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刺身之王”美誉,却给蓝鳍金枪鱼带来了无尽黑暗……

2021-05-02 11:15 作者: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 我要投稿

注:该文内容主要引用自相关科研报告(详见文末资料来源),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金枪鱼,在我们生活里算既常见又不常见的一种食材。而它也不仅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渔业资源之一,还在世界各地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占主要地位[1]。

金枪鱼及近似鱼类的捕捞量在2016年已高达750万吨(占全球海洋渔业产量的9%)[2];每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超过了325.4亿欧元[3]。

菲律宾渔民捕捞到了一条重达80千克的金枪鱼,如今体型巨大的鱼越来越少见了

© James Morgan / WWF

其中有7个最主要的商业捕捞品种: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onga)、北方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太平洋蓝鳍金枪鱼(Thunnus orientalis)、南方蓝鳍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年度总捕捞量可达到490万吨[4]。

里面也包括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 三种蓝鳍金枪鱼,它们都受到了来自全球商业捕捞作业的巨大生存压力,已然成为全球认定的濒危物种

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过往、又是怎样的因素导致了它们生存未来的岌岌可危?今天世界金枪鱼日之际,与熊猫君一起了解下吧~


最大?最贵?最热门?

从赤道到亚极地海域,三种蓝鳍金枪鱼的活动范围广泛到几乎无处不在[5],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那一系列的生理性适应。

例如,可能是因为相较于其他金枪鱼物种,三种蓝鳍金枪鱼的体型更大并拥有高度发达的特殊血管网络,它们都具备保持体温高于周围水温的特殊技能[6]。因此它们不被水温等环境因素限制,从而拥有如此之大的活动范围。

三种蓝鳍金枪鱼的活动范围与产卵区域参考图 [7]

这种理论是可成立的,因为大多数其他鱼类并不能控制自身体温,且放眼全世界所有现存的金枪鱼物种,论体型没有一个能和蓝鳍金枪鱼相提并论的 —— 曾有记录到重量达900千克、长度接近4.6米的北方蓝鳍金枪鱼。

 但不只是体型最大,连市场价格也是其他金枪鱼无法比拟的

马耳他养殖场内拍摄到的北方蓝鳍金枪鱼群

© Wild Wonders of Europe / Zankl / WWF

由于它们的脂肪含量较高,人们通常以生鱼片的形式食用[8],因此北方蓝鳍金枪鱼、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和南方蓝鳍金枪鱼都是国际生鱼片市场中的“热门选手,并一直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鱼类之一。

它们经常在日本拍卖中不断创下新的销售记录 —— 在2019年初,一条蓝鳍金枪鱼在东京鱼市以3.336亿日元(超过3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9]。

这种经济价值与市场需求刺激了全球范围内对蓝鳍金枪鱼的过度捕捞,最终也导致它们成为世界上被过度捕捞最严重的金枪鱼品种之一


濒危命运的前因后果

蓝鳍金枪鱼渔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最早期的渔业活动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使用的是小规模的手工方法[10,11]。这些渔场主要是供应给当地小型市场。

由于这些渔场通常局限于沿海水域,因此渔获量都比较少。

“Almadraba”是一种捕捞蓝鳍金枪鱼的传统方法:

趁它们进入地中海产卵时,渔民就用错综复杂的网将其捕捞

© Eleonora de Sabata / Blue Planet Archive

在下一个阶段,出现了更大、更产业化的渔业 —— 使用围网方式捕鱼的渔船和饵舱[12],他们的供应对象主要为罐装食品产业;以及使用延绳钓的渔船,供应对象主要为日本冷冻生鱼片市场。

尽管这些渔业方式仍然存在,但近年来,很多金枪鱼的捕捞又再次发生了转变。

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海岸的养殖场内刚捕捞上来的蓝鳍金枪鱼

© Tony Gentile / Reuters

全球蓝鳍金枪鱼渔业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对围网渔船规模进行扩大,主要为养殖产业提供鱼苗。这种养殖系统需要捕获鱼苗并将其放入海上养殖场中,还要投入大量鱼类作为饲料。最后这些鱼的供应对象为生鱼片市场,主要在日本,但近些年来也在其他国家出现了增长。

由于蓝鳍金枪鱼在生鱼片市场上的价格远高于罐装,因此这一市场的出现和全球化都极大地改变了全球蓝鳍金枪鱼渔业的发展,刺激了对蓝鳍金枪鱼资源的过度开发[13]。

使用到蓝鳍金枪鱼的食物,拍摄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 Bruno Arnold / WWF

总地来看,随着鱼类市场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上规模急剧扩大的渔业活动与全球生鱼片市场的需求,最终导致对蓝鳍金枪鱼的捕捞超过了可持续的水平。

结果,全球蓝鳍金枪鱼数量大幅下降,北方和南方蓝鳍金枪鱼的渔业资源几乎已经枯竭,分别被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极度濒危

