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生成绩对教师工资的影响

2020-05-26 21:40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学生成绩对教师工资的影响》

作者简介:

雷万鹏,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马红梅,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本文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71603096);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CCNU14Z2011)。
致谢:

作者感谢季洋和孙丹的优秀助研工作;感谢钱佳博士对本文的建设性意见以及关于森指数数学算法的贡献;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

研究结果:

表2结果验证了教学质量对教师工资的积极影响,班级平均成绩越高,任课教师工资越高。可见,教师绩效考核实践能识别绩优教师并给予其经济上的奖励。同时,班内成绩分布差异对任课教师工资有显著正向影响,此结果验证了传统教师绩效考核方式会加剧学生内部分化的判断。下文将对研究结果做补充说明和讨论。


第一,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均值、优秀率等绩优指标表现越好,教师工资越高;低分率高、学困指数大的班级对任课教师的工资产生不利影响。

表2第1列、第2列、第5列、第6列结果显示,学生成绩每提高一个标准差,教师工资增加1%~2%。将班级的平均成绩替换为优秀率和低分率等指标后,第3列和第7列考察了教师相对绩效对工资的影响,优秀率高的班级的教师工资更高,而低分段学生比例高的班级给任课教师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第4列和第8列数据进一步显示,位于低分段的学生学困程度越大,教师工资受到的负面影响越严重。

教师是因教得好而工资高,还是因为报酬丰厚而投入更多精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成绩,这是一个反向因果问题。如果教师工资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应突出体现在高分段和低分段的学生群体。在剔除了班级中高于同年级全体考生90分位及以上的学生和低于10分位及以下的学生后,表2中第2列和第5列结果证明了结论的稳健性。

第二,学生成绩的班级内部差异显著影响各科教师的工资,这种影响具有学科差异。

对于语文教师,无论是基于全体样本还是限定样本,班级内部差异总体上有利于教师获取更高工资。对于数学教师,表2第5列结果显示,班级内部差异大对工资产生负面影响;当剔除班级内高于同年级全体考生90分位和低于末位10%的样本后,第6列结果呈现出与语文学科相同的趋势(实际上,笔者在尚未报告的限定样本回归结果中发现,只要剔除那些低于全年级考生5分位的样本,数学和语文科目教师教学绩效与公平的经济回报规律就一致了)。由此推知,数学教师工资受高分段和低分段学生的表现的影响较大。这可能与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知识习得与教学的规律有关: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基础较弱的学生在短时期内提高成绩的可能性较小;相反,只要方法训练到位,部分学生在短期内提升数学成绩的可能性很大。此外,数学基础很弱的学生陷入学困境地、得极端低分的可能性更大,但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班内成绩分布差异对教师工资的影响性质反映了当前教师激励工作的偏误。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她的团队在肯尼亚开展的教师激励实验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当教师工资是学生成绩的凸函数时,教师会通过强化对优生的投入而获得情感的和经济的双重回报,且教师“择优而教”的行为是社会制度长期塑造的结果。在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早期,很多学者也指出,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全面推行此政策将不利于教育公平。美国的研究甚至发现,在临近重大考试时,教师或学校甚至动用各种“舞弊”手段阻止那些预期不能达标的学生参加考试。课题组的访谈资料显示,在长期关注分数、成绩排名的评价体制的引导下,教师提升业绩的明智策略是选择性地教好一部分“可塑之才”,而沿用以往教师考核指标的绩效工资制度正好赋予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笔者利用分位数比率代替式(1)中的D,探索了教师自身的绩效管理策略。表3的结果显示,班级内排名相对靠前的学生对教师工资的影响强度更大,班内前10%的优生组内差距过大对教师工资的负面影响显著。排名后25%的学困生以及25分位至75分位的中间层学生组内差异越大,语文教师工资反而越高但这部分学生的内部差异过大对数学教师的工资会产生负向影响。前文已述,学生成绩分布差异对教师工资影响的学科差异可能反映了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的学习和教学差异,语文教师无法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中下水平学生的成绩,而数学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解题技术、思维方式训练而在短期内使成绩有所提升。以上观点是课题组基于实地访谈及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获得的解释,更令人信服的解释还有待信息量更加充足的数据来检验。

综上,教师激励仍然停留在“奖励优秀”的阶段,尚未关照公平。从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角度看,需要设计新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引导教师,既关注中等生和优等生,也关注学困生和后进生。为进一步确认学生成绩及其分布与教师工资之间的关系,笔者补充了以下稳健性检验。在表4第1列和第2列中,笔者忽略了教师的学科身份,同时用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预测所有教师的工资;第3列和第4列是教师及其学科错位匹配的估计结果,即用学生的数学成绩及其班内差异预测语文教师的工资,反之亦然。如果错位匹配时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则表2所得结果不可靠。表4结果显示,教师的工资只与他(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生成绩相联系。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对数学教师的工资没有解释力,数学成绩对语文教师的工资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即使在不匹配的情况下,学生成绩的班内分布差异对教师工资的影响仍然显著。这进一步间接反映出中国教师绩效评价重考分和优生率而轻学生整体差异的问题,即埃斯特·迪弗洛所言的教师根据制度适应与预期而形成的绩效管理策略。






学生成绩对教师工资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