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MFA(广电&电影)2022考研笔试真题独家解析
关注公众号:壹秋ART
获取更多影视类考研资讯
广播电视/电影MFA
701艺术原理
难度评级:三星级
总体来说,北师大专硕的考试题目非常简单,几乎是全卷压中,而且平常很多题我们都训练过很多次。那么,在今年的北师大同学艺术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和去年一样,对大家有着超高的要求,不仅仅给大家补充较多有难度的知识点,扩充大家的答题思路,希望大家用到平常考试的题目当中去,作为自己答题思路的储备。同时,也会给大家补充非常多高级的例子,提升大家的文采水平。在题目整体偏简单的情况下,大家可以侧重在写作文采和思路上下功夫。
一、名词解释
1.舞蹈艺术2.艺术构思3.游戏说4.审美期待5.艺术风格
解析:首先我们来看名词解释,分别考察了艺术门类,艺术起源,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知识点,几乎每一个重点章节都会考一个名词解释,总体来说只要注意下我们上课讲的写好名词解释的一些要点,拿高分会很容易。
二、简答题
1.谈谈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解析:这道题非常容易,核心答题点肯定是“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同时反应社会生活本质”,这道题我们训练过,大家的答题思路也都非常的出彩。
我们简单借用这道题给大家回顾一下正确的学习方法
1/框架图不是知识点,大段文字的照搬,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思考
2/答题思路不是堆砌知识点,而是有自己的选择
3/补充自己积累的例子(先考虑质量,然后再考虑数量)
4/知识点不要孤立的学习,要有坐标轴的思想,学会定位+对比学习。
简单展示一下我们每次上完课后要求大家整理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作业:



2.主题和题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这道题也是一道原题,非常简单,用常见二分法答题方法答题就行,主要是注意把自己平常积累的例子,学会熟练的运用到不同的题目里面。
三、论述题
1.结合《毛诗序》中的一句话,谈谈情感在艺术中的表现和作用。
这道题也是原题,并且重点训练过,我们给大家展示一下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大家在第一轮写作训练后的写作思路的展示。


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可以找彩虹学姐要一下艺术概论的试听课和导学课,我们其中有详细讲解艺术概论正确的学习方法,我觉得通过体系化的学习,艺术概论拿高分不是问题,反正每年都是全押中而且几乎都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以及论述题当中训练过,模考也会重复。
904 影视基础
难度评级:四星级
总体而言,今年的904影视基础难度相比往年有了一些提升,但整体难度并不算特别高。比较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电影方向的一道论述题改为了创作,以及简答题考察跨媒介叙事的基本特征会更偏向学硕应该学的内容。所以今后同学们即使选择考专硕,但是学硕的题目也应该熟悉,内容也要学习。
一、名词解释(5*5)
1.艺术通感2.景深长镜头3.元宇宙4.流媒体5.影游融合
解析:名词解释涉及到艺术概论(艺术通感)的内容,以及视听语言(景深长镜头)和时下热点专题知识点(元宇宙/流媒体/影游融合)的考察,考察的也都较为基础,认真按照我们上课要求总结下来并且记忆,没有难度。
简答题(25*2)
1.互联网时代艺术创新和技术变革的关系
解析: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讲解这类题的时候,一直给大家强调要审题,首先定位是艺术创新和技术变革,思考艺术创新对技术变革的影响以及技术变革对艺术创新的影响,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一直强调的,看清楚题目,题目的大背景是互联网时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把热点专题当中积累的一些时下热点的例子运用进去,同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在阅读论文中积累的答题思路。
2.跨媒介叙事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
解析:
跨媒介叙事与媒介融合不一样,这个概念大家还是要分清楚的,切不能将跨媒介叙事等同于媒介融合。
跨媒介叙事表示这样一个过程,即一个故事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穿越于多个媒介传播渠道,系统构建出一种协作合一的娱乐体验。在理想情况下,每一种媒介对于故事的展开具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融合文化》亨利·詹金斯
跨媒介叙事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三个元素也可以作为基本特征来进行回答,即跨平台、参与创作者的扩充、故事的延展。同学们可以根据下文来提取答案,注意作为一个简答题,字数不必要太多。
