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坠入密林》真相推想


以下含剧透,未看过的不想被剧透的请绕道
我就不写剧情大纲及概要了,喜欢的可以自己搜索以下,主要是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必须写下来整理一下思路。
以下是豆瓣网友的三个结局的推测,我主要在他的第三个推测中做一些补充及修改: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683558/
对于结局,我的看法和这个网友是相似的,有几个地方不同:
1:金莹不是被杀的,也不是自杀,而是自己不小心摔下去的
2:戚海和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并没有杀金莹,也没有埋尸体
很多人对最后邻居突然冒出来,感觉有点奇怪,为什么作者要在最后冒出一个加害者?
其实邻居这个设定,是在为前面李薇案的疑惑给予解答,这部分和豆瓣网友的推测一样。
但邻居是不是最后把金莹推下河,我想不是,应该是她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的。
对于第一条论证依据如下:
1:里面有一段描写,金莹穿着厚重的衣服,行动很不方便,在她第一次偷偷去找梁皓的时候就有过一次描写,而在和胡琛的接触中,也有这样一段描写,她爬气窗的时候,行动非常吃力。
2:另外就是在梁皓的回忆中,金莹是个大胆且顽皮程度不输男生的女孩,她喜欢到处爬到处探索,甚至在和胡琛的对话中,我们还知道她居然经常从家里二楼跳下来,这一点能看出她的运动神经非常不错,但也就是对运动神经的过渡自信,在一出自导自演的自杀剧中,确忘记了自己走了一路的疲劳,以及身上穿着过多的衣服,还有下个不停的大雪。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悲剧发生。
那为什么戚海和这件事没关系呢?
豆瓣网友的解释是戚海在去山海间看到尸体,然后把她埋起来,我觉得不靠谱。
1:当时全村人都在找这个小女孩,戚海不可能不知道,他和金莹完全没有交点,为什么他要在那个时间点做出这种引人注意及误会的事?
2:戚海有娈童癖,可是从文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只提到他的身体有残缺。梁皓和垃圾场另一伙人的老大的谈话,是建立在猜测上的,并未证实,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分析空间。加上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不错,又有那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我觉得应该不是戚海欺负另一个老大的女儿,很可能是戚海包庇自己的兄弟,结果两边反目分成两派;更丧心病狂的,可能另一边老大对自己女儿动手,被戚海阻止,结果大动干戈,这些不得而知,但单从书中给予的信息,并没有这样的结论。
3:戚海也不是埋葬金莹的人,这点在汪警官对胡琛最后的问话里也可以得出结论。人确实是胡琛埋下的,也是他捞起来的,不管多不可思议,他确实在一个晚上就找到人和书包,所以他手上的铃铛也是金莹的,并不是梁皓推理的那样是代替的。
另外书中关于铃铛最后为什么会在戚海那?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解释,只有梁皓他们认定放在两个地方意义不同,以及胡琛的嫁祸。
二我的推测是,是戚海在死前偷的或捡到的。
他估计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胡琛总是带着这个铃铛或是看到胡琛在一次掉了铃铛后,小心翼翼的拿起来放回口袋,而产生的疑问。一个收垃圾的,怎么会那么重视这个铃铛?于是他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到他的住所,可能在东找西找的时候,发现这个铃铛被单独用一个罐子装着,认定这一定不简单,于是偷偷把它带走放在自己的家里,并从那以后一直悄悄跟踪胡琛,打算敲诈一笔(而且这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