被捕获的南方蓝鳍金枪鱼,拍摄于澳大利亚南部林肯港

© naturepl.com / David Fleetham / WWF

虽然太平洋蓝鳍金枪鱼被评估为“易危”,但已有研究显示,其现有资源量仅为渔业未被开发前的3.6%,并面临着高水平的捕捞压力。 

要知道,有些蓝鳍金枪鱼甚至需要8-12年才到达性成熟,那么过度捕捞的威胁再结合成熟过程缓慢、寿命长的特点,这意味着重建它们的种群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让你的选择带来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海鲜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全球捕捞产量维持在9千万吨左右,当中近九成来自海洋。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也指出显示,作为鱼类资源的海洋生物有约90%都处于过度或充分捕捞状态[14]。而过度捕捞正是导致鱼类种群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很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渔业开发。以蓝鳍金枪鱼为例,除了考虑到它们本身的濒危处境外,延绳钓作为捕捞金枪鱼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可以延绵数十公里的捕捞方式也会让其它物种备受威胁(如海鸟、鲨鱼和海龟等珍稀或濒危的物种被误捕)。

被误捕的海龟 © naturepl.com / Jeff Rotman / WWF

不同的地区和市场都开始寻求解决方案,例如改用圆形钩或者以鲭鱼作为饵料、加强观察员制度、以及释放误捕物种的规定和措施等。这些方式需要更多研究和创新,以及广泛应用以解决误捕问题[15]。

那么我们作为消费者,需要知道什么鱼能吃,什么鱼最好少吃。这里熊猫君推荐大家一本“秘籍” —— WWF发布的《海鲜消费指南》(含有“谨慎食用”、“减少食用”和“鼓励食用”的建议目录),参考指南内容来挑选对环境友好的海鲜产品,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不破坏海洋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一个消费者的影响力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众多消费者共同行动的影响是可以保护到我们的海洋哦~

你的选择将不只是安全,还可以为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出一份力,守卫我们的蓝色海洋,让海洋年年有“鱼”!



资料翻译&整理:鹅子排版:捷西
本文数据资料来源:

[1] Juan-Jordá, M.J.; Mosqueira, I.; Cooper, A.B.; Freire, J.; Dulvy, N.K. Global Population Trajectories of Tunas and Their Relatives; PNAS: Washington, DC, USA, 2011; Volume 108, pp. 20650–20655.

[2]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Contributing to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for All. In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18; FAO: Rome, Italy, 2018; p. 200.

[3] Pew Cheritable Trusts. Netting Billions: 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PEW: Philadelphia, PA, USA, 2016.

[4] International Seafood Sustainability Foundation. Status of the World Fisheries for Tuna February 2018. In ISSF Technical Report 2018-02; ISSF: Washington, DC, USA, 2018.

[5] Block, B.A., S.L.H. Teo, A. Walli, A. Boustany, M.J.W. Stokesbury, C.J. Farwell, K.C. Weng, H. Dewar, and T.D. Williams. 2005. Electronic tagging and population struc- ture of Atlantic bluefin tuna. Nature 28: 1121–1127.

[6] Collette, B.B., K.E. Carpenter, B.A. Polidoro, M.J. Juan-Jordá, A. Boustany, D.J. Die, C. Elfes, W. Fox, J. Graves, L.R. Harrison, R. McManus, C.V. Minte-Vera, R. Nelson, V. Restrepo, J. Schratwieser, C.L. Sun, A. Amorim, M. Brick Peres, C. Canales, G. Cardenas, S.K. Chang, W.C. Chiang, N. de Oliveira Leite, Jr., H. Harwell, R. Lessa, F.L. Fredou, H.A. Oxenford, R. Serra, K.T. Shao, R. Sumaila, S.P. Wang, R. Watson and E. Yáñez. 2011. High value and long-lived: A double jeopardy for threatened tunas and billfishes. Science 333(6040): 291–292.

[7] THE PEW ENVIRONMENT GROUP (2011) Bluefin Tunas: The State of the Science

[8] ATUNA. 2019. Tuna Species Guide. Available at: https://atuna.com/pages/tuna-species-guide#species. Accessed 9 March 2020.

[9] The New York Times. 2019. Japan’s ‘King of Tuna’ Pays Record $3 Million for Bluefin at New Tokyo Fish Market. Jan. 5, 2019.

[10] Fromentin, J.M. 2009. Lessons from the past: Investigating historical data from bluefin tuna fisheries. Fish and Fisheries 10: 197–216.

[11] Muto, F., Y. Takeuchi, K. Yokawa, S. Ochi, and M. Tabuchi. 2008. Pacific bluefin tuna fisheries in Japan and adja- cent areas before the mid-20th century. ICCAT World Symposium for the study into stock fluctuations of northern bluefin tunas (Thunnus thynnus and Thunnus orientalis) including the historic periods.

[12] Miyake, M., N. Miyabe, and H. Nakano. 2004. Historical trends of tuna catches in the world.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467.

[13] Issenberg, S. 2007. The sushi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the making of a modern delicacy. Gotham Books, New York.

[14] FAO,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16

[15] BEST PRACTICES FOR REDUCING BYCATCH IN LONGLINE TUNA FISHERIES


“刺身之王”美誉,却给蓝鳍金枪鱼带来了无尽黑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