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忍者龙剑传》


1989年诞生的《忍者龙剑传》绝对是一个经典的代名词,它是FC游戏中的颠峰之作,除了爽快的手感和出色的特效外,游戏从头到尾插入了大量精美的过场动画来交待剧情。前段时间我把《忍者龙剑传》三部曲汉化版一口气玩通后,感觉像看了一部好莱坞的动作大片一样,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一环扣一环的剧情铺垫让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想要进一步深入剧情就必须把游戏的关卡逐一攻破,《忍者龙剑传》将电影和游戏完美地结合起来,值得你一玩再玩。
受FC机能所限,很多厂商在开发八位机游戏时都把重心放在游戏性上,而不太注重画面效果。TECMO公司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花了巨大的心血在过场动画上。整个忍者龙剑传三部曲都在过场添置了大量用来交待和推动剧情的动画,尽管这些动画效果不能与真正的动画片相比,但在八位机上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已经堪称高质。这种在过场中加入海量动画的非RPG动作游戏在八十年代末乃至九十年代初都极为罕见,即使是16位、32位的游戏过场都是以静态画面为主,忍者龙剑传系列在当时真可谓是独领风骚。

而早在《忍者龙剑传》推出前,1988年的《天使之翼》已经大量使用动画来进行游戏,这一概念也被人称为“TECMO剧场”。和大多数的游戏一样,忍龙的日版和美版的名字并不相同,《忍者龙剑传》的美版名为《NINJA GAIDEN》(忍者外传)。


初代的《忍者龙剑传》是三部曲中难度最高的,由于制作经验不足,里面有大量的“刷怪”现象,玩家只要稍为前后拖屏,原本被干掉的怪物马上会“满血复活”,头两关那些只会手舞足蹈的小兵还好,到了后面的冲锋兵、飞刀手和满街跑的狗狗时,每次“刷怪”都会让玩家痛不欲生。再加上主角技能有限,诸如无法在墙上爬行,忍术种类太少等,《忍者龙剑传》成为了不少初玩者和菜鸟的恶梦,即使是游戏高玩,要打通它恐怕也得死上不少脑细胞。


随着技术的成熟,1990年的《忍者龙剑传2·暗黑的邪神剑》修正了前作的部分不足,增加了主角攀附在墙上爬行和分身术等实用技能,使玩法变得更加多样。同时引入了场景效果,比如打滑的雪地、随时变化的风向和时隐时现的陷阱。主角能力虽然得到提升,但要应对的挑战也相应升级,保持了高手向的风格。




另外《忍者龙剑传2》里有一个非常偷懒的行为,以前把三部曲分开玩时没有察觉,可当我将三代连着玩时就发现,二代里很多小卒感觉很面熟,原来他们都是一代里各关BOSS的“Q版”。连招式和动作都基本一致,这到底是算创意还是算偷懒?


1991年,三部曲的最后一作《忍者龙剑传3·黄泉的方船》面世,游戏机制和前面两作相似,主角增加了抓吊上方绳索和提升剑气等技能,但并不代表游戏难度因此而下降,各关卡的陷阱依旧层出不穷,没有熟练的操作要通关绝对是痴人说梦。

如同《魂斗罗》一样,始祖的《忍者龙剑传》是一款街机游戏,而且游戏风格和FC版完全不同,是一款类似《双截龙》的清版动作游戏。美工做得不错,游戏的开场、过场动画以及各关卡的场景都描绘得很精细,特别是每关开始时主角冲屏而出的画面特别有冲击力,倒是游戏人物画得很随便,完全是《龙行忍者》式的简洁风格。

可惜街机版《忍者龙剑传》的游戏性实在是太差劲了,首先主角默认是使用拳脚来攻击的,想要用刀还得在关卡中捡,一个没刀的忍者就像没枪的猎人一样,在捡到刀之前基本就是一个沙袋型的角色。和一般的清版游戏一样,想捡道具就要打破场景中的设施,像路灯、垃圾桶、电话亭之类的,但在《忍者龙剑传》里没这么便宜,貌似强大的忍者居然无法破坏场景里任何一件设施,唯一的方法是把敌人击飞,利用他们的身体来破坏。这是我见过最诡异的捡道具方式了,有人将其称为创意,但我觉得创意首先得为提高游戏性服务,否则就只能称为脑残。

