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是永恒忍耐”

2022-04-22 17:19 作者:履霜坚冰至-  | 我要投稿
想起早些年看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封面是黑红白相间的版本,书不厚,但是内容颇为艰涩难懂,阅尽书中三大篇目,《过失行为》,《梦》,《精神病通论》,倒也觉得不甚了然起来,想来是资质尚浅,慧根不利的缘故。时过境迁,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已然褪去,不过对书后尾附上的一段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往往意味着责任,然而人性中永远倾向于避免责任”
  不包含责任的自由,易得而廉价,因为它们没有具体感情的投注,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譬如抽象的“爱”,然而它对人类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于是我们大多数人选择投身于抽象而非具体的爱,譬如概念上的“爱人类”,博爱与多学。物欲横流,饮食男女,无数人爱了一个又一个,昨夜享受床单上的温存,第二天清晨挥手说再见,留下一颗颗创痕遍布的心。他们爱的,并不是对方,更多的其实是认为“爱着对方的自己更值得爱”,并且大多数认为只有这样的行为才能够麻痹自己日渐苍白的心。于是男男女女不断更换爱的对象,不断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身于这抽象的爱恋中,不得片刻安宁。         
  爱一个抽象的人很容易,“抽象的”意味着一种概念,它并不存在于我们真实的世界中,亦如柏拉图的“理念”所言,它存在于无垠的想象中,我们可以为之肆意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并与此同时向周围人展现自己的爱,这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且可以轻易地享受道德上的优越感。
  想起大学期间,那个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宣告要和一位女生表白,希望各位同学可以赶到现场为他加油助威的那个男生。或许是被众人戳破这样虚伪的面庞,顿觉原来喜欢的人只是那个在大庭广众下向着女生表白的英雄化的自己,不过是幻影而已,就此作罢。
  沉溺于抽象的爱很容易让人陷入无可自拔的自恋,并且为之冠上“冠冕堂皇”的面纱,令人唏嘘。
  那个口口声声说爱着全人类的人,和那个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送往孤儿院的人,是同一个人。
  卢梭太忙了,忙着爱人类,把自己的子女抛在一边,把自己应尽的义务悉数推脱,沉湎于自己崇高的,陷入对人类无休止的关心和爱戴,却不愿意接触身边最亲近的人,这让我对其虚伪本性产生难以名状的厌恶。
  唯有投身于对身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关爱,我们才能走出贫瘠的内心,唯有对不可爱之人的爱,才可以让我们拜托根深蒂固的自恋。
  很喜欢罗老师分享的一句话,“爱是永恒忍耐”,如同所谓的自由,“人生而自由却不往不在枷锁之中”。放纵的爱一定不会是真正的爱,放纵自己的感情,不加节制,只不过是对人性根深蒂固之恶的肆意宣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有节。一段关系想要延伸,向未来发展,务必需要看到当初吸引你的,光鲜亮丽的外表,气质等特点背后的,和你想象中大相径庭的一面。并学会去容忍,接纳这不合你心目中“理想人”的一面。
  《道德经》有言“反者道之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注定走向它的对立面,换而言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若想长期发展,务必包含它的对立面。如何包含便是一种学问,换而言之,无休止的放纵一定不能通向真正的幸福,只有学会如何与对方的不完美和自己幽暗,自恋的一面和解,才能够让感情长久稳定地存续下去。
  “可能是现在的感情多暧昧”,饮食男女,不再愿意投入时间和感情去维护一段关系,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潇洒无痕,燕过无留意,灯红酒绿的城市难容下一颗颗伤痕累累的心。现代人很累,普遍的信任危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处理人际关系的无奈,每一天都有无限种烦恼经由人心,诉说给风,发现也已经满载。
  爱一个具体的人往往要和责任挂钩,然而大多数人的天性中往往倾向于避免责任和忍耐。


“爱是永恒忍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