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一聊自己看过的子供向国产动画

这两个月在看书复习,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念旧的人,加上自己经常处于一种“带孩子”定位,闲暇时把一些具有名气的国产子供向动画挖出来看了一下,感触颇多,打算写一下自己的感受。当然,都是一些随便写的东西,大家随便看看就好,要是出现一些语句不通的问题还望见谅。当然有一个前提,讨论没有问题,对于那些上来就碰瓷的直接拉黑,没什么好说的。这里涉及到的什么“路易基”“黄蘑菇”之类的均为和我一起录视频的新超马组,都是我自家人,这里先说明一下。
我是小地方的,当时能收到信号的电视频道不多,加上当时本身面向少儿的电视节目也不多,2003年开播的少儿频道也只能在寒暑假放(电视台不放信号,2007年后开始全年播放),所以平时基本上就算着点看这些东西。我也有一些VCD,是不是正版也说不清楚,都是一些老版本的《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之类的东西,顺带一盘《聪明的一休》。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直都对日漫不怎么感兴趣,除了看一看点播台放的《哆啦A梦》《数码宝贝》(第一部)之外,剩下一些《龙珠》《火影忍者》《游戏王》这些东西都不怎么想看,就连PM也还是在接触任系游戏之后才去看的,可能是因为当年年纪过小,眼光短浅,之前一直对PM持“鄙视”看法,在2005年看了地摊文学《比阿丘大战葫芦娃》后就更讨厌这个东西了。不管怎么说,感谢大乱斗,让我认识了这个游戏,也就认识了它的番剧,虽说XY结局过于恶心,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话说回来,我对日漫的改观也是一个巧合,原来有一个名为“马里奥世界niconico组曲”,其中第二段为《ハレ晴レユカイ》,自己顺藤摸瓜找到了《凉宫春日的忧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其实也不算,从13年6月到18年3月,基本上是两个月左右看一部番,比如《俺妹》《乌贼娘》《LL》之类的,后来就不想看了,连日月都不想看了,不知为何,而自己真正能“背板”的还是凉宫春日系列。当然,这些东西都是题外话。差不多从出生到2013年,自己基本上看的都是国产和《动漫世界》里欧美的,比如同样能让我背板的《成龙历险记》。
好了,说一下国产的东西吧。这里大概过一遍上美厂和央视做的东西,这些大部分为经典,如央视的《小鲤鱼历险记》《哪吒传奇》《西游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上美厂的《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与贝塔》等。虽说上美厂的《大耳朵图图》有抄袭之嫌,不过现在陪着我最小的妹妹看也不会觉得乏味,说明确实是有一定趣味性的。老版《大头小头》,作画确实不如其他央视出品的精致,但其天马行空,而且在当时环境下的我国本身也是以“严父”偏多,谁不喜欢这种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父亲角色呢?至于现在这个版本的《大头小头》,自家三个妹妹都觉得好玩,其中黄蘑菇同学马上成年了,说明这个是有市场的,也符合当今低龄观众的口味,不过我确实是受不了这玩意,看的时候总有一种不适感。我记得在首播时有一批80后90后等着看,结果不知道看的是什么东西,我也是如此。《神兵小将》3D版续作,反正我这里没人看得下去,包括孩子。《葫芦兄弟》是当之无愧的神作,续作《葫芦小金刚》虽说出了一些致命的bug,但不妨碍它的素质,而这一作的讽刺能力真是一绝,感觉当年还真没几个人能看懂。至于新版《葫芦兄弟》,当时出的时候也是差评一片,基本上说的都是“毁童年”之类的,我自己也在之前《新大小头》的洗礼之后或多或少摸清了套路,没兴趣看。今年被硬拉着配最小的妹妹看,只看了一部分,好像是二娃篇吧,也是以智斗为主,双方智商都在线的,之后自己也拿二倍速看了全集,发现这新版前期确实有点拖,不过中期做得还是比较精彩的,后期中规中矩,我个人是觉得这部动画的质量尚可,优点挺多的,全家一起看也没什么问题,就是那些所谓“情怀过重”的人不怎么好接受罢了。有些人对这新版的抱怨是“没请到以前的CV”,比较想问一下,当年上美厂请的都是小男孩,现在让这些奔四的男人来给那么小的孩子配音,不觉得诡异吗?
