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 现代西方哲学 胡塞尔(二)

B站:“姜宇辉老师”
【华师大】 现代西方哲学 尼采(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T4y1h7es?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胡塞尔
注:本文仅为复述,有节选,存在本人的理解。
三号机笔记
第二节课
1
意向性概念
《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
2
第五、六研究:
对意识自身进行分析
并非经验性研究
而是对意识的本质结构的研究
3
回顾上节课的2+2=4
4
意向性=所有意识活动都有认识对象
仿佛没有对象的模糊的自我对话
仍有也有一个变化了非本真的意向性
5
意识活动一定会指向对象:
现实的对象/观念的对象/虚构对象/符号对象
并且指向的方式不同:感知、想象、判断的指向
6
指向不同对象有不同方式
需要具体分析
7
现象学是描述:必须要具体描述指向的过程与方式
8
意向性
所有的意识活动都相关与某个对象
9
相关意味着多样的、复杂的。
只能具体描述,不能一上来就抽象界定
10
关于意识的一些相关物
感知、思想、判断、幻想、怀疑、期待、回忆
11
例如
判断和幻想
对着一个正摆在面前的台灯
把白色的概念赋予到具体的对象之中
把普遍的概念赋予给具体的对象上
有一个真实的实体摆在面前
以此把普遍性的概念赋予具体的对象上
12
幻想
对象不一样
不需要有实体的对象在面前
我们给一个脑子的对象一个形象
13
判断朝向认知
幻想朝向形象
14
期待意味着对象尚不存在
对象的在场与否与时间上的当下与未来
15
胡塞尔提出去对抗自然科学的全新的哲学方法
16
胡塞尔说的科学是指严格
真正的哲学应该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推进
17
去处理二元关系
将二元的问题以关系性去重新整合到一起
强调两个点之间的水乳交融
18
自然主义的认识
人能认识台灯因为因果性的联系。
对象因果性地影响了意识,意识才指向了这个对象
Xxxxxxxx
19
胡塞尔的批判:
如果延用这种看法
我们就不能朝向任何无因果性的、无实在关系的对象
不在场的对象:远在美国的人
不可能的对象:又圆又方的形状
不存在的对象:独角兽
未来的对象:曾孙的死亡
观念的对象:红色的概念
20
主观主义的认识
意识对象并非总是客观实在的
所以得出结论
意向的对象根本上内在于意识之中被我们认识
无所谓世界上有什么,反正都在心灵内部
21
胡塞尔的批判
这违背了意向对象和意向活动的区分
这意味着根本上取消了对象和活动的区分
不同的心灵活动能指向相同的对象
这意味着对象的同一性并不依赖活动的同一性
对象不是物自体
也不是所有现象的集合
而是联系不同的现象的同一体(关系,过程,连续性)
22
表象论的认识
表象被看作是近代哲学的知识型
主客的
康德:我只能把握对象对我呈现的效果
23
胡塞尔的批判
表象不是原初的,而是派生性的
表象必须预设感知与意向性
而不是表象能解释所有意向性
意向性不能全部简化为表象
意向性更广泛
表象论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仅是一种假设
24
(1)意向性不仅体现于对实在对象的意识之中
而且也同样体现于幻想、预测、回忆等活动之中
(2)被意向的对象并非意识的一部分,也不被意识包含在内。
(3)意向性根本上是意识的内在特性,是意识自身的本质性的内在结构
25
研究有外在指向的意识的内在结构
26
研究意识朝向对象的那个环节,研究这个朝向的关系
27
主体自身就是自我超越的,主体总是指向与自身不同的东西
以此克服传统认识论
解释主客如何建立关联
28
主体哲学
这一主体是开放的,主体是在意向性活动中呈现出来,被把握的。
它不是笛卡尔的封闭的
重点不是自我指涉,自我意识
而是主体有不同的丰富的方式去联系世界
主体的结构不是回到自己的中心,而是总是去否定自身
29
超越性、开放性
30
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是描述了人对世界的认识形式
更重要的是新的主体概念。
31
主体带有缺口,一个非辩证法的缺口
32
意向性
(1)心灵的开放性
心灵总是以不同方式去认识不同的对象
意识本身具有的多重形态
意识本身具有多义性
感知性意向、图像性意向、
语言、回忆、判断.....