跨平台是实现跨媒介叙事的物质基础,既为故事提供多种呈现方式和发行渠道,也为受众提供了讨论空间(如网络论坛),便于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参与创作者队伍的扩充是跨媒介叙事的叙事主体,不仅包括作者和媒介运营者,也包括消费者和粉丝。甚至一些被认为缺乏创作能力的群体,也能直接参与到构建故事宇宙的活动中。比如,十几岁的劳弗尔(Heather Lawver)曾为《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创办了一份现实存在的校报,“刊登那些能引导读者相信《哈利·波特》展现的幻想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文章,这能够开启他们的心智,让他们去探究原著、深挖人物和解析优美的文学作品”。结果,在没有成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世界各地的儿童成为幻想王国的作者。
受众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单一媒介产品的受众,如电视剧的观众或漫画的读者。二是多种媒介产品的受众,如既看电影,也看纸质书和舞台剧的读者和观众。三是在网上分享内容,并积极参与对话讨论的粉丝。四是创造新内容并延展故事世界的粉丝。前两者可能变成后两者,是潜在的参与创作者。跨媒介叙事尤其强调后两者的作用,他们敢于声明自己分享和创作的权利,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体系造成了冲击。
故事的延展是跨媒介叙事的灵魂,叙事最终要落实到故事的延展上。故事的延展往往先发生在单一媒介中,如小说连载、电影续集,然后再延展到其他媒介形式。延展的基本原则是:在保留原始故事背景和角色的基础上,添加新事件和新角色,这些新内容需要加深受众与原始故事间的情感关联。更细致地看,故事延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创作核心故事、延展核心故事、形成系列故事、构造故事宇宙。
核心故事对故事能否具有长久生命力至关重要。比如,《星球大战》等之所以能成为跨越几代人的系列作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原始三部曲的故事是开放、非闭环的,没有清晰的开头与结尾。这样,之后的创作既可以往前追溯,又可以向后延续,从而形成一种围绕核心故事而铺展开来的离散绵延状态。离散绵延状态既保证了后来的故事与之前的故事具有情感关联,又保证了相对独立,不至于让新受众因缺乏背景而影响体验。
在延展核心故事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受众的广泛讨论,是跨媒介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比如,创作者在《黑客帝国》中故意埋下大量暗示,引起了粉丝们的解谜活动,而创作者又故意拒绝正面给出答案,只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评论。不管粉丝们发现了什么寓意,创作者都非常高兴,并不断暗示影片中还有更多的秘密。如果粉丝社区调动集体智慧,努力钻研的话,还会有更多发现。而且,这些粉丝通常也是动画和游戏版《黑客帝国》的拥趸。
成功的故事延展的结果是,创造出一个宇宙。这个宇宙中的存在物、设定、物理法则、社会准则和事件,是所有故事的逻辑基础。《星球大战》明确将“原力”作为核心概念,围绕它来展开戏剧冲突;《哈利·波特》在一开始就交代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之间的联系和界限,以及各种魔法得以触发的条件。如果交代不清楚规则,就很难交代清楚人物的行动逻辑和事件的发生机制,也就很难产生符合逻辑的戏剧冲突。这个宇宙一旦完成,便不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任何违背世界逻辑的创作,都被认为不属于这个宇宙。近年来,我国的一些虚构作品也在往系列化、宇宙化的方向努力。
在实际的跨媒介叙事实践中,跨平台、参与创作者的扩充、故事的延展这三个元素不是各自独立地发生,而是相互融合、并行不悖。三者有机地统一结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开放、有规则的宇宙,才算一种成功的跨媒介叙事实践。而那些仅涉及其中一两个方面的媒介实践,只能说应用了跨媒介叙事策略。跨媒介叙事策略不仅可应用于电影、游戏产品的创作,也可以广泛地介入现实,引起教育工作者、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的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报》于成 李丽萍
三、论述题
广电方向:
1.谈谈文艺两新如何更好肩负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繁荣使命(40)
