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点红楼梦中,贾宝玉对于晴雯与袭人不同态度的话题
小的时候看红楼梦,对于宝玉袭人初试云雨情记忆深刻,可以说是小的时候看红楼梦次数最多的回目,单纯的好奇男女之前的感情是这么一回事。 回到小说内容。 袭人和晴雯,给宝玉从小的照顾会感情,以及感觉,态度,都是不一样的。 作为身为荣国府的嫡子,后来成为唯一嫡子,传承人,贾宝玉从小就被家族偏爱关照,最重要的原因是【王夫人】的嫡子,贾家跟王家正是蜜月期中后期,贾家其实经历过起伏,在荣国公离世后,贾家在贾赦,贾政这一辈早期是经历过起伏的,贾政被帝王额外关照,因为他不是贾政爵位继承人,额外给他开恩,成为户部员外郎,也就是相当于户部的副部长,二把手,五品官职,但是户部是重要官职领域,我们读小说内容中,有很多暗线提到,包括秦可卿家族也是户部,秦业也是户部官员,而王夫人跟贾政的政治联姻,是四大家族合体成为【共同体】,一损俱损的最重要事件,贾家跟史家与王家薛家合体。王家之前的根基也是跟户部有很深渊源,所以跟贾政走的近,成为两家联姻的一个外在原因之一。秦业跟王家关系很紧密,所以秦可卿身份之谜中,她是户部安排的一个重要的人,安顿在了宁国府做嫡长孙贾蓉的媳妇,跟王熙凤因为从小就近,所以她们二人时常走动,王熙凤跟贾蓉也因为秦可卿这种闺蜜关系,似乎关系密切,而又无任何私情的原因。 从小的时候贾政跟王夫人还相对很恩爱,宝玉出生以后,到贾珠死亡,王夫人一方面专注宝玉,另一方面贾珠死亡对她身心伤害过大,她变成一心吃斋念佛,包括家庭管理也交给刚刚过门的贾琏媳妇王熙凤手里,本身贾琏是贾政指派的负责【官中】的人,他虽然有一个同知的官衔,然而没有实际的事情做,本身贾琏不属于官中的人,他是贾赦的嫡子,贾赦已经跟贾政分家,贾赦继承了荣国府爵位,荣国公到了这一代,是一等将军爵位,因为毫无作为和本事,所以仅有爵位,家族无光辉延续,很暗淡,宅邸很小,漆黑的大门,庭院内不仅小,而且混乱的姬妾众多挤在一起,小说从黛玉进贾府提起后,几乎很少提起。 此时贾府,尤其是荣国府,因为跟王家王夫人的联姻,一下子欣欣向荣,恢复了往日光辉,这一方面托福祖宗,一方面,最关键的是王家与其战略合作,王家此时是时政红人,家族族长是王夫人亲哥哥王子腾,在薛宝钗一家进北京时,是军政要职,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内阁大学士,这些官职名称是惯用手法,古官职今用,半真半假。但是背后都有深刻含义,京营节度使官职,也就是皇帝的亲兵部队,保卫首都的军区行政军事一把手,【节度使】一职,历史最有记忆点的是唐朝,藩镇割据,几乎都是节度使,而且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是几个藩镇节度使,所以作为王子腾在薛家进京时间段,被外放成为外任【节度使】,寓意就是这种职位是非常被唐朝以后皇帝忌惮的军政要职,信任规信任,一方面功高震主,另一方面,皇帝也会忌惮政权更替后不好掌控,给小君主清理道路,也会如同清理【韩信】【蓝玉】这样的被清理。九省统制,也是京都里面的军事长官,一个节度使是军区司令,而九省统制则是具体到京城的每一个环节城防点,出入京城的门户。这里要说的是【九省都检点】,我们都知道赵匡胤黄袍加身,就是【都检点】出身,这里提到这个官职,非常寓意深刻,联系的【节度使】,这些寓意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对于帝王,非常信任,甚至信任过于大,可以威胁帝王江山社稷的位置,一个是帝王忌讳这种位高权重的人,这样的人出现被外放,成为外任大员,其都中的家眷,很可能就是管控【筹码】,王家的人,薛家进京,这些为什么会在黛玉进京后,短短不到十年,小说八十回内容,就已经【风雨飘摇】了。 