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当年的两大“本命”作,它们都是由王宏导演制作的,想必不用我说都应该知道是什么吧。我这个“光波大侠”名字就是由这两个系列组成的,“蓝色光波拳”加“少侠”,可能还受到了《武林外传》《成龙历险记》的影响,不过主要还是刚才那俩。现在看这个名字确实是有些“中二”,可自己已经习惯了,也没必要改了,我也不知道要改什么玩意更好一些,“睏就睡觉的人”吗?
蓝猫的推出时间和我出生时间相近,我自己也是从小一直追到2006年,在看完第六部《太空历险》之后,它的第七部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画风配音全改,自己也不看了,不过这也可以算是自己“看蓝猫长大的”。我当年只看蓝猫的原因也在前文说了,小地方环境问题,没有接触其他作品的途径。记得蓝猫系列一直都是在CCTV7晚8点播出的,上小学后经常在这个时间点前赶完作业,为的就是看这个动画。好像当时有哪个上星台会在早上六点钟播两集,所以自己有时候也会抽风一样在五点左右起床,当年的《幸运52》也是在早上重播的,有时候自己也会爬起来看,要是看不到还会“绝食”一次早餐。当年的蓝猫究竟火到了什么程度,我这里在2003年左右有五家光盘店,它们都会在演示用的VCD里放蓝猫,有些药店也会在晚上拿电视摆凳子让老年人来看,但它们却时不时放蓝猫,而且蓝猫专卖店也是生意火爆,我自己曾经在那里买过保龄球,现在看起来只是一些质量中规中矩的塑料瓶子而已,但当年确实是把这东西当“传家宝”来看的。从一年级开始,每半个月会到书店里买蓝猫的书籍,好像是《星际大战》篇的,现在还差两三本。但好像是从2006年起,也就是《太空》系列放完之后,本地的蓝猫专卖店没了,音像店也不怎么放蓝猫系列了,感觉好像大家都对他失去了兴趣一样。再过一两年,互联网发达了,我看到网上出现了一批骂蓝猫系列的帖子,当时还确实是有些不平,为什么我心目中的神作会被你们贬成这个样子?我当时没有考虑到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当年在网上发声的基本上是断层下的人,他们曾经看过不少优秀的国外作品,电视上突然只能放蓝猫而让他们无法接受。说真的,我觉得蓝猫系列的质量应该很高啊,要不然也不会连续播好几年吧。实际上,我错了。
2013年,我追完了《凉宫春日》,E3公布SSB4带来的那些兴奋度也过了,自己一时感觉没什么可看的东西,就把蓝猫系列挖出来看了看。早期的《幽默》系列……一言难尽,感觉帧数低,而且画得也草草了事,那些梗也没什么很大意思,音效基本上都是外用的,真的感觉没什么可看的。《星际》篇依旧没有解决第一部存在的问题,强加的一些3D效果显得十分出戏,总有一种无法统一的感觉。我自己去搜了一些老文章,发现有很多写在2000~2002年左右抨击蓝猫系列的,说是“烂猫”也不为过,这也正常,早期蓝猫基本上是“流水线产品”,为了数量而降低质量,要不然也不可能能做到“一天一更”这种频率,观众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还有一件事,作为一个“说教性动画”,它里面有很多内容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什么“金属分子”之类的东西,这就比较讽刺了,误导孩子,而且每一集的标题也是乱七八糟,让不知情的观众一头雾水,都不知道它到底要说什么。也许是负面评价过多,加上央视在2003年左右推出了一批高质量动画,这使得蓝猫系列后续那几部的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提升到什么程度?《恐龙》系列,尤其是后期,真的不适合孩子看,致郁性过强,那些梦想着“长大以后人人开飞机”的孩子们并不好接受这个悲剧结局,不适合接受那么多事实。《海洋》系列看得太少,不谈。