就特指女性相关)问题,那么自然就可以考察一下女权主义,性别平等、反压迫、人类解放这种问题的。而事实上,这不是夸张,先不说以前的正统文学以及影视作品,就算是近代的日本动画,在这一块都是相对严肃对待的。早一点的,少女革命,惊爆草莓,然后是神无月的巫女,再后是百合熊风暴,这几部早期(前)百合题材的动画,大家看了再和现在近几年随便挑一部带百合TAG的动画比比就知道有何不同了。那么现在的(我暂且不管它带轻百合还是硬核百合)百合作品,我们首先就要打一个问号,它究竟是怎样的的创作动机?
我以《莉可莉丝》、《突击莉莉》以及《英雄王为了穷尽武道而转生》(同期的《转生王女和天才千金》倒是能看得到一点《神无月》的影子,希望渡航能表现出色)作为讨论对象。我先提出一个概念,我认为现在百合创作可以划分为两个倾向,第一个:服务于异性恋男性的享乐为目的的百合创作,第二个:非服务于异性恋男性的享乐为目的的百合创作。这就是我目前对百合创作和百合消费的主要观点,而不是从动画中具体的情节来判断是否是“真、gachi”百合还是其对立面。先拿《莉可莉丝》来说,这是近期很火的一部百合片,这部片能让一部分观众惊呼,她们是真的!这部片确实是具有非常强的百合属性。首先,双女主高强度互动,没有多余的内容。其次背景设定助力,营造了女性扎堆的舞台。最后有撩拨、有“贴贴”、有互通心意。反正就是百合浓度满满,但是注意,全程没有双箭头,从未有捅破窗户纸。总的来说,这部片的百合要素是有,但是由于观众的热切期待和制作方的刻意引导,让人产生了她们“既定出柜”的假设。事实上,只论百合,两女主从没做过关于友情、爱情乃至性相关的明确表态。啊对,友情也没有,不是说她们没有友情,而是她们没有将这个议题摆到台面。基于此在某种意义上,她两的交心也是浮于表面,毕竟泷奈到最后也不能在心脏和不杀生的问题上和千束互相理解,千束也丝毫不换位思考泷奈的心情而固执己见。从一开始她们就有一条沟壑,中间也没达成共识,最后电波塔决战也没能达成。在基本价值观上都没能协调,友情往上就显得比较虚幻了。更何况千束自己也表示了,在电波塔上用行动表示了,吉叔和泷奈谁更重要。那把视角放回整体,这不作品的百合也就仅限于此了,甚至不必说关于绿毛的各种问题。总的来说它就是我认为的服务于异性恋男性的享乐为目的的百合创作。百合的元素用来俘获对百合有爱欲的观众(观众大多数都未必是现实支持或实践百合的),同时又好像顾虑着什么(大概是为了笼络非百合爱好者,即传统BG爱好者之类),不肯彻底,这种不肯彻底不一定是制作方故意搞一些诸如共饮果汁这样的操作来膈应操作,反而是它可能单纯的不在乎,喝了就喝了,他们未必有着什么目的性,而只不过是不在乎观众会怎么想。就是因为他们纯粹按照我说的逻辑做这个“百合”动画,于是会有人将之开除百合籍,这样的百合只是用来营销和俘获对应爱欲结构的观众的,而非作品的根基和主旨。说的直白些,会有人纯粹是为了看两个女性或多个女性进入一种百合的叙事,来满足自己“后宫”的幻想,我可以说很多现在市面通俗的百合题材都是迎合这个而创作的,也就是第一倾向。当然这么说是极端的,也是有所谓“萌豚番”(轻百合之类),有观众是为了享受女孩子们轻松日常下那种宁静悠闲和谐的生活图景。第二倾向需要一种突破性和解放性,甚至有些先锋的意味,一定是小众的,况且现在世界大环境就是一种保守的趋向。
然后就是《英雄王为了穷尽武道而转生》,或者说这一类型的作品。这部是奇幻世界,然后还是男魂穿女,事实上带有TS标签。这种情况下就是男转生成的女主角和众多女性发生的百合叙事。这更加是符合第一倾向了,满足男性变成女体的后宫状态,总之就是一个传统内核的异世界傲天剧本了。这种作品的女主只是套着女皮的大男子,无论它是什么性质的百合,最后终究是满足男性爱欲的一种传统作品的旧酒装新瓶,而非真正基于女性视点、女性思考、女性立场的百合。
最后说一下《突击莉莉》。百合百合,用这个词指代女女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对一种纯洁关系象征和向往,而这部片从第一集开始就给我一种浓重的“献媚”气息,意图非常明确了就是第一倾向,并不是做出好坏之分,只是说确定了这个动画的基调。这部片花了大力气刻画女女CP的软色情蕾丝互动,把各种硬百合喂给了观众,表明了自己就是用这样的内容吸引我所说的第一倾向的受众。随后,关键的剧情内容乏善可陈,说的不客气就是无聊,最后它的价值就只是在实用层面了。
说到底,百合既可以作为一个主题,也可以作为一个副题。我个人的态度就是,希望能多一点第二倾向的作品,或者说可以用百合的元素,但是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还是打磨作品的其他部分为重。在《少女歌剧》,这也是一个并未捅破窗户纸的百合浓度拉满的故事,但是却风评优秀。说到底,人家在把百合当作卖点的同时,也有其他更加耀眼拿得出手的东西。百合只是一个佐料,正餐是利用歌剧实现的思想艺术化表现,拔高的人物塑造和冲突张力,精心设计的舞台和台本。在剧情上足够优秀,人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画面设计,音声设计,和剧情设计上,而非执着于百合(这变成一种轻松的谈资)。