王夫人此时的王家如日中天,给予贾家,贾政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贾家还有一门姻亲就是贾敏嫁给林如海,林如海在此时,其实是四大家族外的贴近于第五大家族,然而林家的写法很特殊,很多人是读不懂的,【钟鸣鼎食之家】,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处理远亲,林黛玉在林如海死后,成为孤女,小说一直是这么写的,甚至回目,所以,王子腾被外放,还有林黛玉进京,林如海心如死灰,不在续弦,即使身边有妾室,也是比较疏远,在政治官场上,他的【巡盐御史】也是极其特殊,这种官职,在古代,就是帝王亲信,收集信息的,帝王的外派巡查人员,直接与帝王进行沟通的,在地方收集各种情报,给帝王赚钱的。可以说,林如海被吸纳进四大家族,其实也是王家的关系更多,贾家看中的是其身份,探花郎,古代探花郎是帝王钦点的,探花郎不仅才学出众,而且仪表堂堂,三甲之中,最为看中仪表气度的,王家将底层筛选出来的人才林如海,吸纳进来,让林家跟贾家姻亲,并且此时写贾家,各种生活和气度,用具,花费远远高于林家,其实林家此时的出身,是如同贾雨村类似,以前的贵族后人,家族已经败落了,写林如海的时候,使用【钟鸣鼎食之家】,其实是介绍以前,到了林如海这一代,他却要通过科举出生,要知道,科举出生的,绝大多数都是【寒门】,这里寒门不是指平民百姓,而是旧贵族子弟。 因因为林家五世贵族,比开国的贾家四世,还高出一世,其实林家的汉人气质出身的五世贵族,却家族人丁凋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林如海其实是降国的旧贵子弟,通过科举出身,而科举在古代也是几年才一次考试,贾雨村能够谋到林如海的西宾,其实跟林如海很可能就是一届学子,同窗关系,他高中以后,因为在地方任职出现严重的问题,被革职,找到林如海,其实是艳羡林如海可以攀附到时政红人四大家族,他先是到了江南甄家做家庭教师,甄家跟贾家是世交,跟王家关系亲密,他们家族先被抄家,小说提到多次暗写,贾雨村到这一家,不被他们所认可,他也看不到可以利用到能量的可能,就谋到林如海家。此时的时政,是四大家族的顺畅发展期,帝王信任,权势把控,所以底层这些谋官的,尤其是通过科举拿到【待选目录名额】的人,就非常想巴结和依附。林如海,因为同窗关系,还有西宾几年林黛玉的情分,将其推荐给贾政。 这里林如海为什么就不能看出贾雨村的人品吗?识人不明,包括甄士隐,都是这样,被有才的贾雨村才学折服,就将其推荐,送到高位?林如海其实他也是无奈。 我们刚才说了,林如海家族人丁凋零,家族内也都找不出可以依托照顾家小的人,自己作为政治权利核心人物,居安思危,家里的子嗣如果在自己出现严重危机甚至死亡后,以后依靠何人?一个是亲戚家,不仅如此,还要给她安排一个老师,将来,这个老师也是可以做官的,他有举荐之情谊,也许可以得到照顾,所以林如海对于贾雨村是寄托了将林黛玉未来让他照顾的这一份意思,将他推荐给贾政,入族贾家,成为时政红人集团的强力推荐的对象,这里,得到的红利,太多。 林黛玉进贾府时期,小说特写,我们要读懂背后的很多细节和内容。 林黛玉跟贾宝玉,从小是一起睡在碧纱橱里面,这里是贾母居所的一个暖阁,同处一室,但是是分床,这里的紫鹃,已经给了林黛玉,还叫鹦哥,服侍她起居,袭人此时也是贾母给宝玉特殊照顾的职业金牌保姆级一等丫鬟,业务能力强到爆表,贾母也就放心了。