《体育》系列加了不少新角色,而且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特色。《太空》系列剧情连贯性强,角色也脱离了原来那些“不着调”性格,作画也比以前精细,只是后期有些拖,但综合素质还是有的,现在也值得一看。也许是王宏拉了一批人出走,导致第七部的蓝猫整体风格大变,可能正是因此,且在2006年冒出了一批动画,加上老观众纷纷长大,眼界开阔了,蓝猫系列才失去了原来的那些受众。当然,王宏他自己也认为蓝猫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不能成气候。
好像是2010年吧,少儿频道播出了《蓝猫龙骑团》,这个3D系列虽没了以前的感觉,但这里已经完全除去了原先那些说教环节,就是纯粹的动画片。当时只是走马观花,电视台放的时候偶尔会看一看,外加自己从2010年正式入了任坑,也不想管这些东西。在看完《健康特攻队》之后,自己把《龙骑团》第一部过了一遍,同期也在重刷DM1,感觉《龙骑团》在当年的国产动画里也算是质量比较好的了,但也没给我留下什么很深的印象,后面那几部也没去看了,毕竟3D世界发售了,还不如云游戏算了。
不知为何,我一直没看过2008年的《健康特攻队》,我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可能是那几年的蓝猫系列都是一些早教性的东西吧。我在搜蓝猫系列时无意发现了这一部,自己也就从头看了一遍。这部的剧情很紧凑,而且面向对象也不再那么低龄,至于作画音乐就更不必说了,较先前有质的飞跃,说教部分不再是单独提出来的东西,融进了剧情,不过有些桥段上确实是有些出戏。自己在看了一半后,总感觉这部动画有点同期另一只猫的感觉,查了一下,发现宏梦已经收购了三辰,而这部动画就是由宏梦的贺梦凡做的,怪不得有些既视感。就我个人而言,这应该是蓝猫系列质量最高的一部动画。刚才在知乎看到有人拿本作和《工作细胞》作对比,认为“前者面向学龄前儿童,后者面向高中生以上”,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当然,我感觉更多是一个“环套环”的问题,类似于“主机玩家看不起手游玩家”“主机御三家互看不起”之类的,这种本身就是优越感作祟,没有讨论的必要,就像很多人二话不说直接把马里奥系列贬为“弱智游戏”,甚至拉出一堆证明马里奥系列是“弱智”的“实例”,我还是希望这些人能在接触之后再作评价。
所以说蓝猫这个系列啊,经典算是一定程度上的经典,但早期质量确实不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后期质量尚可,可惜已经没了当年那样的知名度,也没有那么广的受众,有些可惜。现在三辰的股份也不知道跑哪去了,管它了。
男儿有胆气,仗剑走天涯;女儿有剑心,柔情满山岗。
严格来说,《虹猫蓝兔》系列不应该出现在这篇文里的,因为它并不是什么子供向动画,实为披着动物世界外衣的大龄向武侠动画。
记得当时有人是这样评价“童年”的:“想当年,我们看的都是什么神作,美少女战士、百变小樱、数码宝贝、游戏王、七龙珠,再看现在的小鬼,都是什么小猫小兔子打打杀杀,要不然就是永远都抓不到羊的狼,动物世界也不是这样演的。”这人也确实有意思,说出了我国动画长期的“人形动物”问题,而且还算不上什么“furry”,达不到某些人的需求,但除动物选角有些争议外,《虹猫蓝兔七侠传》真的找不到什么问题了。