解析1:这道题涉及到一点艺术概论的问题,这道题我们在艺术概论论述题当中训练过,同时模拟考试也给大家出过模拟题。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很多时候考察,可能为了增加答题难度,不再会是知识点的直接考察,比如“如何做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这种考察就太过于基础。可能会结合当下时政热点考察,将时政热点和艺术概论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而且这种题我们也训练过,果不其然,这次考察到了。“文艺两新”,即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是不是可以把他归类到创作者的类别?然后这道题的大的背景一定是新时代的艺术家,所以新时代的艺术家,如何更好肩负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繁荣使命。这就非常容易作答了。这道题在我们平常训练过程中,我也看过大家的答题思路,很多同学的答题思路都非常棒,我们也就进行分享。论述题我们是非常注重大家的答题点是否不落俗套和例子是否紧跟时事和恰当,也非常注重大家的文采训练,所以这道题我们自己的同学肯定可以答好。
解析2:论述题延续了近两年的风格,更偏向于时事热点的讨论,而不再仅仅关注广播电视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开始关注整个影视行业发生的动态,从去年考察的“粉丝文化”就能看出来端倪,同时学硕考察的“艺人失德”现象也是笔者今年上课讲过以及大家在模拟题练习的内容。所以“谈谈文艺两新如何更好肩负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繁荣使命”这个题并不难回答,即使不知道文艺两新具体指的是什么,但是重点在于“如何更好肩负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繁荣使命”,而且主语的“文艺两新”需要肩负使命,那必定指的是人这个主体,所以大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直接以文艺两新为主语,把它当成“文艺从业者”来答题即可。那么这个题和艺术概论中大家学到艺术家的品德可以联系在一起回答,同时结合艺人失德这种反面例证进行论述,整个题目就比较完整了。
2.以我的青春为主题,题材不限,写作一个节目策划。(35)
解析:
论述题的题型与往年相差不大,即一个热点论述加上一个节目策划。节目策划大家平时练得很多了,这里就不再详细论述,只要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有一定的创意和观赏性,并且扣题,基本上分数都不错。
电影方向:
1.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电影工业化进程下中国新主流电影的类型化实践(40)
解析:这道题属于偏简单的题目,属于我们热点专题板块,首先依旧是定位“电影工业化进程下”,那么大家回答的答题点一定是定位在工业美学的板块,工业美学属于考察了好几年的热点知识,那么接着再读题“中国新主流电影”,此时考察了第二个知识点,主旋律电影当下的演变,新主流电影如何持续发展,如何走出去,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接着就是题目中的第三个要求“类型化实践”,大家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楚题目,题目已经给定了范围,类型化实践,这也侧面考察了大家的阅片量是否足够。大家看清楚三个题目要求后,然后拟定思路,结合所积累的答题思路和例子,这道题也不是很有难度。
2. 结合给出材料,创作一个科幻短片,要求写出故事梗概、故事主题与人物小传(35)
注意:材料为关于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
解析:
创作题是今年第一次出现,其实之前对于专硕不考创作笔者就认为不甚合理,今年终于加上了创作,并且是比较传统的根据材料写作故事梗概、主题和人物小传,并没有出非常刁难人的剧本和分镜,所以算是比较友好的。之后同学们复习应该加重创作板块,同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练习创作,同时策划案、剧本和分镜的写法也要熟悉才行。
北京师范大学MFA电影&广电方向备考建议:
1.艺术概论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同时还要与美学、艺术原理等内容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才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分数。
2.中外电影史,广电基础知识,视听语言基础是一定要在打基础的时间段掌握的,要不然无法应对专业二的题目。
3.影视行业在近两年的热点需要进行积累,比如元宇宙、流媒体、媒体融合、跨媒介叙事、影游融合、电影工业美学、流媒体等,多读相关论文,熟悉观点,在考场上能够够自如地采纳优秀论文中的观点与例证答题。
4.电影方向的同学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平时培养起积累故事核的习惯,将身边的新闻、经典影片、有新意的故事积累起来,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这样无论是在提前面试,还是在笔试上,都能够让自己快速构思出一个逻辑链条完整的故事。
5.广电方向的同学一定要在平时培养起积累各类综艺节目的策划思路的习惯,以及多多练习策划案的撰写,同时对于纪录片、短视频的观看也不能少,这些都是在写策划案、改编故事或者撰写分镜脚本的素材。
6.保持节奏,跟上壹秋ART大部队的复习进度,不拖沓,及时完成相关练习,便能够轻松在考场上写作高分论述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