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80年代餐饮文化?文和友的“城市攻略”能否摆脱“长沙烙印”?

连锁店式标准化模式正在“称霸”市场的当下,有人正在突破标准化,文和友便是其中一员。
据了解,诞生于湖南长沙的文和友区别于现在复制化的连锁店模式,试图开始深度链接各地文化底蕴的民间小吃,对传统民俗餐饮文化的研究,并结合潮流文化,形成“文和友餐饮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餐饮融资热,文和友也加快了踏入资本市场的步伐。并以此为契机,文和友开始出走长沙,在深圳、广州等地进行扩容。那么,文和友是否维持了之前的火爆局面呢?能否在“市井经济”里撑起一片天呢?
01
走热的文和友

资料显示,始创于2011年的文和友拥有文和友老长沙油炸社、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文和友大香肠、文和友臭豆腐、MĀMĀCHÁ 、文和友老长沙外卖等系列。据了解,其最初的产业模式为餐饮大排档,在确定“文和友”品牌后便嫁接了“市井文化”,通过完美复刻80年代老长沙的夜市文化,依托社交媒体等途径成功破圈走红。由此,文和友成为了长沙的一张特色名片。
而文和友的真正爆火,可以追溯到2019年。彼时,第一家超级文和友在长沙海信广场正式面世,店铺拥有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100户商家、20多个店铺。门店一开张,前来打卡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文和友成为长沙的一个超级网红IP。
除了其传统的餐饮属性之外,其建筑风格已成为往来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具体来看,文和友的建筑占据商场多层,占地面积已经与传统餐饮店形成了明显差别,因此外界对文和友模式的理解更偏向于文化地产。另外,入驻超级文和友亦并不局限于餐饮行业,除了长沙当地的特色美食之外,文和友还引入了洗脚城、理发店、台球室、美术馆等,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多业态商业空间。与北京主打胡同文化的“和平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02
资本裹挟,出走长沙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文和友从地摊模式逐渐成为了一个综合的商业化的庞然大物。该形式在长沙的爆火亦坚定了文和友走出长沙的决心。2019年,文和友创始人文宾表示,计划5年内在北京、上海、洛杉矶等国内外一线城市开出10家超级文和友,成为“餐饮界迪士尼”。
或是该目标加速了文和友对资本的渴望。2020年2月,文和友获加华资本旗下基金近亿元融资;近日,文和友又完成了B轮融资。据了解,投资方为红杉中国基金、IDG、华平资本,金额为5亿人民币。有消息称,该轮文和友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另外,文和友的C轮融资也即将完成交割。不过,文和友对外界关于C轮融资的说法进行了否认。
不过,超级文和友的“开店计划”已经有所进展。据了解,2020年7月,广州超级文和友开业;2021年4月,深圳超级文和友接棒。
03
文和友能否靠延续“热潮”?

目前来看,超级文和友开店的进度是赶上了,但质量怎么样呢?广州、深圳是否一如长沙超级文和友般火热呢?
诚然,文和友在创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它在模式复制的同时,又在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以此来形成自己的商业特色,并建立起较高的商业壁垒。但事实上,每到一个城市,便需要把当地的文化内容、餐饮、产品融合起来,其难度变得空前巨大。从该角度来看,文和友的步子可能迈的有点大。
先看除长沙外超级文和友门店的现状,有媒体报道,广州超级文和友的排队氛围并不像长沙一样长年累月,疯狂排队了3个月之后,到了10月份左右,突然就没什么动静了。2020年12月,广州超级文和友内的老字号风筒辉、盲公丸等多家“店中店”已经悄然退出。广州超级文和友正在归于平静;今年4月2日,深圳文和友开业当天排号系统超过5万号,刷新了餐饮业的排队记录。半个月后,排队潮逐渐消退……
由此可见,走出长沙的超级文和友还在环境适应期,与深扎长沙十余年的长沙超级文和友所能带动的消费相比实力悬殊。
分析人士认为,超级文和友的选址大都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中心商业区,昂贵的租金是超级文和友吸引品牌入驻的头号难题;当地特色的挖掘所带来的巨大工作量与专业需求对文和友团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亦形成了巨大挑战;另外,文和友仍有强烈的长沙属性,外来品牌如何与本地特色产业不违和以及获得消费者认同感,目前来看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
面对低于预期的现状,文和友定了规矩,将来每个城市文和友,高管必须50%以上是本地人。今后的每一座城市文和友,要让更了解自己城市的本地人来链接城市与文和友。
事实上,文和友在餐饮上起到了提供空间与文化链接的作用,其卖点主要为情怀。但有人曾表示,如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七分市场,三分情怀”,品牌势能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如此,超级文和友的“复制”恐怕需要更多时间去钻研、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