说起来,《七侠传》的动物选角算是一个历史问题。宏梦好像是2004年成立的,当时王宏等人创作的虹猫蓝兔基本上都是走原来蓝猫淘气的套路,《虹猫蓝兔小幽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内容和蓝猫《幽默》篇差不多,而且作画水平也就这回事,在当时蓝猫还在霸榜的时候,这种性质相同且资历不够的东西确实掀不起什么风浪。当时的主角是六个,没有后来的第七剑,而且角色设定也比较单一化,其中的莎丽差不多就是咖喱的翻版,谁想得到这就是后来那些饱受迫害但有坚强走下来的紫云剑主,还有就是护法跳跳,这人原来就是一个类似于早期菲菲的形象,各种没事找事。主角名字也比较童趣化,什么“跳跳”“逗逗”之类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名字在武侠系列里会显得比较违和的原因,谁能想到一个苦大仇深的魔教卧底会叫一个如此喜感的名字。宏梦当时好像是搞了一个什么“宏梦卡通天地”,有点类似于之前蓝猫的“三辰卡通快车”,半个小时的纯动画节目,其中穿插一些动画短片,附加一两首动画歌曲,差不多就这样了,可以说虹猫差不多算是蓝猫的翻版。从2006年开始,宏梦开始放开了,推出了一系列全龄向甚至大龄向的动画,比如《神厨小福贵》《奇奇颗颗历险记》,当然还有《虹猫蓝兔七侠传》,让这些东西逐步取代之前那些模仿蓝猫的东西,最终虹猫系列只剩下一个武侠系列了,没几个人知道这帮子人原来闹得有多疯,超生游击队都搞出来了。
印象里的《七侠传》好像是分批次做的,最开始只放出了前30集,印象里的前30集ED都是OP的高潮部分,而且OP选的都是前30集的镜头(外加一个不存在的画面),现在的ED选取的是31~60集画面。2005年末,我这里的地方台把前三十集滚动播出,好像还播了三个多月。后来有一次放到了91集,最后戛然而止,原因不明,但此时的ED已换成了现有版本。最后一查才知道,当时的央视还没播这个东西,片源从何流出也是不得而知。
由于宏梦的当家IP为虹猫,故武侠系列的选角也就集中在了这些人之上,这就导致了很多人说的一个问题,“幼龄不像幼龄,成人不像成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不过这样处理的话倒是可以玩不少动物梗,比如最著名的“马三娘骑马”,确实有意思。角色刻画十分立体,每个人都是矛盾体,不存在完美无缺的角色,这也涉及到当年的“十大罪状”,有人说“没有正确的是非观,正派角色负面情绪过多”之类的,但这样的设定才能免俗,你见过哪个人一生都是圣人?反派角色的智商一直在线,避免了常规国漫中那些只会“哈哈哈哈”的反派,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批人一天到晚在笑什么,国外的确有很多作品中存在这种高智商反派,不过在当时的国漫里确实是一个空白,说是说上美厂IP有一些,只是当时的上美厂戏份已被蓝猫抢了好几年了,环境里很久没出现这些东西了。扯一点别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剧情不符实际,不过确实有很强的看点,主要也是那批反派角色,就连一个市井无赖都有不错的考量,智斗总比纯粹的正派压制要好很多。本作有很多台词是孩子无法理解或接受不了的,比如“你想让我断子绝孙”这一句台词,当时应该没几个人能看懂。此外,这一部的谍战做得也很不错,双方互插卧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贯穿全部。王宏自己说“七侠传定位是年龄偏高的青少年”,其实感觉年龄还可以更高一些,要是把主角换成人或现在的所谓“兽人”,估计受众面还会更广。
我对虹猫蓝兔系列是很有感情的,第一部剧情可以背板,相当于剧情具体在哪一集也能说得出来。以前买了全集DVD,当时自家还没有DVD这种东西,为了这个还刻意让家人买了台200多块的DVD,这在当时确实算是挺贵的东西了。2006年,自己曾和附近小伙伴们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七侠”组织,我们这些人并不是说“你当虹猫我当蓝兔”,而是自己弄出了一些剑,各自封一个“剑主”名字,印象里的“七把剑”分别是“光波”“冲天”“花舞”“烈焰”“紫霞”“闪电”“雪花”,一共四男三女,前三个是我自家的,其中排名第一的那人为所谓的“七剑之主”,这个名字还用到现在,现在写的浑身起鸡皮疙瘩,改就不改了。当时买了一些卡纸,自己在卡纸上画出了剑的轮廓,中间再夹了一块泡沫板,用的效果还可以,就是很沙雕。