非日常对象:历史对象、科学对象.......
不同意向活动之间是不同的
33
(2)现象学
事物如其所存在那样显现出来,并且它如其显现那样存在。
存在
显现
把存在和显现联系在一起
古希腊将存在时不会过多和显现联系在一起
而康德认为知识只能达到显现,无法触碰物自体
34
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一种互通,不可分割的联系
35
以外部对象的感知为例:
台灯显现给我们,我们对感觉材料进行处理将其认知
近代哲学在考虑显现
36
胡
存在的角度上看
我们认识的外部对象
在我们的认识时,我们只能去认识一个侧面
虽然桌子只给我们呈现一个面向,但其他的面向以潜在的方式存在
在场的侧面+不在场的侧面 共同意向
从主观的角度
物朝向我,我也去朝向物
有时朝向我的事物与我朝向事物的方式是一致的
但有时这是冲突的
有时我们不把事物朝向我们的方式当作是我们朝向事物的方式
回去考虑一个卡通的白色台灯,而非摆在我们桌面上的
37
意识——对象≠主体——客体
38
恰恰是不在场的深度潜在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去把握事物在场的那一面
两个面同时并存才使得我们能去认识它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任何一个清晰的对象建立在模糊的背景之下呈现的
39
三个基本结构
1意识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生命的关系,有机体与自身的器官的关系
2多和一
同一个意向活动可以考察多个对象
同一个意向对象可以通过多种意向活动去把握
意识就是在时间流动中所实现的多样性的同一
3在场与不在场的并在
直观(充实的意向:我们朝向物的方式与物朝向我们的方式一致)-在场
不在场的:想象、回忆、他者的直观体验.......
第三节课
《现象学导论》or《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现象学是科学的,这是指现象学是严谨的、论证的
1
《现象学导论》是比较概述的
现象学需要使用现象学去分析才算是在入门了
2
意向经验的构成前后有多次讨论
一开始胡塞尔在说的不是意向性对象和意向性活动
而是
意向性特质 意向性质料
3
意向性对象不是意向集(包括物理空间内的实体)
而是把意向活动和外界对象关联的过程
是一具体实现的意向关系
4
意向性特质
意向活动的具体特质:
希望、欲望、回忆、肯定.......
不同意向性活动之间有所区分
5
意向性质料
确定具体的意向性活动的体验的内容
确定意向经验是指向,某物的成分
6
亚里士多德那里
质料
和形式可以区分
是被动性的,质料需要被激活
7
胡塞尔这里
意向性质料是依靠特质实现出来的,不是独立的存在。
质料是特质具体实现的方式
8
质料包含了建立与物的联系的能力
有主动性
9
同一个特质可以和不同的质料结合
同样的质料也可以和不同的特质相结合
10
质料与特质无法分开
质料有优先性
a质料为活动提供了朝向对象的指向性
b活动的质料也就是意义
在意义中构成了和对象的关系
有意义地用一个表达 和 明确地指向一个对象(形成关于它的表象)是同一回事
c质料不仅规定哪个对象被意向,也规定这个对象作为什么而被理解和设想
将某物作为某物意向(知觉、判断、想象),也就是说人总是在特定的概念和描述之下,或者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意向的
11
更换了讨论的说法
活动---意义----对象
意义(sens):感觉、方向、意义
12
活动:意谓某物的过程,时间性
意义:使我们得以理解对象的观念
对象:观念的对象、实在的对象
13
我们所意识到的对象,并不是以在盒子里的方式在我们的意识里,以至于我们就只能在意识里找到和抓住它,它首先是作为对我们来说它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它算什么,以及在客观意向的改变着的形式下,才被构成的。
14
明证性
1.清晰明确
2.一个基础,一个证据
15
当对象正如同我所意向的那般
被直观地所给予时
我的信念得到了辩护,且是真的,我便拥有了知识
我朝向事物与事物朝向我之间有一致性就是明证
16
当对象不仅仅是被意向地,也是被直观地给予时,它被明证地给予了
17
明证性、意向性、直观、发生了一致性关系