再说说同人创作中的百合
这点其实是一个矛盾多发地带。诸如众多二次元手游的玩家圈,都会围绕这一点产生旷日持久的纷争。经常会出现如下情况:一部主要受众是BG向用户的二次元手游,出现其中女角色之间的百合同人,玩家就此产生对立分歧。我的看法很简单,实事求是,尊重设定。在设定上,一个女角色,她对主要是BG用户的玩家群体表达好意(剧情或是人物塑造)这一事实,在官方游戏内或是官方资料中已经出现,就尽量避免去做百合同人,至少不能太张扬的表现和宣传(说白了就是不要跳脸和挑衅)。反之,官方并不展现(无感情线或者主人公性别不定),或者官方表现了女角色间的暧昧之类的,那就去做。但是,令人头疼的就是有些官方想两边通吃,这就很无解,相当于主动点燃了导火索。
诸如二游在剧情上的几个模板,都容易触碰到这个敏感问题。《崩三》是一个早年的含混不清的典型,但现在已经定性了。当时的圈子氛围和环境相较于如今,是开明包容的,同时也是粗放的,没有所谓的把性取向(cp配对问题等)过于抬高,也正是处在百合是一个宽容的度量之中的。所以我们看到了,舰长能一开始还是比较具有戏份,然后在一些细节上,舰长和女武神甚至有暧昧互动(语言互动,软色情触摸反馈,踢下舰桥互动之类),于此同时剧情中琪亚娜作为实质上的主角与女武神也具备高强度互动。随着时间过去,从剧情就能察觉,舰长的不断弱化(摄像头化),和剧情百合中心化程度越来越高。于是矛盾就开始暴露了,从“劈叉扫地清洁工”到“兔女郎热舞”事件,体现了原本还是“舰长派”的怒火以及百合化的阵痛。说回二创,现在看去,崩三的同人创作已经基本洗牌完毕,百合向占据主导地位。那过去还没提纯到这个高度的时候,最后舰长的风光仿佛是那长期连载过的短漫“火星舰长”那红色头发舰长的耍宝,其实舰长从一开始在二创中就缺位了。这也是米哈游的一个问题,早年《崩坏》(崩坏二开始)的基调就是百合,什么时候这股风气被加强直到如日中天到如今呢,我想就是从八重樱和卡莲的故事出现为起始吧。同时期还有一个常青树,那就是《少女前线》,它的问题和《崩三》不尽相同,但是走了完全相反的路。指挥官就是实实在在雷打不动的第一主角,他一直都活跃在剧情中,充当了关键的组成部分。少前从早期开始就没有崩三“媚男”式的设计(誓约系统是当时的传统),但是直到如今,人们依然会津津乐道指挥官和人形的羁绊。而在百合化的历程上,少前自然不可能阻挡时代的潮流,同时它也多线叙事故具备这个基础,百合CP、百合中心二创自然出现,但是并没有彻底吞噬指挥官派,指挥官中心依然是不可推倒的主导地位,百合与传统派斗争也不激烈(因为官方为传统派做了靠山,所以对百合创作就宽容了),这里主线剧情,以及官方的推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少前剧情因此也没有像崩三一下彻底滑落,进入一种“漫威式”流程内容,反而异常坚挺,脉络和剧情张弛非常出色,颇具深度。但有得必有失,所以在云图和少前二,云母要面对相应的“道德绑架式”困境——你就是不能出现的除主角以外男的(主角可以是女的),所有抽卡角色理应最好都是女的(抵制“男人形”,以免有可凑CP之嫌),同时对百合报以一定程度的鄙视的这种保守大男子主义舆论中。
于是到了后二游时代,《明日方舟》作为大黑马异军突起,它代表了新二游的新范式——那就是群像式叙事,说白了就是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把主角摄像头化的准备,只不过这一点在潜移默化之中。在这一点上,二创就自然限制大幅缩小,CP搭配自由,百合那就是更加普遍了。回看国外,《赛马娘》为代表的日本二游具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彻底模糊主视角(P,T),角色都是女孩子,然后呢,这样的作品依然是服务于BG男性受众的,但是由于彻底的女性化舞台,那么女性角色的互动除了和主视角之外,就只能是女性之间了,但游戏的剧情的主要演者就是这些女性,所以某种意义上女性之间的会互动大于女性与主视角的互动,那么百合的气氛自然氤氲而出。所幸,后二游时代的外国的宽容还算是够高,BG和百合之间在圈子和二创内是基本能动态平衡的。《碧蓝档案》作为后起之秀,目前风头正盛。这游戏不光在要素上和《少前》相似(枪械军武),同时在剧情范式和精彩程度上做到了相近,老师同指挥官,从始至终依然是不可动摇的主角,作为重要剧情组成部分,其他角色围绕他转。所以,这个游戏的社群氛围如同时光回溯了一般,总体上对百合内容持明确反对态度。那自然是老师形象(没有确定具体形象,这里指剧本虚构层)得到了锚定和强调,他作为能动主体不断积极和女角色在主线剧情发生互动,那么作品的基调不言而明了。以女角色为主的百合的叙事当然难以避免,但是绝对不会动摇那个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