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看点|理想缺芯推“先交付后补装激光雷达”,小米投资几何伙伴
上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有哪些大事发生?
因缺芯理想新车将先交付后补装雷达
日前,据理想汽车APP内用户公开的信息,由于马来西亚疫情影响了毫米波雷达芯片的供应,理想汽车推出“先交付后补装激光雷达”的新交付方案,即针对原定10月-11月交付的用户可先交付安装1个前正向+2个后角毫米波雷达的三雷达车型,并在12月到明年春节前为用户进行免费的补装。选择三雷达交付方案的用户,可获得全车质保和一万积分。

就功能而言,安装三雷达的车型暂时不会开放自动并线和前方横穿车辆预警,但其他 ADAS 功能均可正常使用,并已完成了测试。如果用户不选择“3雷达车型”,则需等到12月才能提到5雷达完整版车型。
点评:从理想汽车APP中用户围绕新交付方案的讨论内容看,有用户能接受,也有用户不接受,未来两个月交付量或许能说明用户对新交付方案的接受度。
威马获得约5亿美元融资
10月5日,威马汽车宣布,其预计将获得约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其中,D1轮融资由电讯盈科及信德集团领投,广发信德旗下美元投资机构等参投,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此外,威马汽车还将与其他国际知名美元投资机构签署D2轮融资协议。
威马汽车表示,此次融资将用于无人驾驶及其他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研发,销售和服务渠道拓展等,为威马汽车无人驾驶的持续研发带来关键支撑。
企查查显示,威马汽车此前已经融资5轮,如不包括战略投资,威马汽车至今已融资约258.98亿元。
点评:随着其他新势力品牌销量逐渐走高,外界对威马的质疑声高涨,但新一轮融资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有投资者认可威马的潜力。
新能源汽车假期出行充电难
据央视财经报道,10月1日,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主花了十六个小时回老家,在这期间,车主在耒阳服务区给车充电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该车主表示,到服务区充电站,特别多的车在那里排队。
根据国家电网的统计,10月1日到3日,国家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总充电量同比增长59%,其中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同比增长56.52%,城镇充电设施日充电量同比增长75.23%。从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单日充电量来看,10月1日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达到142.92万千瓦时,接近平时日充电量的4倍,创历史新高。
国家电网表示,充电量创新高的原因主要就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止到九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78万辆,今年以来新注册187万辆,已经是2020年全年的近1.7倍。
点评:由上述来看,新能源汽车充电体验不佳的情况依然存在,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在增长,但还是要注重充电桩是否可用、运营效率是否高效等问题,切实提高用户体验。
FF公司遭机构做空
当地时间10月7日,美国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发布了一份28页关于FF公司的沽空报告,称这是“新兴的电动汽车骗局”。该机构通过现场走访调研、对公司财报数据以及技术能力的分析并结合上市后系列资本运作等,直言“不认为FF公司能卖出哪怕一辆汽车”。
10月8日,针对上述报道,FF创始人贾跃亭在个人社交平台称,该做空机构言论是“冷饭热炒,无稽之谈”,并提醒J Capital Research“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打脸了”。FF相关人士表示,该报告充满大量误导性信息,缺乏逻辑且无事实依据。FF对该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失望且予以谴责,并将对此类不实指控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

点评:一直以来,外界对FF造车的质疑声就不断,但数十页的做空报告还是比较少见,或许,FF最有力的回击是按期交付。
蜂巢能源常州总部新建40GWh电池项目
10月9日,蜂巢能源与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蜂巢能源计划在金坛新增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年产约4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项目规划用地约1100亩,分为两期建设。

截止目前,蜂巢能源总产能规划已超200GWh,其中在常州金坛园区规划投资已达230亿元,是蜂巢能源目前投资金额最大的地区。
点评:常州电池项目部署完成后,蜂巢能源2025年200GWh的产能总目标基本实现。
小米、百度投资自动驾驶公司几何伙伴
日前,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小米关联公司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百度关联公司三亚百川致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1280.98万元人民币增加至1352.15万元人民币。其中,小米和百度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和1%。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小米和百度第一次参与几何伙伴的投融资。8月初,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已完成总额近4亿人民币的Pre-A系列轮融资。其中:Pre-A1轮由经纬中国独家投资;Pre-A2轮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百度风投、经纬中国跟投;Pre-A3轮由天使轮股东矽力杰、耀途资本、新余逸何追加投资,经纬中国继续加持,普华资本跟投。
点评:通过资本手段,整合产业链资源,小米屡试不爽。而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点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尤甚,这种“砸钱式”布局究竟能取得多少成效,我们拭目以待。
传地平线计划最早明年香港IPO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地平线正在考虑将其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地点从美国转移到香港,此举正值中国政府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知情人士表示,这家由英特尔支持的公司正与顾问们合作,研究最早于明年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知情人士补充称,这些计划只是初步的,地平线尚未对IPO地点转换做出最终决定。对此,地平线公司发言人拒绝置评。

点评:除了中国方面完善企业赴美IPO审查之外,中国企业还面临美国监管机构的强硬立场。而无论是美国还是香港,地平线的上市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强芯”力量的崛起,地平线也成为了“离资本最近”的中国自动驾驶产业链公司。
通用汽车旗下Cruise:2030年前投放1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
10月7日,在通用汽车投资者活动上,Cruise首席执行官Dan Ammann表示将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并展示了一幅图表,显示了该部门“Cruise车队的指数增长”。图表显示,到2030年,Cruise的运营规模将至少达到100万辆。Dan Ammann表示,通过监管部门的批准、投资者的资本投资以及通用汽车提供的50亿美元信贷额度,Cruise产品在未来四年内成本预计降低 90%。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Cruise需要得到联邦和州政府官员的批准,目前针对此类车辆的测试和部署监管还处于早期阶段。Ammann表示,该公司预计最早将于明年开始向乘客提供付费服务,但是这一计划要等待加州的最终许可。
点评: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远比此前预测的更具挑战性。无论是Cruise,还是特斯拉,都曾立下flag,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flag就是用来打破的。说到底,就是技术、政策、资金都还没到位。
苹果汽车项目前负责人跳槽福特
据福特汽车的公告显示,苹果公司的造车项目前负责人道格・菲尔德 (Doug Field) 将担任福特汽车首席先进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总监。而对于苹果来说,APPle Watch高管、前Adobe首席技术官凯文·林奇将接手苹果汽车项目。目前,苹果公司正在恢复汽车研发中心,并开始处理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涉及的文件。
苹果造车进展似乎一直不及预期。此前,苹果就被传先后与现代、日产、麦格纳以及丰田谈合作,不过均以失败告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苹果公司决定不再推迟该项目,将独立研发电动汽车,不再寻找代工厂,首款智能驾驶电动汽车计划于2024年量产上市。
点评:“离职潮”一直是悬在苹果汽车项目上的一把剑,仅2016年前后,就有数百位工程师离职。2021年,该项目又出现了一轮新的离职潮,在过去几个月内,汽车团队已经连续失去了 3 名高管。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让人不得不担忧起苹果的“造车大计”。
来源:上海锦町新材料科技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资讯转载自网络等,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