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我做的面包像馒头?正确的配方,等于成功了一半(之一)

2021-02-07 13:21 作者:昊山食堂  | 我要投稿


(本文提到的面包主要指吐司面包、甜面包和软欧类,法棍等硬欧品种不在说明范围之内,特此提示)

几乎所有面包初学者都经历过,辛辛苦苦操作几个小时,得到的却是一个馒头的经历。发酵失败体积小,组织粗糙掉渣,味道真真切切的像馒头。百思又得不出原因,为啥就做不出来松软可口的面包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用的是“馒头思维”,做出来的自然是一个披着面包外衣的馒头。说到“馒头思维”,可能很多人会不服气,觉得自己被diss了。那咱就从配方、原料、工具、操作,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看看,在面包制作过程中,你有没有中了“馒头思维的”某一点或者某几点。

盖楼需要图纸,越狱需要地图,而做面包需要严格的按照可靠的配方操作,这点是很多面包初学者不重视的一点。因为大多数家庭做馒头是没有具体配方比例的(没有电子秤),放多少水、面、酵母多数是凭感觉和经验制作,这一思维很容易被“移植”过来,觉得不都是面食吗,我家里做馒头从来不用配方一样做的很好,面包也是发面的,就是里面多加了几样东西然后烤一下而已,so easy!然后就按照家庭做馒头的经验法,凭感觉,搞了几样食材,按照自己估计的大概其的比例放到一起,结果可想而知,烤出来一个标标准准的馒头。

成功的经验是需要日积月累,反复失败改进而成的,最终结果其实也是趋于一个稳定的固定比例的。这种靠口传心授、大量反复操作而得的学习模式,显然是不适合初学者在短期内复制成功的。

稍微认真一点的初学者,会在网络或书籍上找来配方,但因为缺乏基本的面包知识和制作经验,无法判断配方的可靠性,这是正常现象。友情提示一下,书籍里印刷和网络上公布的配方不是100%可靠,甚至是一些美食大v的配方也不一定可靠。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专注中式面点且坐拥上千万粉丝的大v,偶尔写了个面包配方,有幸被你搜到,你也照着去做了,翻车就会是大概率事件,术业有专攻。

作为初学者在选择配方的时候,不要贪图难度大、操作复杂的品种,要循序渐进,从一些基本的品种学起。配方的来源现在不外乎就两个渠道,网络和书籍。

可以关注一些专门做面包的美食博主,并且长期跟踪观察他的文章或者视频,是否与自己拥有的操作条件类似,要想复制成功,条件得大体相似。比如,博主用的全套商用设备和操作方法,显然就不适合家庭面包爱好者,虽然配方和操作可以学来,但是很多隐形的条件是无法实现的,设备的专业度、环境的温湿度、技术掌握的熟练度等,这些虽然配方里不会说,但是会直接影响结果,从文字和视频又无法直接观察出来。所以,一定要选择条件和自己相似的,能长期不间断更新的博主关注。

书籍方面,原则上也是尽量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类型。个人感觉日本和台湾的作者在配方和操作方面写的更细致一些,同时,他们的操作环境和原料更接近我国情况。欧美的书籍也不能说不好,在一些经典理论和品种上还是值得学习的,但因为原料、气候和设备的不同,有些配方和操作不太适合我国家庭。太便宜的书不建议买,如果有精力可以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知名度和口碑,再决定是否购买该书籍。每一本书都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又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能结交到一个在面包制作方面有较为丰富的成功经验的焙友,那会让初学者在起始阶段少走很多弯路。

有了可靠的配方以后,一些“机灵”的初学者,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会发挥想象力、自作主张的更改原配方比例,或者是食材替换。比如,觉得用牛奶和面,奶香味会更浓郁,其实加牛奶对面包风味的提升作用几乎是0,而用等量的牛奶替换配方中的水会破坏配方的平衡;觉得黄油不健康、热量高,用植物油代替黄油,却不知道植物油做出来的面包柔软性就是比动物油脂要差;配方里的某种材料我没有,用别的替代一下吧,或者干脆不放了,等等诸如此类。

和做馒头比起来,做面包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初学者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功课,并严格按照可靠的配方操作。而不是上来随便找点原料,随便操作一下,然后,随便就搞出来了一个“馒头”。PS:馒头要做精致了,配方也是需要有严格比例的,这里比较的只是家庭操作方式。(未完待续)




为什么我做的面包像馒头?正确的配方,等于成功了一半(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