18
严格意义上的明证性指的是充实的完美综合的理念
依靠明证性获得主体与世界的一致
明证不是私人的对象,而是主体间有效的
它是公共性的
错误的可能性是经验性的明证的一部分
对于不同的类型的对象来说,总有不同的本源的显现方式
数学对象
不可怀疑的,充分的
完全明证的
物理对象
不充分的(部分的)明证
有角度的明证第二节课
1
意向性概念
《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
2
第五、六研究:
对意识自身进行分析
并非经验性研究
而是对意识的本质结构的研究
3
回顾上节课的2+2=4
4
意向性=所有意识活动都有认识对象
仿佛没有对象的模糊的自我对话
仍有也有一个变化了非本真的意向性
5
意识活动一定会指向对象:
现实的对象/观念的对象/虚构对象/符号对象
并且指向的方式不同:感知、想象、判断的指向
6
指向不同对象有不同方式
需要具体分析
7
现象学是描述:必须要具体描述指向的过程与方式
8
意向性
所有的意识活动都相关与某个对象
9
相关意味着多样的、复杂的。
只能具体描述,不能一上来就抽象界定
10
关于意识的一些相关物
感知、思想、判断、幻想、怀疑、期待、回忆
11
例如
判断和幻想
对着一个正摆在面前的台灯
把白色的概念赋予到具体的对象之中
把普遍的概念赋予给具体的对象上
有一个真实的实体摆在面前
以此把普遍性的概念赋予具体的对象上
12
幻想
对象不一样
不需要有实体的对象在面前
我们给一个脑子的对象一个形象
13
判断朝向认知
幻想朝向形象
14
期待意味着对象尚不存在
对象的在场与否与时间上的当下与未来
15
胡塞尔提出去对抗自然科学的全新的哲学方法
16
胡塞尔说的科学是指严格
真正的哲学应该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推进
17
去处理二元关系
将二元的问题以关系性去重新整合到一起
强调两个点之间的水乳交融
18
自然主义的认识
人能认识台灯因为因果性的联系。
对象因果性地影响了意识,意识才指向了这个对象
Xxxxxxxx
19
胡塞尔的批判:
如果延用这种看法
我们就不能朝向任何无因果性的、无实在关系的对象
不在场的对象:远在美国的人
不可能的对象:又圆又方的形状
不存在的对象:独角兽
未来的对象:曾孙的死亡
观念的对象:红色的概念
20
主观主义的认识
意识对象并非总是客观实在的
所以得出结论
意向的对象根本上内在于意识之中被我们认识
无所谓世界上有什么,反正都在心灵内部
21
胡塞尔的批判
这违背了意向对象和意向活动的区分
这意味着根本上取消了对象和活动的区分
不同的心灵活动能指向相同的对象
这意味着对象的同一性并不依赖活动的同一性
对象不是物自体
也不是所有现象的集合
而是联系不同的现象的同一体(关系,过程,连续性)
22
表象论的认识
表象被看作是近代哲学的知识型
主客的
康德:我只能把握对象对我呈现的效果
23
胡塞尔的批判
表象不是原初的,而是派生性的
表象必须预设感知与意向性
而不是表象能解释所有意向性
意向性不能全部简化为表象
意向性更广泛
表象论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仅是一种假设
24
(1)意向性不仅体现于对实在对象的意识之中
而且也同样体现于幻想、预测、回忆等活动之中
(2)被意向的对象并非意识的一部分,也不被意识包含在内。
(3)意向性根本上是意识的内在特性,是意识自身的本质性的内在结构
25
研究有外在指向的意识的内在结构
26
研究意识朝向对象的那个环节,研究这个朝向的关系
27
主体自身就是自我超越的,主体总是指向与自身不同的东西
以此克服传统认识论
解释主客如何建立关联
28
主体哲学
这一主体是开放的,主体是在意向性活动中呈现出来,被把握的。
它不是笛卡尔的封闭的
重点不是自我指涉,自我意识
而是主体有不同的丰富的方式去联系世界
主体的结构不是回到自己的中心,而是总是去否定自身
29
超越性、开放性
30
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是描述了人对世界的认识形式
更重要的是新的主体概念。
31
主体带有缺口,一个非辩证法的缺口
32
意向性
(1)心灵的开放性
心灵总是以不同方式去认识不同的对象
意识本身具有的多重形态
意识本身具有多义性
感知性意向、图像性意向、
语言、回忆、判断.....
非日常对象:历史对象、科学对象.......
