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史考点 | 回归以来,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

2023-01-02 16:22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自回归以来,香港电影在产业和美学层面都对内地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香港电影的类型经验和创新理念,为内地电影创作进行类型启蒙,助推了内地电影的叙事创新和类型拓展;香港电影中的港式人文理念与内地电影中的主流价值观进行充分对接,提升了内地电影的思辨价值,特别是使内地的主旋律电影创作产生了较大的美学飞跃;香港电影中的院线制、以档期为中心的多元营销模式以及大量"北上”的制片、营销和演技人才,提升了内地电影的产业档次,使内地电影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一、香港电影的类型经验和创新理念的影响

回归以来,随着两地电影的融合,香港电影的类型经验和创新理念成为了助推内地电影美学发展的主体动力。

1.类型经验

①回归之前,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已经进行了多轮的合拍,香港电影完成了对内地电影的类型启蒙。回归之后,特别是CEPA之后,香港经典类型电影在内地电影中得到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延续和拓展,各种类型以及亚类型或者复合类型在内地电影中不断涌现。

②香港的类型化路线还具有主体类型坚守原则以及使用节制性原则。前者是指类型电影在创作时应将一种类型作为主体,其他类型仅起辅助作用。使用节制性原则是指在一部类型片创作时,使用类型元素要有一定的节制,切不可因其有商业价值而滥用。香港类型电影中,凡成功者都遵循了这样的结局原则。

③回归之后的内地类型电影主体类型以香港电影中的经典类型——动作、喜剧、悬疑——为主,遵循着上述两种原则。但当下内地也有一些类型片没有遵从类型节制原则,这种问题在2010前后的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中达到了极致,出现了多部毫无节制的影片,如《唐伯虎点秋香2》及其后的《天机:富春山居图》《封神传奇》等,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影片大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图片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2》

2.创新理念

①然而内地电影的类型书写并不是简单的对香港类型的描摹,而是更多延续了香港类型创新中的创新理念。

②如在动作片泛滥荧幕之后,香港电影中的悬疑叙事传统与动作类型进行嫁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悬疑动作片,故事变得更加复杂化,成为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其中如《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听风者》《窃听风云3》等都属此类,占据了市场的主流。在香港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内地的大片创作寻找到了新的陌生化路径,消解了同质化问题。

3.总结

来自于香港电影的类型书写和创新理念,主导了新世纪以来第一个十年内地电影的创作实践。第二个十年之后,香港类型经验开始与互联网思维并驾齐驱,再次主导内地电影。如近年来的《美人鱼》《湄公河行动》《拆弹专家》等都系出自香港影人之手的类型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均战胜了网生代电影,这也证明了香港类型经验和创新理念所拥有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图片

电影《湄公河行动》

二、香港人文理念的影响

在与内地电影主流价值观的对接中,香港电影中的港式人文理念也提升了内地电影的思辨价值。

1.港式人文理念的内地化置换

①香港电影中的港式人文理念,是指其主题形态逐渐由家国情怀的载道意识,演变成为重在对生命个体的生存和情感状态的关注。港式人文理念避免了二元对立式的概念化书写,体现出艺术鲜活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②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港式人文理念与内地主流价值观进行成功的对接,实现了港式人文理念的内地化置换。如影片《十月围城》就以符合内地主流价值观的爱国主义主题为中心,以张扬的人性有效缝合了内地主流价值观与港式人文理念的异质性,这种缝合以人性叙事取代了概念叙事,体现出人性的深度,获取了思辨价值。

图片

电影《十月围城》

2.主旋律电影上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在由香港影人为主体拍摄的具有内地特色的主旋律电影上的突破。

①这一类题材电影原先纯粹属内地出品,是表达内地意识形态、宣扬内地主流价值观的主体媒介之然而部分出现的公式化、概念化、表层化的问题却长时间被人诟病,也严重影响了其传播效果。

②以香港影人为主要创作群体的主旋律电影中,充分将港式人文理念与内地主流价值观对接,提升了这些影片的思辨价值,同时增强了这些影片的观赏价值,进而总体提升了内地主旋律影片的艺术价值。如《救火英雄》《我的战争》《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建军大业》《非凡任务》等,都属艺术质量与商业效益双丰收的主旋律影片。这些主旋律影片将人性与红色经典糅合在一起,拓宽了影片的人性深度和思辨。

③而且在香港因素的作用下,主流商业电影与主旋律电影有合流的趋势,这些影片都以商业类型元素为支撑,获得了较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同时又保留了港式人文理念的人性精髓,获取了深刻的审美价值。这一类依托港味美学基础且更为内地观众所接受的新主流大片,或许将是今后内地电影的主体类型片。

图片

电影《建军大业》

三、香港电影产业以及经验对内地电影发展的助推

新世纪之初,内地电影开启了产业化之路。而香港电影建立起的成熟产业经验,助推了内地电影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其中香港电影中的院线制、以档期为中心的多元营销模式以及大量“北上”的制片、营销和演技人才最具价值。

1.院线制

①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内地影业的制片与发行脱节。2002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开始推行类似于香港电影产业模式的院线制。短短几年间,全国电影院线达到30多条,实现了统一拍片、统一放映,极大地提升了内地的电影生产力。

②同时,来自于香港的分众化院线实践为内地同质化的院线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安乐公司在内地的百老汇影院试图采取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院线策略,同时也影响了内地的院线制度,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出现,是这种影响最实际的体现。

2.大量人才

除去营销模式的影响,人才的注入也是香港电影产业助推内地电影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香港的大量制片人才,在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制片理念、营销观念等方面深刻启迪、影响了内地电影。此外,大量的电影编、导、演人才也对内地电影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产业理念

另外,在经过和香港合作制片的历练之后,内地影人的产业认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人才培养到具体拍片执行、营销宣发等方面,内地影人都在努力与先进的电影产业理念接轨。

内地影人与香港影人一起构建起了华语电影的新主体。


影史考点 | 回归以来,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