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最佳生育年龄”真的要生娃?晚生娃对女人真的不好吗?
过年期间,小迪和大学同学聚会,每到过年聊天,同学们必定疯狂吐槽,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催婚”,而在催婚劝告中,绝大多数都会围绕着:
“你年纪那么大还不结婚,以后生的孩子不健康”
“高龄产妇生孩子很危险的”
“年纪大不生孩子以后就很难生了”
......
那么现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小迪就和大家聊聊
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是什么?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说,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确实存在,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女人生育能力强,分娩也更安全,这个年龄段就是23-29岁
而女人到了35岁,生育的风险就会出现“拐点”,这个“拐点”背后的女人有一个名词,叫“高龄产妇”
随着“拐点”出现,人体的代谢能力和修复能力都会开始下降,高龄产妇更容易患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流产、出血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降低生育风险的事情上,年龄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你说它是决定因素吗?
并不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存在差异
曾经有研究发现,女人超过35岁依然能顺利生娃的人很多,而且女人在最佳生育年龄生育也不是绝对不出问题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焦点往往会在年龄大就会存在生育风险上,感觉女人只要过了35岁再怀孕,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迪想说,这仅仅是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哦
生娃,不仅是医学问题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能够在最佳生育年龄生育的确是最优选,但现实中除了年龄以外,影响生育的情况实在太多,种种的生活、教育、压力、沟通、经济等现实问题都是不能忽略的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生娃对女人来说确实是一种“牺牲”,例如生完孩子之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产后抑郁、身材走样、腰酸、便秘、月经变少、盆底肌松弛、乳房下垂、私密松弛,尿失禁等等......
当然少不了职业的影响,虽然说当今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不能否定的一点就是生娃的确增加了育龄期女人工作中断和二次就业难的可能性
加之,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确会带家庭带来不少的经济压力
所以说,“最佳生育年龄”可能是生物学生和医学上的“最佳”,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最佳”,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经济实力、情感因素,谨慎抉择
毕竟“想生”和“能生”,比年龄上“是时候生”更很重要
面对当代人“晚育”,要做什么准备?
根据数据显示,近30年以来不同国家高龄初产妇(>35岁)的比例从以前的11.4%提高到19.1%
而我国某些一线城市平均初婚初育年龄分别上升到28.6岁和29.4岁,但基于现代医学发达,还能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达到健康备孕、降低并发生和不良分娩的风险,例如我们要做好这几点
控制体重
不要肥胖和偏瘦,否则会影响分享,建议身体的体质指数控制在18.5kg/m²——23.9kg/m²
补铁补碘补叶酸
补铁可以帮助改善孕期贫血;补碘会影响胎儿神经和体格发育;孕前3个月补叶酸可以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预防出生缺陷起,而且对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妊娠贫血等也有预防作用
含铁食物:动物血、肝脏、牛肉、瘦肉、大枣等
含碘食物:海带、紫菜、贝类、海虾、卷心菜等
含叶酸食物:草莓、猕猴桃、芹菜、菠菜、全麦、坚果等
孕前戒酒戒烟
酒精和尼古丁会影响精子活力和卵子发育,很容易造成流产或死胎,所以建议孕前半年夫妻都要戒烟戒酒
保护私密
一个健康的私密环境才能让胎儿顺利地“安营扎寨”,所以私密养护少不了,例如用施法迪抗菌凝胶帮助维持私密微生态平衡,抗菌保护减少炎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滋润滋养,让私密处于干净健康的环境当中,静待宝宝的到来
定期产检
怀孕的28周内,建议每月都要做一次产检,例如基本的血、尿常规、心肺功能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最后小迪想说
对姐们们来说,生娃是一道多选题和选择题,每个人都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年龄也不是唯一衡量生娃的标准
希望每个姐妹都能多爱自己一点,想生的不想生的、想早点生的想迟点生,考虑清楚后做出选择,就不要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