2006年到2008年,我们这七个人以“第二剑”家开的店为“根据地”,经常在那条街上玩玩闹闹,跑“第四剑”家玩“小霸王”,很多人都知道这一批中二的人是哪来的(虽说年龄都不到初二)。2009年,冲天剑主同学搬家了,这批人失去了原来的主心骨,都散了。至于现在这批人怎么样了,第二第三成了后来新超马组的路易基和黄蘑菇,第六第七都去外地读书了,第五虽在本地但混得不怎么样,第四在2011年末因地中海贫血而逝世,现在想一想真的很可惜。当时家里一共四个小孩,由于蓝蘑菇太小会撕书,所以剩下三个人各六本《七侠传》彩漫,印象里好像差20和12。那些可动手办也买得差不多了,然后蓝蘑菇同学在2009年把蓝兔搞坏了。当时学校附近小卖部还会卖一些塑料的剑,我对这种东西兴趣不大,有一些同学买了“全套”,到最后凑来凑去发现有八把剑,都不知道是从哪多出来的东西。
当时的《七侠传》可以说是现象级作品,要不是后面碰到了所谓的“举报门”也不会家道中落。2007年,好像有个姓刘的网络写手去举报这个东西,说什么“涉黄涉暴”“涉毒涉赌”“宣扬早恋”“面部狰狞”之类的玩意,随后中央台紧急停播了这个,虽说一个月后复播了,但已经对这个系列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导致后期作品的内涵是越来越少,越做越没意思。这个家伙好像还在2009年抛妻弃子出家了,都不知道这种人在想什么。当然,对于当时看不到少儿频道的我来说,这对我自然是没有影响的,因为地方台照播不误,好像还是在2006年底就给播完了,我这里是从2007年6月正常收到少儿频道的信号的,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看到《七侠传》的影子,好像也就是放了一下宏梦的《神厨小福贵》。2008年六月底,央视在做了将近一个月的宣传工作后,虹猫武侠系列第二部《仗剑走天涯》于少儿频道播出,一天两集。当时我们这一帮人都很兴奋,每天晚上八点半必然守着看这个。这一部的谍战氛围更重了,按理来说应该做得更好,就我当时而言,虽说还是有一些第一部的感觉,但看着看着总有一种不对劲。首先是画风,虽然整体精良了不少,但感觉每个角色都成了各种意义上的面瘫,时常保持微笑或面无表情,估计是受到之前的“面部狰狞”影响吧,搞得连面部表情都没了;其次是角色设定,本作新角色刻画得都挺不错的,但问题就在于主角团本身,七剑中有四人路人化,神医相对正常,剩下两个不是不堪一击就是几乎无敌的存在,不知为何会变成这样;再有就是剧情,实在是拖得太长了,而且出现了不少高科技玩意,你南北朝时期哪来的直升机,而且各种稀奇古怪的毒药都出来了,各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东西,第二部这些帮派完全可以吊打第一部那个魔教,逻辑不通。第二部差不多就这样了,能看,质量不错,但确实已经没有第一部的风采了。
2009年6月30日,我在家看着看着少儿频道,发现突然放了《虹猫蓝兔光明剑》,我之前好像都没看到这一部的相关宣发。在第一集中,原本就是路人的大奔跳跳达达形象完全崩坏,莎丽则成了除发糖外可有可无的角色,而且除了虹猫和莎丽之外的所有人都换了CV,当时就不看了,感觉宏梦差不多也不行了。2010年暑假无事,曾挑了倒数几集出来看了看,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完全就是过家家一般的剧情,很扯,角色各种形象崩坏,设定也不合理,所以我到现在都没有完整看过这一部《光明剑》。第三部原来好像是叫什么《蓝兔风雨出洞庭》的,后来改成了以杭州为主场的《光明剑》,而且王宏在当时已隐退,加上主角CV纷纷转业,所以质量下滑也是必然的。