游戏最致命的地方是操作,和FC版主角如行云流水的动作相比,街机版主角的身手如同从忍术学校逃出来的半吊子一样,跳起来活像马戏团的小丑,既无法在跳跃中攻击对手,落地时还常常成为敌人的靶子。敌人的杂兵也是强得要命,一贴身就上来一套连招,把你揍得一点儿脾气都没有,每隔几分钟就能看到主角要被电锯K掉的CONTINUE画面,我保证如果你有耐心把它玩爆的话,那么这个R级画面将会深深地铬在你的脑海中。

街机版忍龙是同系列作品中唯一一款支持双人同屏游戏的,故事设定的主角只有隼龙一人,实际上在游戏中2P可以使用一个跟隼龙长得一模一样的橙衣忍者和1P并肩作战,这种设定和街机版《铁甲威龙2》相似。街机版《忍者龙剑传》的命运有点像《街头霸王》(一代),尽管是经典系列的首部作品,但由于其续作过于优秀,导致很多玩家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一款作品的存在。

《忍者龙剑传》在任天堂掌机GB上推出过一部外传式的作品,忍术种类和关卡长度虽然有所缩水,但作为一款黑白掌机游戏来说玩家是可以接受的,何况它的操作爽快感丝毫不亚于FC版,这一点相当难得。GB版忍龙的副标题叫“摩天楼的决战”,但实际上只有第一关是在摩天楼上,最后决战的地点依旧是经典的“恶魔城”,爆机后“恶魔城”仍是毫无新意地倒塌。GB版的忍龙还增加了一招类似蝙蝠侠的铁索,可是使用它的机会实在太少,以致于大部分的游戏时间里我都忘记了这招的存在。

在进入到32位机的时代,TECMO并没有在任天堂新一代的主机SFC上推出新的忍龙游戏,取而代之的是一款把FC版三部曲合一的骗钱作品。这种在新主机推出经典作品重制版或合集是日本游戏公司最惯用的骗钱手段,无奈忍龙系列的经典程度让无数超任玩家心甘情愿地被骗走大把大把的金钱。


SFC版的忍龙三部曲合集基本上是原封不动的复制,一代那变态得夸张的难度也没有作出适当的调整,在音乐方面甚至还比不上FC版。FC版忍龙的背景音乐可以称得上是8位机中的精品,跌宕起伏的节奏和旋律让人百听不厌。SFC版的音乐虽然是完全照搬,但是音色单调且平淡,完全没有听FC版忍龙音乐时的那种激情。至于画面,过场动画确实比FC版更漂亮了,但是游戏场景的细节部分似乎比FC版还要糟糕。总之,这个3合1重制版缺乏诚意,玩它纯属怀旧。




除了任天堂外,TECMO还在其老对手世嘉的八位机上推出过忍龙的作品,SMS的《忍者龙剑传》似乎是想沿用FC版的风格,过场动画时间虽长,却是一堆沉闷的静态图片,十有八九的玩家恐怕都不会有耐性看完,直接跳过是唯一的选择。游戏人物的动作生硬无比,背景画面色块单调,令人完全没有打通关的欲望。



同样的,《忍者龙剑传》在世嘉的掌机GG上也有同名作品,但刺耳的音乐、扭曲的人物动作还有那糟糕透顶的画面,玩家除了大呼受骗上当之外,恐怕不会有其他的正面评价。



至于MD上的《忍者外传》更是烂出了境界,如果在标题画面上没有看到TECMO的字眼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由同一家公司捣鼓出来的玩意,我情愿相信这是某些忍龙爱好者的同人作品。我总是阴谋论地觉得TECMO给世嘉制作如此差劲的忍龙是故意的,有点抬举老任打压世嘉的味道,否则为何同一家公司弄出来的玩意差别会这么大,这不科学嘛。



到了2000年后,TECMO在次世代主机(XBOX、PS3)上制作了新的忍者龙剑传系列,主角仍然是隼龙,但故事似乎和2D时代的没有什么联系,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和次世代的《SHINOBI》一样,更华丽的画面、更眩目的招式、更逼真的人物,“三国无双”式的大混战,除了男主角外还引入了几位相貌清秀、身材火辣的女主角,她们甚至还在TECOM旗下的格斗游戏《死或生》及衍生作品《沙滩排球》中客串,似乎在次世代主机的时代,各个游戏公司的当家女花旦都少不了用“卖肉”的方式来吸引玩家的眼球和荷包,SNK的不知火舞自不必说,连卡普空那位向来穿着“保守”的春丽也增加了接近全裸的泳装。

也许新时代的玩家会更喜欢XBOX、PS3里的忍龙,不过次世代的动作游戏同质化已经越来越厉害,如同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汉堡、鸡块一般,相互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少,反而不像FC时代的作品那样有着自己浓厚的个性和风格。
八零九零游戏时光专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xihua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