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当代心理治疗》阅读笔记1
(一)心理治疗的发展
18世纪,心理治疗才渐渐萌芽。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受到生物科学和文化的影响。
1生物科学与心理治疗
生物科学的观点里,每个人和周围环境的互动会引起个体内部的变化,尤其是神经功能的变化。当事人深层神经元中埋藏着的功能不良的记忆,会刺激他反刍糟糕的过去。但影响人的不止有遗传,如果忽视环境或机体二者任何一方的变量,本质上便是忽视完整的人的一个重要部分。基因的化学指标会被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所塑造,能够激活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或令其失活。文化,尤其是家庭文化会塑造基因。机体和环境共同建构了我们生活于世界的方式和成长的可能性。
有效的心理治疗要教给当事人一些方法避免功能不良的反刍、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帮助当事人发展社交、人际、自我管理的技能。有效能的治疗师能够和当事人一起改变神经通路,让当事人处于温暖情境中从而刺激潜在基因的表达方式。
2文化与心理治疗
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心理治疗的效果。如果当事人和治疗师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如一方是“权威主流”的大众文化另一方是少数族群文化,治疗师可能会在婚姻治疗的工作中不自觉地认同与自己文化相同的一方。文化差异还会体现在不同的对待单身与单亲家庭、婚前性行为、结婚与离婚、家庭结构、性取向、穿着保守暴露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态度上。即使是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工作压力、财务问题、身体疾病、个人历史、家庭动力、人格,甚至天气和季节都会影响治疗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此外,一些流行的隐喻表达也会塑造出集体“人格”,不能理解这些隐喻表达也不利于心理治疗的有效开展。
(二)心理治疗的“艺术性”
心理治疗通常只是每周一次50-60分钟的会谈,而一周里的其余时间里,当事人暴露在咨询室之外的诸多偶发事件之中,如工作的压力、令人头疼的孩子、愤怒的伴侣、麻烦的同事、糟糕的天气、被遗忘的个人历史和过往的失败经验等,这些依赖于情境的随机事件会打乱原定的治疗计划或当事人的治疗决心。除了外在的影响,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如人格。这些都成了心理治疗科学化的障碍。另外,心理治疗也可能发生在非会谈、非治疗情境之中,可能一句无心之言也能够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疗愈作用。以上都使得心理治疗更像一门艺术。
(三)心理治疗的工作
在现实中,心理治疗通常是多方协作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效力。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职业咨询师等与医疗管理人员团队协作,弥补团队成员在各自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既能够保证当事人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帮助,又能够维持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生计。在心理治疗中,每一位从业者都要遵循一个底线,不能在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以外进行工作。
心理治疗师应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治疗流派去成长和学习。治疗师应当接纳自己只能干预一部分心理障碍的事实。治疗师的人格可能会提供治疗的效能,有些治疗师在治疗某些心理障碍时别其他人更成功。治疗师需要评估自己在面对一些类型的当事人时自身的不适水平,这极有可能通过自动化的方式移情到当事人身上。
来源:《当代心理治疗》(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