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Fi随聊第108期】浪子回头—Tanchjim Tanya简评


Tanchjim,俗称天使吉米,抑或是贪吃鸡(后文以贪吃鸡为代指)。来源于广西南宁的一个音频品牌。
印象里是比较早出过一款叫darkside的产品,具体哪一年我记不得了,但是其表现可谓耳目一瞎。最近火起来是因为在19年推出的第一款可以说的上是爆款的千元档耳塞Oxygen,也就是氧气。
凭借着比较不错的外观,以及后续的“二次元”宣传助力,一时间诓骗了不少萌新选购,并在新入烧的群体里面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随后关于塞子本身的讨论热度,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当然,因为氧气的初期“品控问题”导致的声音极端两极化,使得讨论牵涉到氧气这条耳塞的声音表现时,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论。我对此不置可否,但如果要我在此叙述我听的第一条氧气的评价的话。
那我相信观众们大概率不会看到这篇文章。

正因为氧气,贪吃鸡重回大众视野,虽然评价褒贬参半,但是依然有着不低的讨论度,厂家也以此为助力,同期迅速炒热了浅野天琪这个ip并且推出了多款新品。虽然个人觉得其中的大部分都难以称得上比较不错,但客观来说,都或多或少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果。

今天要谈的tanya即是该厂商于今年春季推出的一款入门级别的百元耳塞,也在我个人看来是这个厂商目前正式发布过的,真正意义上可以说是在同价位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一款产品。

开盒部分详情参照:

外观方面,非常常见的入耳式耳机样式,并没有像hana或者氧气那样吸睛。腔体主体为abs塑料,靠后的位置上套了一个铝合金外壳,上印有产品名Tanya。腔体和后边的塑胶尾管并不是嵌合或者粘连起来的,而是和腔体是一体的。我印象里应该很少在耳机上见到双料注塑件的运用,一般是模型或者汽车雨刮器啥的见得多,而这玩意还只是个百元塞子。虽然对使用体验没啥卵用,不过我觉得还是挺新鲜的。


腔体后端开放,内置了一层金属滤网,前端底部两侧各一个泄压孔,尾管后边有左右标识,左侧尾管前面带一个凸点便于盲操。

线材据说是采用了litz无氧铜线,半透明线皮包内侧的绞线,总体柔软度不错,弹性一般,自缠绕现象不强。分线器和插头上各自带有产品型号名和厂牌名。另外需要提醒的是tanya是可以选择带麦版本的,我这条无麦的标价是99,带麦贵十块。

总得来说做工还算同价位里比较上乘的,唯一值得挑剔的就是部分个体的tpe软管上的毛刺没有被清干净,不过无伤大雅。佩戴中规中矩,个人感觉不算很稳定,听诊器效应略严重。且因为后腔设计,有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漏音。


声音方面,tanya的阻抗为16欧,灵敏度为112db/vrms,阻抗略低,但大体上还算好推,前端依然是小墨菊手机平板。
Tanya的走向很明显是比较靠下盘的。低频量略大,但是质感和下潜把控良好,中频厚度合理,高频表现比较平稳,并不过分突出,总体的延伸和亮度属于比较优质。总体的解析比较优秀,动态瞬态基本都在合格线以上,声场规模不大但是比较规整,声音素质在同价位还算比较高。
合理的中频厚度,以及平稳的过渡,使得这条塞子人声方面还原的相当不错,男女声演绎都非常到位,无论是应有的力量感,抑或是一些偏清亮的声音都做的恰如其分,也是个人觉得这条塞子表现最突出的一部分。人声结像位置略微靠前,齿音并没有保留太多,表现相当平稳。
器乐方面的表现相较于人声而言略微有一些逊色,主要源于略过量的低频导致下盘的听感略微有些不自然的宽大。但是偏中上盘的乐器依然得到了一个不错的表现,该有的锐度,亮度,都很好的演绎了出来。
总得来说,Tanya的声音表现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出色的,走的七平八稳的路线,但是依然保留了一些特色。人声表现最为出彩,总体风格中性且耐听,声音上挑不出太大毛病。比起以前我接触到的贪吃鸡其他产品而言显得相当中正和保守,或者说老实。


考虑到样机对比于我自购入手的tanya并没有出现此前氧气一样的迥异,它应该是贪吃鸡产品里我唯一乐意向他人推荐的一条,如果是刚刚入门或者打算购入一条百元价位的塞子,那我个人还是相当推荐这一条的。做工不错,声音讨喜,不用折腾,相比于银船而言对新人更友好。
更何况在某店下单即送GPA RTX3090一张,何乐不为(确信)。

这一期也到此为止了,确实这个玩意表现让我挺诧异的,希望贪吃鸡未来能够给出更多表现稳妥的塞子,而不是一昧营造营销噱头。
肯做出好产品的新派厂牌始终才是能够推动这个圈子进入良好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
这东西我估计还得留一阵子,关于这条塞子有啥想问的想聊的,依然欢迎评论私信或者加群:602700938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