宏梦后来好像还出了电影《火凤凰》和第四部《勇者归来》。《火凤凰》不知有什么看头,好像是请了快乐大本营那批人来配音,其它貌似也就这回事。《勇者归来》更是没什么好说的,画风大变,还烂尾了,我也没看过,没资格谈其具体质量,好像有些人对这一部是有一定好评的。有些人说蓝兔的CV没选好,其实那位CV是给蓝猫里的啦啦配的,袁慧敏老师配的啦啦没有任何问题,但换到蓝兔身上却总觉得有些出戏,也许是晏婷老师的声音过于深入人心了吧。后来贺梦凡好像也走了,宏梦和三辰都完蛋了。前两年好像还出了个什么《跳跳外传》,据说是把原作设定都改了,没去看。
虹猫蓝兔,我感觉它是一个大环境的牺牲品,要是早生几年,也许风评不会像今天如此,它的名声也是近年才逆转上来的,实在是可惜。近几年,《七侠传》的同人微电影、手绘短篇频频在出,质量都不错,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来看看。
直到今天,依然流传着一句话:“我的童年不是喜羊羊熊出没,真是太好了”。这要怎么说呢,一代有一代的东西吧,叫现在那些两三岁就知道玩手机的孩子跑出去踢毽子跳房子放风筝也不现实,我们那时候的电子娱乐项目充其量就是电视机,有些人家可能会有盗版的FC,加上当时一些条例也和现在有些出入,价值观也有变。现在应该没几个人看琼瑶作品了吧,但这些东西也确实是火过十几年,《还珠格格》更是重播了十几年,大部分在以前都看得津津有味,当然现在的世界观已经完善得差不多了,这些东西自然也失去了市场。你叫现在的小孩去看上美厂的《十二生肖》估计有80%左右的人会做噩梦,这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当年的食猴鹰母螳螂又吓到了多少人,成了多少人的童年阴影,这些东西真的说不清楚的。而且总把“喜羊羊”“熊出没”这两个广东IP挖出来作为“弱智动画代表”并加以批判,真的合理吗?
我先说一下喜羊羊吧。2008年以前,我那个地方的人都没看过喜羊羊,也许是收不到播放喜羊羊频道的信号,或者是这个系列在当时并不算很火。原创动力在2008年推出了《羊羊运动会》,少儿频道每天下午六点开播,我们这些六年级的小学生又不用上什么晚自习,有充足的时间看这个东西。我家离当地中学就一条马路,小学时经常没什么事跑那里混一混,比如吃晚饭之前去中学食堂看看之类的。当时食堂在放少儿频道,下面一帮子高中生看得津津有味,不知道是看新鲜还是单纯做得好,这批人现在应该要奔三了吧。在当时学校要求定的英语报里,有一期涉及到了喜羊羊的内容,很多同学把背景的沸羊羊当成了《运动会》里喜羊羊的劲敌,好像叫什么羚羊玩意的。对我们这些人来说,直到《运动会》结束,我们都还不知道《喜羊羊和灰太狼》是一个系列。这一部是配合当年奥运会做的,科普各种体育知识,虽说奥运会在播出的时候已经结束几个月了。这个题材有点类似于数年前的蓝猫《体育》系列,我们这些人喜闻乐见。剧情不会显得过于弱智,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看。
2009年,喜羊羊出了贺岁电影,这好像是国内第一部贺岁动画电影吧。它有着合家欢定位,其中涉及到不少成年人才懂的梗,比如什么黄牛之类的。当时它放了一个电视广告,售卖“牛气冲天大礼包”,里面除了DVD外,貌似还有明信片、喜羊羊公仔、水杯、胸针这些东西。我当时很想要这个,不过后因不明原因而作罢,路易基家人给他买了这个东西,现在还供在他房间里,喜羊羊的侧边是梅塔奈特amiibo。
2009年暑假,江西二台在播《古古怪界大作战》,这好像是《羊羊运动会》的前一部。这一作的评价至今也不错,应该是公认质量最高的《喜羊羊》吧,剧情流畅且合乎情理发展,也存在类似于《七侠传》的“黑手中的黑手”设定,引入了一些重要角色,有些剧情也存在一些偏恐怖桥段(如蛋壳黑化、类丧尸控制之类的),双方的智商也都在线。我也是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这个东西。
2010年的第二部电影则是到达了另一个高峰,其中还有致敬马里奥的桥段。