这也就说明为什么胡琛那么巧穿西装的时候被戚海看到,我猜想他应该也已经跟踪他很长一段时间了,并不是“碰巧看到”。同时也确实印证了梁皓他们对于“意义不同”的定论是正确的——李薇给予的酥饼,给予戚海救赎,有一定意义。而这个铃铛,则是敲诈意味。
那胡琛为什么最后没带走铃铛?应该就是出现了戚海这单事。当时估计火急火燎的赶回来收拾东西走人,钱拿走了,铃铛却找不到,只能先把钱拿走再说,当时也容不下他细想。最后铃铛被发现,他就知道自己估计完蛋了。
接下来说一下我认为的事情的发生经过:
那天金莹很生气,想着你让我死我就死给你看,等你哭够了我再回来(那天她打算躲在梁皓库房里估计也是不想当天回家而已,也就是她早就有计划接下来去哪里),她伪造好现场,打算在桥栏杆上踩几下后就下来,结果当天下一天雪,气温低导致桥杆太滑,而且她本身穿的很圆滑,结果一个踉跄,把自己滑下去了。
胡琛把金莹的尸体和书包找到后,并没有放在山海间,而是就着大无畏的心态或欠考虑的赌一把的心态,就这样把金莹的尸体和书包放在那片森林里,等到确认安全了,再去掩埋,就算是真的被查到了,他只要照实招供即可,最多关一两年,那时候的气候对他来说,进监狱估计比在外面流浪强。若抓不到,则有了可以威胁赵楠的成本,怎么算都不亏。他当时也才和赵楠接触,并没有最后那么深的羁绊,所以在那时把赵楠卖了,对他来说也是笔不错的买卖。
而在确认安全之后,也就是在25号那天,胡琛才把金莹埋下,而他的埋葬方式也很讲究,那是因为他既有对金莹的感恩(没有嫌弃他的身份,还给予他食物及温水),又有对于她的愧疚(帮害死她的母亲隐瞒她的死因),这种埋葬方式也只能是胡琛一个人才能做到,也才会这样做,并在最后取下铃铛作为信物,找赵楠勒索。
最后作者加了补充,就是邻居拍照那段,其实就是表明李薇案的凶手——其实也不能说是凶手,毕竟不是真的杀人。
邻居很喜欢拍小女生(应该是恋童癖),但当地风俗是不允许的(收魂传说)。而为什么李薇最后会惊吓过渡而死,文中没有答案,但最后补充了邻居这里,豆瓣网友的说法就很有说服力:
邻居喜欢偷拍小女孩,而李薇因为父母的影响,很害怕相机,然后有一次发现有人在偷拍,就吓的逃跑,而邻居觉得有趣就穷追不舍,最后她害怕被拍到,就把自己全身躲在干草里面,结果吓死在里面,这就是李薇案的始末,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捉迷藏会跑那么远,躲干草里面,最后惊吓过度癫痫窒息。虽然和金莹案件没有关系,但也算补全了全书的所有齿轮。
全书还有一个没有明说的点,就是小希那似乎有所隐瞒的身份,不知道是不是会在后面出系列作埋下伏笔。
一口气把所有的内容都说我了,感觉舒服很多。文中最让我沉迷的,是梁皓这个人物,他的内心很特别,有一种超然感,而这种超然,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这种感觉又很恰如其分,自然而不做作,感觉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种特性,但又没有像他这样那么不愿意妥协……但他实在也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害怕被人指指点点,否则他就不会拒绝金莹的到来,那样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我想过这样一个画面,金莹在梁皓的家里,学习美学及摄影知识,她的天分日渐突出,最后超过了梁皓,每次梁皓在家里工作,金莹总会在旁边观看,有时还会指点梁皓改图,结果都是神来一笔。两个人,一老一少,亦师亦友,其乐融融,没什么不好的。
这样的一道风景,我太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
我甚至在梁皓去找汪队的时候,我还在期待,期待死亡的不是金莹,而是胡琛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尸体,金莹当年离家出走,到某个福利院长大读高中了,梁皓顺着思路找到金莹的学校,在门口等着。金莹在看到梁皓后,既惊喜又惶恐,本打算离开,但最后还是灰溜溜的走到梁皓面前,低头叫一声“老师”,而梁皓在沉默了一阵后,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头,笑着说,“傻徒弟。”然后悠悠转身离开,金莹看到后笑着跟在梁皓后面,两个人朝着宠物市场走去,估计一路上,两个相似的灵魂会又说不完的话题。故事就这样落下尾声——也很岁月静好。
哎,只能说,贝客邦的作品,好像总带着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