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日本海军小型舰艇介绍—千鸟型水雷艇

2021-06-13 11:14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千鸟型水雷艇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在1930年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后设计建造的一款重武装鱼雷艇,同型舰共建造四艘:千鸟(Chidori)、真鹤(Manazuru)、友鹤(Tomozuru)、初雁(Hatsukari),其中三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军击沉,最后一艘则在战后于香港被英国人接收后拆毁。

        由于现役及建造中的驱逐舰已经达到条约规定的上限,无法在续建新的驱逐舰,为了保持兵力,旧日本海军在其昭和六年度舰艇补充计划(①计划)中追加了一些条约限制外的舰艇,包括4艘北部海域警备用新型海防舰以及20艘用以执行中型驱逐舰任务的新型水雷艇。

因《伦敦海军条约》第八项规定了标准排水量小于等于600吨的水面战斗舰可以免除限制,所以新水雷艇的设计吨位就被严格限制在了600吨以内,而其设计者藤本喜久雄也不负鬼才之名,让新鱼雷艇武备在如此排水量限制下达到了特型驱逐舰的一半,满足了军令部在火力上的要求。

千鸟型水雷艇(改造后)

千鸟级水雷艇采用长艏楼设计以及类似于睦月型驱逐舰的双曲线舰艏,艏楼甲板外飘拥有相对较好的适航性,其舰体设计则类似于特型驱逐舰的缩小版本。

睦月型驱逐舰
特型驱逐舰

         首舰千鸟(Chidori)于1931年10月31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33年4月1日下水,同年11月20日竣工;二号舰真鹤(Manazuru)于1931年12月22日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33年7月11日下水,1934年1月31日竣工;三号舰友鹤(Tomozuru)于1932年11月11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33年10月1日下水,1934年2月24日竣工;四号舰初雁(Hatsukari)于1933年4月6日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33年12月19日下水,1934年7月15日竣工。

刚出厂的千鸟号水雷艇

基本性能

  • 舰员:120人

  • 标准排水量:544吨

  • 满载排水量:750吨

  • 舰艇尺寸:82米×7.4米×2.5米

  • 动力系统:两座舰本式锅炉驱动两部舰本式涡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1000马力,双轴推进

  • 燃油携带量:152吨

  • 续航力:9000海里/10节,3000海里/14节

  • 航速:30节

武备

  • 1座单装+1座双联型三年式127毫米/50倍径舰炮  (搭配A型单装炮塔和B型联装炮塔,最大射击仰角均为75度,A型重约17吨,B型32吨,炮口初速 910米/秒,仰角44度时达到最大射程18445米,射速10发/分钟,炮弹重量23.5千克)

初春型驱逐舰上的同型三年式舰炮及炮塔
  • 2座双联装六年式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八年式鱼雷8条)

  • 1挺九三式13毫米机炮

友鹤(服役初)

改造后

  • 3座单装三年式120毫米/45倍径舰炮

  • 1座双联装六年式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 1挺九三式13毫米机炮

  • 1具94型深水炸弹发射器

真鹤

        首舰千鸟号在试航时已经发现了重心过高的问题,几艘同级舰之后均加装了突起部以改善航行稳定性。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不够的。

        1934年3月6日,由千鸟、友鹤、真鹤三舰组成的第21水雷队天龙级轻巡洋舰龙田号为假想目标展开夜战训练。由于真鹤号发生机器故障,实际参加的只有千鸟和友鹤和龙田。3月11日夜,第21水雷队和龙田抵达寺岛水道,12日1时15分开始准备最后的演习项目,但由于海况开始恶化,为了避免事故,全队于3时25分接到演习终止的命令。

天龙级巡洋舰

       凌晨4时,舰队在大立岛南7海里处受到更为猛烈的巨浪冲击,4时12分,友鹤号在风雨中失去了联系。下午13时龙田号发现了倾覆的友鹤号舰体,随后派出小艇,用揽绳套住其螺旋桨,以一节航速向佐世保拖运,最终于7时15分抵达佐世保。之后为了扶正船体,友鹤的桅杆先被水下作业切除,船腹上也打开几个洞,向舰内输入高压空气,9时借涨潮时将其引入船坞,并切开船底,找到了13名走运的家伙以及72具尸体,没找到的28名舰员估计是沉到太平洋里喂鱼了。

扶正后的友鹤号

       友鹤事件发生后,日本各界开始交相指责,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米内光政下令彻查该事件,并立即成立了以海军大将加藤宽治为首的调查委员会,最终结论是重心过高所致。考虑到如此小的战舰上装备如此多的武器也是海军的要求,因此只给予了本舰设计师藤本喜久雄技术中将谨慎处罚。因为一人扛了全部责任,又经过长时间调查追问,造舰鬼才最终身心极度疲劳,于次年突发脑溢血去世。

东瀛传统死一个把锅全背了

        此次事件还迫使旧日本帝国海军重新检讨新近完成、建造中或设计中的每艘船的稳定性。千鸟级也因此接受了舰体复原性改造,舰桥结构被减去一层,移除了凸起部,其三年式127毫米舰炮被更轻的三年式120毫米炮取代,鱼雷发射管被拆掉一组,此外还加装了100吨压舱重物,最高速度降低到了28节,续航力降为1600海里/14节。丸一计划中的其他16艘同级艇被取消,改为重新设计的鸿型鱼雷艇。至于友鹤号,“勤俭节约”的IJN将其捞起修复后再度投入服役。

修复后的友鹤

       1937年,这第21水雷战队的四艘千鸟级全部被调往参加了淞沪会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四艘鱼雷艇也参加了菲律宾战役和荷属东印度群岛战役。1942年春,第21水雷战队解散,千鸟号与真鹤号回到日本水域负责护航,初雁号与友鹤号在大多数时间留在东南亚担任护航任务。

初雁号

      1944年,千鸟型再一次接受了用处不大的强化改造,后部炮塔拆除后被换成了2座双联装、6座单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搭载的深水炸弹也增加到48个。1944年12月24日,千鸟号在伊势湾巡逻时被美军潜艇击沉,真鹤、友鹤则分别于1945年3月1号、4号被美军舰载机击沉。最后一艘初雁号于1945年5月21日进入香港并参与了防空作战。日本投降后,初雁号被移交给了英国皇家海军后被根本不缺船的英国佬拆了。

海军情报局舰艇识别手册中的千鸟型(上)与鸿型(下)

 

旧日本海军小型舰艇介绍—千鸟型水雷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