至于后面那几部的话,我有时会在高中下午下课后到中央一台看一看,感觉已经到过家家的境界了。角色刻板化,还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纯粹是让孩子消磨时间,平心而论,让孩子看这个,还不如让他们去折纸飞机,至少折飞机要动手。这几年的画风都变诡异了,不知道有没有受众了。查了一下,发现原来的导演在拍完《运动会》之后就撤了,他本来也是想把《喜羊羊》系列做成另一个类《虹猫蓝兔》风格的作品,可惜事与愿违。导演离开后,喜羊羊系列的受众就集中在低龄观众身上,加上乱扩张,以及后来的所谓“烤羊事件”,最后萎了,现在的地位应该是被《熊出没》取代了吧。
今年暑假,黄蘑菇看着2019版的《喜羊羊》,我也凑过去瞄了一下,仿佛有之前《古古怪界》的风格,第一感觉应该不错,只是不再想看了,自己追更半年多的P5都还没去看,异度之刃还没玩,我还关注这个干嘛。
总的来说,我感觉动不动就把喜羊羊和弱智划等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喜羊羊》早期作品确实可以,但从《运动会》之后的那些东西真的没得洗,没有看的价值。不知道今年的表现如何,希望能杀回来吧。
熊出没,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梗,贴在各种汽车屁股上的东西,类似于“别摸我”“新手上路请多关照”“瞧你撞了吧”之类的东西,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动画。我明说,自己对《熊出没》不感兴趣,也许是自己看到这个东西时已经上高中了吧,那时自己也只喜欢看CCTV4和CCTV13,要不然就看一些自己下的全流程(一个新光神话全流程来来回回看了三遍),后来陪自家妹妹们看电视的时候也是下意识拿出3DS,因为真的没什么可看的。不过,我却经常在《熊出没》里听到一些熟悉的BGM,画风也很熟悉,总觉得以前是不是看过它们的动画。后来才发现这东西是方特做的,以前看过他们的3D动画。
《熊出没》之前,方特着手打造的是3D的《生肖传奇》系列,该系列共有三部,分别是《十二生肖总动员》《十二生肖闯江湖》《十二生肖快乐街》。除第三部是纯粹的《喜羊羊》式动画外,前两部均为武侠风格,其中第二部为前传。第一部讲的是一个男孩子集结十二生肖对付年兽的,第二部讲的是十二生肖的来源。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系列有没有什么印象,至少这IP涉及十二生肖起源的剧情要比上美厂的和谐欢乐不少,上美厂那一集死一个的确实致郁。我是在2010年7月初看到第一部的,当时是在少儿频道晚上7点放,不记得是叫《卡通欢乐岛》还是《动画梦工场》了,同时广东台会在每天下午放第二部。广东台放的挺有意思,每集之前会插一个叫《恐龙星球》的游戏广告,这玩意就是SMG的低仿品,现在好像也找不到了。那年暑假,由于自家其它孩子都不在,自己就窝着用模拟器把自FC到NDS的马里奥游戏补完了,到点就看动画,还是比较惬意的。前两部的剧情没话说,而且面向对象也和当年的《七侠传》差不多,建议没看过的同学可以拿出来补一补。第三部的风格和现在《熊出没》的挺相近,对我来说没什么可看的,所以也没看过。我不知道方特是主动放弃了这个IP还是怎么回事,从第三部之后就没出过新作,反而是一直出《熊出没》,至少现在的这东西可以赚钱。
我不知道《熊出没》具体怎么样,据说刚推出的时候没什么好评,好像现在的风评有所提高了,有些人还认为,数年后的《熊出没》会成为一个经典IP。我作为没看过这个系列的人是没资格评论它的,它在商业上成功了,这几年的电影收益也不错,但有一点,我不喜欢这个东西,仅此而已,也许是它本身的面向对象问题吧。总之,现在的孩子喜欢,而且据说最近几部的剧情不再弱智化,这样就可以了,我们这些不看电视的人也没必要去管他们了。
昨天去抽了个血,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的血居然是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