不同意向活动之间是不同的
33
(2)现象学
事物如其所存在那样显现出来,并且它如其显现那样存在。
存在
显现
把存在和显现联系在一起
古希腊将存在时不会过多和显现联系在一起
而康德认为知识只能达到显现,无法触碰物自体
34
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一种互通,不可分割的联系
35
以外部对象的感知为例:
台灯显现给我们,我们对感觉材料进行处理将其认知
近代哲学在考虑显现
36
胡
存在的角度上看
我们认识的外部对象
在我们的认识时,我们只能去认识一个侧面
虽然桌子只给我们呈现一个面向,但其他的面向以潜在的方式存在
在场的侧面+不在场的侧面 共同意向
从主观的角度
物朝向我,我也去朝向物
有时朝向我的事物与我朝向事物的方式是一致的
但有时这是冲突的
有时我们不把事物朝向我们的方式当作是我们朝向事物的方式
回去考虑一个卡通的白色台灯,而非摆在我们桌面上的
37
意识——对象≠主体——客体
38
恰恰是不在场的深度潜在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去把握事物在场的那一面
两个面同时并存才使得我们能去认识它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任何一个清晰的对象建立在模糊的背景之下呈现的
39
三个基本结构
1意识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生命的关系,有机体与自身的器官的关系
2多和一
同一个意向活动可以考察多个对象
同一个意向对象可以通过多种意向活动去把握
意识就是在时间流动中所实现的多样性的同一
3在场与不在场的并在
直观(充实的意向:我们朝向物的方式与物朝向我们的方式一致)-在场
不在场的:想象、回忆、他者的直观体验.......
第三节课
《现象学导论》or《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现象学是科学的,这是指现象学是严谨的、论证的
1
《现象学导论》是比较概述的
现象学需要使用现象学去分析才算是在入门了
2
意向经验的构成前后有多次讨论
一开始胡塞尔在说的不是意向性对象和意向性活动
而是
意向性特质 意向性质料
3
意向性对象不是意向集(包括物理空间内的实体)
而是把意向活动和外界对象关联的过程
是一具体实现的意向关系
4
意向性特质
意向活动的具体特质:
希望、欲望、回忆、肯定.......
不同意向性活动之间有所区分
5
意向性质料
确定具体的意向性活动的体验的内容
确定意向经验是指向,某物的成分
6
亚里士多德那里
质料
和形式可以区分
是被动性的,质料需要被激活
7
胡塞尔这里
意向性质料是依靠特质实现出来的,不是独立的存在。
质料是特质具体实现的方式
8
质料包含了建立与物的联系的能力
有主动性
9
同一个特质可以和不同的质料结合
同样的质料也可以和不同的特质相结合
10
质料与特质无法分开
质料有优先性
a质料为活动提供了朝向对象的指向性
b活动的质料也就是意义
在意义中构成了和对象的关系
有意义地用一个表达 和 明确地指向一个对象(形成关于它的表象)是同一回事
c质料不仅规定哪个对象被意向,也规定这个对象作为什么而被理解和设想
将某物作为某物意向(知觉、判断、想象),也就是说人总是在特定的概念和描述之下,或者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意向的
11
更换了讨论的说法
活动---意义----对象
意义(sens):感觉、方向、意义
12
活动:意谓某物的过程,时间性
意义:使我们得以理解对象的观念
对象:观念的对象、实在的对象
13
我们所意识到的对象,并不是以在盒子里的方式在我们的意识里,以至于我们就只能在意识里找到和抓住它,它首先是作为对我们来说它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它算什么,以及在客观意向的改变着的形式下,才被构成的。
14
明证性
1.清晰明确
2.一个基础,一个证据
15
当对象正如同我所意向的那般
被直观地所给予时
我的信念得到了辩护,且是真的,我便拥有了知识
我朝向事物与事物朝向我之间有一致性就是明证
16
当对象不仅仅是被意向地,也是被直观地给予时,它被明证地给予了
17
明证性、意向性、直观、发生了一致性关系
18
严格意义上的明证性指的是充实的完美综合的理念
依靠明证性获得主体与世界的一致
明证不是私人的对象,而是主体间有效的
它是公共性的
错误的可能性是经验性的明证的一部分
对于不同的类型的对象来说,总有不同的本源的显现方式
数学对象
不可怀疑的,充分的
完全明证的
物理对象
不充分的(部分的)明证
有角度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