他们四人的关系,是从七八岁开始建立的,也就是林黛玉进贾府年龄,我有写一个年龄的文章,可以相对准确推断小说的时间线,符合作者原意,并且也是读者容易混淆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说了,林黛玉进贾府,是刚过七岁生日,贾宝玉也就是八岁多。此时贾家王家林家还有小说过程中,提到的包括刘姥姥家攀亲戚,打秋风,都是这个时间段。贾宝玉八岁开始写贾府,贾宝玉十三岁左右进入大观园,在八十回时,贾宝玉十七岁左右,迎春外嫁孙绍祖,不久暴毙,悬梁自尽。 写到这里,刚刚提到袭人。 贾宝玉的身份,那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的,他从小的时候就知道,虽然自己非常喜欢,爱在胭脂群中厮混,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还是要有的,各个阶层身份的人,他也都很看重和用心,他虽然在贾政眼中不读书,其实他读书非常多,并且杂,他喜欢诗经这类,不喜欢那种应试类的阅读,从小与女子们朝夕相处,并未觉异样,到了初试云雨情的时候,小说写的是神幻色彩,警幻仙姑授意,将妹妹兼美送与他,兼美小名(乳名)可卿,也就是说,兼美具有林黛玉跟薛宝钗的多重异性魅力元素,让他在梦幻之中产生遐想,这种生理变化,是男人逐渐成熟的生理反应,但是作为贾宝玉,他已经在家庭教育环境下懂得礼节,这样的事情属于私密隐晦的,在大家族中,照顾男主人成熟过程中,这种贴身丫鬟,也都是属于安排的身边人,主子与其如果有肌肤相亲之事,也是隐而不发的事情,男主子成人之前,身边人会将此事与其教育好,一方面要具有传宗接代的本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顾及大家族的体面和礼节,这个在小说中也写到,并非杜撰,不是什么特殊的异于常人的独独贾宝玉不同的安排,只是袭人身份不是他贾宝玉的编制,按理说,这件事情贾母原先安排的人是【晴雯】,从小这就是贾宝玉在袭人没有给他的时候,他的四大丫鬟中,最被贾母仰赖的是晴雯,然而晴雯属于高技术工种,手工女红那叫独一份的好,而她身材高挑纤瘦,精力旺盛程度不如来自买来的袭人,也是性格问题,她照顾男主的细心度这种能力是不足的,没事她还要歇着,自己不动手,也不愿意指派别人做什么,所以,她的位置不变,贾宝玉身边干这个工作的,安排给了袭人。袭人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周到并且做到最好,不仅贾宝玉依赖其照顾,主子们也都因为她,省心和得到好处。 贾宝玉遇到成人问题后,他选择与亲密无间的袭人私下偷试云雨,这是大家族子弟中,概率极高的,也是最为安全保险的一种下人给主子做的事情,是一种引教,规范其不能产生淫邪,走偏的一种方式。在古代的阶级中,,明清时期,奴仆本身作为主子的私产,主子是可以随意处置的,然而贾府的规矩和作风是非常注重礼教的,一方面贾母遗留下来的家风,一方面是王夫人承继的非常好,小说在金钏投井的时候,还有刘姥姥打秋风的时候提到过,外界对荣国府官中这一门的评价,贾宝玉即使与袭人的事情,虽然是古例,是旧制度的规矩给留的一个安排,但是也不能以此为【名正言顺】堂而皇之的事情,并且,袭人是贾母的人,如果名分不到位,家族里的老人,如贾宝玉奶娘李嬷嬷是可以提意见,给教育和批评的。 