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欣赏下真正的清粉证伪《扬州十日记》的搞笑片段
找其他论文,从中寻找一些索引史料线索时发现一篇奇葩,名曰《扬州十日记 证讹》,作者是金宝森老先生(索长阿即曹常刚后裔,龙敦那一脉)。本来想写个动态吐槽的,但一写写长了,就发个专栏。
这篇奇葩以以下几点论证《扬州十日记》是伪书:
1、多铎兵马仅有两万,所以无法完成屠城扬州…………
实际上多铎兵马有多少,按照清实录记载,多铎和阿济格在陕西分兵,分兵标准是平分。相关地方志记载,阿济格八万入陕西,多铎这一路至少有八万的八旗军(包含满、蒙、汉)和绿旗兵(绿营前身)。但这个八万也是地方志记载,其实压根就没有考虑大量投降明军。而且除了上述外,还有多尔衮新调遣的外藩蒙古骑兵至少数千到两万之间。我个人的估计,清军满汉蒙八旗,加上在陕西到河南收编参战的投降明军,再加上随军杂役,十几二十万是有的。
然后除了扬州城破时才投降的郭虎和胡茂祯外,高杰余部和其他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军头组成的明军新投降士兵,大约有十万左右。攻克扬州收编其他部队后,多铎上报投降他的明军高达23万。这些兵都是要吃喝要犒赏的,多铎拿啥犒赏?拿胎盘吗?只能屠城啊。
2、按照明朝户籍统计,扬州最盛时,全府百姓才81万人,城内百姓不会超过10万人。所以扬州屠城是假的…………
这里我们说这么几点:
1、明朝那种户籍统计,大伙信吗?
2、姑且信了,扬州就10万人。那么是多铎嫌弃10万人太少,所以多铎就不想屠城了吗?
3、不要高估明朝人的数学水平,就算该书说扬州死难了八亿人,那也是明朝史料的正常水平,不能因为数学不及格就说这是伪书。
3、根据清实录记载,清军纪律严明,素质极高,不会屠城
这里我们就不吐槽了,我们当个笑话看就行了。清实录可没这么傻逼天真的内容。尤其是皇太极时代的惩罚记录,你能发现清军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啥丢人缺德事都能干的,全靠赏罚还算分明才能维持军纪,就这,皇太极时代屠城记录都好几次了。至于多尔衮时代这种记录少了,却发生了更多的荒唐事,这为啥呢?放飞自我罢了。
4、《扬州十日记》记载,作者居然能听懂清兵交流,汉人如何听懂满语,这肯定是伪书!
经典的清兵=满人,这里我们也就不吐槽了。这纯粹不是正常人能想出来的,我就说一点,扬州之战四个八旗军军官战死,1个满人,3个汉人。注意不是绿营也不是新降兵,真八旗。入关前,八旗军中的汉军兵丁数量已经有四五万甚至更多了。
5、该书居然没有记载刘肇基巷战,与事实不符。
刘肇基部下最后坚持不投降依然巷战的,才400人。该书作者没撞见太正常不过了,他自己没撞见也没打听到没记载,不代表不存在啊。要我来看,该书前面几段描述杨总兵(疑似杨承祖,投降时间跟史实不符,大概是作者记忆有误,也可能此人不是杨承祖)忽然消失,这个才是真的非常有价值的实情,这一般人想编都编不出来。
6、该书作者还写了几个清军军官的善举,和屠城矛盾,所以是伪书。
这里就有意思了,这里提到个几个清军军官里有姓王的,施舍米粮给老百姓,不是金老爷子认为清兵不会汉语吗?他咋不说自己前后矛盾呢?
至于有清军军官对老百姓有施舍米粮的善举,这有啥矛盾的?这里我们无法理解金老爷子的脑回路。
7、该书作者说屠城后,城内居然有明军存粮,清军用来赈济杀剩下的难民。有难民居然晚上偷偷进城偷粮食。金老爷子认为,卧槽居然能让人把粮食偷了,清军干什么吃的?这肯定是胡编的…………
这里我们只能认为,金老爷子心目中的清军,全部都是机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