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为实证之解文篇第二(心经)b站唯一

先给你们这一个我自己的理解译文。
其实应该自悟最好,因为网上的译文可以说都是瞎写。因为都是凭借书本知识译的。自悟最合体,身心自然会去用,不然还得再去理解别人的译文。更别说有的还是错的。定义词汇可以查查译文,句意,还是自己理解!
要自悟,并不是只看要悟的东西,也是要靠一定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或者直接悟到东西。
只开一个头,后边靠自己。要悟的人,别看译文了。
心经自悟开头方法,“照见五蕴皆空”,“观自在菩萨”两个法儿,坚持,后面的文章慢慢就明白了。
五蕴皆空——即关掉五感。
观自在菩萨——用观的方法。(具体请参考修为实证入门篇)
原文解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萨”用自在观的方法,在一直在用“般若波罗蜜”的方法,这个方法能够从身内“菩萨”观照,使五感空无,也能够度过一切苦难。菩萨——即元神,真我,本我,最本源的东西。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身具舍利子法义的人看这个世界认为,
一切色(物质)离不开空无(什么都没有的、可纳物质的虚空),虚空——这个里面连空间或者说“空”都没有的一个无形无质的大范围。这个空无也离不开色(物质界),所以说物质和空无同源。(可以参考马哲,也可以参考阴阳二者定义。)
外事来,内心想,我身行,身识感,都应该是这样,神常在身内。
本句言明,不在让身内神气,外泄观外物。
先有对一个事的认识,才能心行。
而物质界弥散为空,知道后,心体会,行由得法,神气不外泄观外物。
就跟电子子运动无固定轨道,量子的相干。可以把身内“神”想象成高维的东西。例子而已别杠。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舍利子这个东西,是没有具体法而成的一种心意,它没有生与死的分别意,它本身的性质不能拿生死来形容它,它只是在;它没有干净和污浊之分辨,它只是在;它也没有增减之辨,它只是在。舍利子就是那“中”或者说“圆”,中间的状态当然不能用生和死来形容。也不能用干净还是不干净形容,也不能说它是增还是减。也可以说圆,说二想三的意思,二变之间是圆。圆是二的源,也是第三个,也是中。太极图就可以理解。(现实中,僧人火化之后留下的,就是个精气神淬炼物)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一小段,是说具体怎么做的。
所以说,用舍利子的道也该是,虚空(一闭眼的黑暗,广义上就是。)中不要有物质(意识想而成)存在。心中不存受、想、行、识,心中不用眼、耳、鼻、舌、身、意,心中不想色、声、香、味、触、法。
闭眼后,眼前不要看眼皮子(看眼皮子还是在神外泄用),甚至,不产生意识思维和意识幻象。从这句停住,往后的句子都是说效果了。
至于无无明,这句不太了解。明是一个心境,无明是更深一个,无明尽也是一个。但都要空无掉,具体指什么我不太清楚,有猜测就不说了。但还是上面的意思,还是说“中”说“恒常”。以恒和中来制约变动。
本小段后面不解释了。没意思。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些都是因为只有用“无”才能得“有”。有菩提心的众生,是因为依照般若波罗蜜而行,行心中没有挂碍,心中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惧,没有恐惧(请参考前篇恐惧心解说),也就不会再有迷离恍惚的幻象扰心。
后边的原文基本无实义。就不说了。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本句译文:要坚持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本句译文:这个方法,很高级,很有用。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本句译文:说咒,就是说你要心诚。

心经,不是用来念的,以为念能修心养生,那真是痴人说梦,管点用也是事倍功半。
举例,游戏作弊码给你摆在这了,你跟我说我念就管用,这不是扯吗。
说管用的,只不过是神之以为神,以外物牵心神,不思杂念,而进境界,外物而已,事倍功半,不管什么用。咒语也是同义。摄心神忘杂念而已。
本次解说到这里。希望积极点赞。投币。今天实际上已经迟了,发解说是因为,前阵子参加专栏活动给了三块多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