这里提到,为什么贾宝玉跟【晴雯】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不是因为贾宝玉不喜欢她,而是贾宝玉喜欢的人未必就以通过淫邪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很多人,未必也懂得,爱情当中,欲望身体肌肤相亲并不能单纯代表爱情,而爱情,也不可能不渗入欲望。贾宝玉对于丫鬟们,就是一种单纯的如同喜欢娇花一样的感情,捧在手心,嗅香羡艳,但是未必非要将其收纳,折落,贾宝玉下凡前是【绛洞花王】,是神瑛侍者,神瑛就是仙界的花草树木,他是主管她们这些神界草木鲜葩的神仙,呵护和照顾之心是天性,包括照顾【林黛玉】这一颗西方灵河之畔,绛珠草。 晴雯,是贾府大管家赖大家的人,从小被贾母看重,要到身边,调教成为优秀女红的丫鬟,要知道,古代女子的女红,身价非常高,女红手艺高超的丫鬟,是极具价值的,是身价的标准,如果身份是小姐,也就是主子的嫡生或者庶生女儿,也是加分项。是女子出阁时必备的家教培养属性要求。《红楼梦》或者《金瓶梅》都有提及,这里不赘述。晴雯被贾母从一众培养的丫鬟中,包括主子身边的一等丫鬟级别,还有给予公子小姐们的贴身丫鬟,属于二等丫鬟,虽然她们现在等级略低 但是因为跟未来主子共同长大 ,未来主子如果人生际遇出现飞黄腾达,或者嫁入豪门,也都是利益共享关系,这些丫鬟,贾母都是静心培养选择,呵护长大,分配到重要家庭成员身边的。而晴雯是极其特殊的存在 ,那就是给未来嫡生孙子贾宝玉 ,独苗,王家王夫人亲生,自己一门,官中传承荣国公到贾政这里,再往下传 必定是贾宝玉,将晴雯给他,一定寄托了贾母的一份寄托。 晴雯因为从小就给了贾宝玉,她也不傻,知道自己这一生注定是要跟贾宝玉生死不离,死活也不会离开这个门的,而贾宝玉的好,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现如今贾宝玉和她都还没有到年龄,保持主仆正常关系,给予的是贾宝玉府中的好名声 ,自己也非常自信自己可以守得住这个地位,虽然身边的竞争者呜呜泱泱很多人,能够让晴雯担心和“妒忌”的,几乎没有,对于袭人,她其实是心理已经慢慢认可和拜服了的,她做不到袭人的程度,自己也是服侍人的本事不行,而且袭人可是贾母身边比自己还高的府中最高级别的丫鬟,贾母的八大丫鬟里面,袭人是可以跟鸳鸯比高低的,开始分给史湘云,刚来附里还很小,需要仔细呵护照顾,别人不放心,交给袭人,当时叫【珍珠】,珍珠把史湘云照顾得非常到位,贾母很满意,也跟史湘云结下了深厚友情,后文中很多细节可以看到,这个时候宝玉也经常是在碧纱橱居住,身边照顾他的都是宝玉的丫鬟,如晴雯,还有【媚人】,贾宝玉以前有一个丫鬟,后来在袭人来后,在云雨情的时间段其实还在,后来没有写,应该是出现变动。而秋纹碧痕这些丫鬟,也都是身边照顾她的丫鬟,只是亲密度不算最高,级别都是跟晴雯一样。应该是贾母看到这些人都达不到她的用人标准,也不愿意再精心调教,就在史湘云离开贾母回家后 ,将照顾史湘云的珍珠给了贾宝玉做贴身丫鬟在碧纱橱照顾他,而此时贾宝玉也就依照媚人丫鬟 名字,给珍珠换名袭人,而黛玉将鹦哥换名紫鹃,丫鬟用名是配对成套的,黛玉身边的都是雀儿的名字 ,也就是【鸟】,《葬花吟》所写到的【花魂】是小姐的死后魂魄,就是林黛玉自己,而【鸟魂】,则是指这些丫鬟。 很多人理解小说,贾宝玉,以为他可以收纳袭人,为什么不纳晴雯呢?是不喜欢她吗? 是因为贾宝玉虽然跟袭人有这种私情,那是日夜从小到大的这种关系,达到了这种程度,他们也必须要隐晦这种事情被公开,局限在两两的范围内,对于其他的丫鬟,他不可能都沾惹,历史上,南宋赵构因为受伤 不能生育,收养了赵匡胤一脉的两个子孙作为养子,培养未来的继承人,他每一个人分配给十个美艳如娇花的丫鬟,作为照顾他长大的人,与其共同长大,在孩子两个人快成长为成人的时间段,作为考核,赵构让“专业人员”检查这些丫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养子,与其丫鬟共同长大期间,没有出现越轨行为,而另一个,十个丫鬟都被受用了,所以,赵构将储君位置给了这个守礼 有极强自控能力的孩子。 