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给自己招“贵人”(原创)
曾老师曾经讲过,《道德经》不是一般人可以看的,《论语》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看的,《易经》更不是一般人可以看的,曾老师讲过,先看《论语》,在看《道德经》,都通了,再看《易经》。《道德经》与《论语》,都是在阐述《易经》表现在不同层面的具体解析。
由此我联想到,假如以我为中心点,我的阐述,也不是一般人能明白的,并不是标榜我有多么了不起,只是跟我频率比较接近的人,能明白我;比我高的人,能明白我;但是跟我频率不同的人,就不会明白我的用意。
或许可以把这样的情况用三个词语来代表一下,第一种情况为:同频;第二种情况为:兼容;第三种情况为:不同频。
我是这样,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概括归纳为这三种状态。
在来看曾老师讲的,《易经》是属于兼容状态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用易经来看;《道德经》需要跟它同频的人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论语》也需要跟它同频的人才能更好的发扬。
但是有些人会有一种习惯,用自己的理解来判断对错。自己理解的了的,就会认为是对的;自己无法理解的,就会认为是错的。
举个例子:有一个带把手的杯子,张三站在杯子把手的对面,在他那个位置是看不到杯子的把手的,而李四站在杯子的把手面前,他是可以看到杯子的把手的,当李四跟张三说,这是个带把手的杯子的时候,张三因为站在他的角度看不到杯子的把手,就认为李四说这是个带把手的杯子是错误的。但实际上是因为张三站在他的角度看不到杯子的把手而导致他的认识不足、不全面。
站的角度限制了你的认知,所以你应该经常的转换角度,拓宽你的认知。当你的认知更广的时候,你就不会轻易的否定什么。
转换角度,拓宽认知,正是增加自身兼容性的好办法。当自己兼容性充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可以跟任何人都能愉快的交流。
当你不能跟别人很好的交流的时候,是因为你的兼容性不够,导致你没有办法跟别人同频,你跟别人不同频,那么别人说的事物,你就无法理解,理解不了别人眼中的世界,你就无法跟别人搭建联系;你跟外界搭建的联系越少,是不是就表现出你的路子少,遇到事情的时候,帮助你的人少呢?
这样就能理解“贵人”的意义,也就知道了该怎么样给自己招“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