小说中,写到了一个俊俏公子,秦可卿的弟弟,秦钟,虽然秦可卿不是秦业亲生,秦钟是秦业的子嗣,秦可卿与其不是亲生关系,但是从小到大,也是视作亲人,秦钟就是一个沾花惹草的习性,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也都是不一样,我们读红楼梦,要看到他写实的内容和原意,贾宝玉是有家族使命感的人,他不会因为私欲而放弃原则,过度放纵,而又因为警幻仙姑授意,促成与袭人有云雨情,所以,这一事情也被他控制在很小范围内,小说中,他跟包括碧痕的关系可能都不简单,然而我们读书要深刻理解,作者愿意,云雨情是局限在袭人一人身上。包括很多人觉得小说可能写贾宝玉跟秦钟的关系都不一般,闹学堂的时候,写到跟学堂的那两个人也都关系斐然,其实贾宝玉只是公子哥,玩闹交涉是有的,包括【蒋玉菡】,作为优伶,戏子出身,忠顺亲王喜欢的人,贾宝玉和他因为惺惺相惜的感觉,投缘相处,是那种欣赏对方才情和三观态度的关系,这里其实也是有潜写这种古风,喜男宠的这种事情,贾宝玉虽然外部名声不好,跟他们私交甚厚,比如还跟柳湘莲关系斐然,这些都是他结交朋友的喜好,并不是说,他跟薛蟠一样,目的不一样,所以柳湘莲对待贾宝玉的态度和薛蟠判若两人。只是这些人因为外部传言,传出来的话不好听,也就是这种名声,让贾宝玉跟着也会沾上,小说这么写,很多人也可能会理解成,贾宝玉喜好男风的经历,其实是这些人的品性他比较认可,愿意结识相交,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等等,与薛蟠也走动很多,风月场所也结伴同行,喝花酒等等,公子哥聚在一起,他行走在风月,难道都沾惹这些?他的身份地位,别人是巴不得了,他可是连坐在哪里,都会挑剔的人,睡在哪里更是有要求的,在秦可卿房间睡觉那一节也看到了,他挑剔这些俗不可耐的地方和场合,那些人,而结交与朋友喝酒,或者到北静王那里走动,都是自己喜欢接触的人和事。 再回到贾宝玉的家,他父亲给他安排了两个丫鬟,小说没有明写,其实很容易可以看到,金钏玉钏,他也知道,从小他跟金钏就是亲密非常,金钏是一等丫鬟,地位跟鸳鸯是平级,王夫人身边最得力宠爱的,在贾府,其实她的管辖权,比贾母身边的鸳鸯还要重要,还要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贾母身边丫鬟的主要职责是以贾母为核心,做决策,还有人事安排,王夫人身边的金钏,可是官中内大小事务实际决策人王夫人的第一亲密的丫鬟,可以说基本上大事情传递消息,代表王夫人处理府内事情,都是她出面,王熙凤因为是王家王夫人的侄女,得到权利,而王熙凤一方面是依据其丈夫有作为官中外事管事人,王夫人作为内务管事人,两个人的赋予的权利,所以,她是贾府内外自己一手全办了,所以王熙凤其实在内府决策上,是要请示王夫人的,即使外府的事情,因为王夫人代表的王家是四大家族实际政治核心,王熙凤管理外事的时候,也是依靠王夫人王家这一边的权利为多。 所以到了五十四回目以后,也就是从贾雨村被候补提升到【大司马】,成为内阁内班行走以后,他其实是被四大家族提升到高位,却成为被叛者,暗中依附了【忠顺亲王】,将王家变成自己政治对手,打击对象,王家开始迅速走衰,这个时候王熙凤开始在府中地位不保,所以拖病,也就让出来位置,府中王夫人也是很有压力,此时贾雨村干爹贾赦,干哥哥贾琏,就非常强势了,贾赦开始又要鸳鸯,又安排邢夫人在内部搞事情,给贾环赵姨娘站台,打压王家人在官中的势力,包括迎春丫鬟司棋大闹小厨房,给王家人安排的小厨房一个下马威,等等,到后面她权利过大,利用私权,把表哥潘又安放进大观园,她还在假山后面与其私会偷腥,包括后面的绣春囊,这些下等绣品,来自民间底层吸引公子哥的东西,进入大观园这种皇家规格,内部都是皇亲国戚的公子小姐居住地,败坏的名声,那可是重大事件,对于未出阁的小姐,毁誉近似于失洁,说不清,但是事情还被公诸于世,就会成为大丑闻。迎春是贾赦的庶女,因为贾母怜爱各个家的小姐,女子,被一起安排在大观园居住,她的丫鬟因为这一段时间贾赦权利过大,导致贾府官中权利由王夫人转到邢夫人这一边,造成的出现【绣春囊】事件,还被邢夫人拿到所谓的证据,这都是成为王家管理大观园出现的严重失责,漏洞是因为王夫人的管理问题出现了,要进行【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本身家族被打击,已经成为受伤严重的一方,还在谨小慎微的让【探春】和【李纨】将家族官中事情处理好,为什么选择她们两个,因为探春是赵姨娘亲生的女儿,所以把她抬上了,是让她给赵姨娘,贾环,以及邢夫人这一方面办事的,平衡府中的权利,而李纨是贾珠的媳妇,跟贾宝玉不是一方的,王熙凤可是贾宝玉的一方的,那种亲密关系,读小说可以体会到,而李纨是可以代表王家,却又可以不代表王家,仅仅代表贾家媳妇的人,所以也就是说,李纨最后判词也说了,她战队过于冷血,没有将王家的亲情守护好,最后在王家走投无路,无所依靠找到她帮忙的时候,被冷漠的拒绝了。此时选择【探春】和【李纨】两个人做府中决策者,其实都是王夫人代表的王家被贾家决裂剥离的事实。 贾宝玉在年幼时期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现在,他其实已经身份地位不保了,小说八十回前,贾赦就已经在家宴上,贾环写了的诗被赞许,公然说出,让贾环继承家业和爵位,宝玉作为嫡子,就在身边,贾政听到这里,所回的话是【谬赞了】【过誉了】,没有当即提出这种说法的严重错误,其实,就是贾宝玉已经在八十回目前,王家已经跟贾家走到了边缘,被分割是不可逆的。 所以 ,晴雯之死,很多人读不懂,为什么晴雯从小就不愿意管事,在遇到【坠儿偷金】这件事情上,她会格外愤恨坠儿的行为,因为这件事情成为辱没贾宝玉这一门的一个数词,成为贾宝玉的错,为什么贾宝玉不小心把雀金裘烧坏了一个洞,贾宝玉那么担心这件事情被人拿来作为攻击他的事情,因为此时贾宝玉虽然还在大观园,居住在怡红院,然而,他的府中地位,被严重动摇,因为在贾雨村主导之下,贾家跟王家彻底要断绝,因为王家已经被下罪,等着最后判决,此时贾家原应该维系四大家族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全力以赴的保全,但是贾家话事人贾政如同茶壶,什么都不说,也不做,贾赦因为浑浑噩噩,胡作非为,贾琏因为极其放荡,虽然心地还算不错,知道一些是非,无奈其生父贾赦那管那些,一味听信养子贾雨村的唆使,从内到外将王家与贾家剥离,也就是王家薛家两家与贾家史家剥离,当然后面还有史家被贾家剥离的剧情,那是后半部丢失内容。 晴雯之死,是在晴雯保护贾宝玉过程中,因为泄愤,对坠儿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报复,用簪子刺手也是不轻,但是事件对于主子的迫害,【坠儿】的名字我们可以理解到,她真的犯下了做出了导致对贾宝玉造成大伤害的后果事件,坠儿偷金,和良儿盜金其实是一对,良儿因为盜金被撵,其实良儿是被误会的,如同茜雪,她是含有大冤枉成分文章的,应该是被删除修剪了,原文一定是有。 晴雯一直都是将自己与贾宝玉看成一家人,贾宝玉在看到晴雯摔坏了他的扇子,说出了【将来】如何如何,这句话,刺激到了晴雯,因为此时的贾宝玉其实知道,他身边的丫鬟,未必能够守得住几个 ,未来家族出现问题,他可能留不住多少,他唯一不想放弃的只有袭人,丫鬟中其他的人,他其实都是可能觉得未必留得住的,从小晴雯特别关注宝玉对她的用心过关切,只要宝玉关心她,她就高兴开心,比如等着宝玉写字,宝玉忘记了,去探望薛宝钗留下来喝酒,回来的时候,她还在等着,平时也不干什么事情,如今她还搬凳子等着挂上去,足足等了那么长时间,当然做丫鬟的等主子不应该有怨言,只是她可是没有把自己身份看成丫鬟,主子就是他的未来的一辈子的人,言而无信,她就会立刻觉得主子对她关心度不够,当主子喝酒回来,替她握手,与她开心聊天,道歉,表现出关心和爱护,她也就就此跟随主子开心。这种心态的养成,是晴雯对于未来境遇没有丝毫的怀疑和担心,出现什么变故和不测,她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自己的身份地位如何,只要主子不撵走她,她可以在主子身边,服侍主子就可以了,至于主子未来给她什么身份,她也没有任何怀疑,她被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所以的东西倒出来,也翻不出什么异样,可以说非常透彻的没有私人留一点东西,保障未来的想法,这种纯粹到清澈的丫鬟,其实是非常稀少的,珍贵的,所以作者在金陵十二钗排面的时候,晴雯是排到第一名,她是非常清澈的,但是她的境遇,确实污浊的,满纸乌云浊物,因为名声被而已传播,污臭,贾宝玉本身也被污名化,被外部传播各种名声,到了给她的身边如此貌美如花一样的丫鬟,就会代入,可以说,贾宝玉身边很多人,包括金钏都是死于污名诽谤。 所以,【抄检大观园】,晴雯被撵,最后屈死,不是王夫人的错,王夫人撵走晴雯,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为保全自己唯一的希望,独子贾宝玉,而做出的一次【弃车保帅】行为,她本身自己已经被内外势力架在那里烤了,说不清楚【绣春囊】,她就保全不了大观园的名声,还有自己家族未来这些公子小姐的清白,那么,不管有没有证据,只要被众人共同举报,有嫌疑,甚至有资格跟情色有瓜葛的就会被牵连。此时王夫人对于贾政是怨恨的,贾政确实此时无作为和无情伤透了心,原因之一就是有一个【削肩膀】一样,高挑身材的赵姨娘,看到妩媚的并且在看到晴雯对待下人如此暴力蛮横,那种烈烈的性格,与赵姨娘耍泼如出一辙,所以,看到自己的儿子身边有这样一个可以攝魄之人,她是第一个不同意的,她当然希望儿子身边的人,都是端庄优雅,大家闺秀的样子,不嗔不泼,王夫人将晴雯撵走,只有这一私心,对于她这种身份地位的主子,撵走一个丫鬟,真的不是什么大事,晴雯之死,还包括金钏之死,其实表象跟王夫人撵走相关,背后其实是诋毁贾宝玉的人背后使用舆论战而已,就如同今天的网爆,对于没有一定心理抵抗能力的,深闺出身的小女子,家里人再没有体贴照顾的,很容易就会被一波带走,金钏是家里人也误会,将其视为丢人现眼,而晴雯更是只有一个多浑虫诨名的哥哥,哥媳妇还是那样的放荡,这种事情名声被沾惹,她是百口难辩,只能自己凋零。本身还有病,如何照顾这样的娇花一样的人。 今天先聊这么多。 想到那里说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