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 这里发现了二十万年前的打制石器 铸铜遗址 宋代官窑遗址

2022-11-28 19:08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七十九篇

窑洞始于人类穴居时代,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经济实用,属于比较高级的居住形式。洛阳北邙瀍河段,土质上乘,非常适宜挖窑居住,这里处于伊、洛、瀍、涧四河交汇之中,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可以在此长期生活。在这里,林边草地有鹿、马,灌木丛中有大象、犀牛和水牛,水里有鱼、蚌,林中有植物的根、茎、果等,他们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悠然自得。解放前,洛阳城北的窑洞连片成群,蔚为壮观,窑洞群顺邙山支脉由北向南、由高到低排列,斗折起伏错落有致。北窑,顾名思义就是指洛阳城北北邙瀍河两岸有窑的地方,北窑濒瀍水,亦城亦乡,回汉、农市民杂居交融,经济虽欠发达,但底蕴丰厚、源远流长。

    2013年5月,北窑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伊洛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在瀍河西岸一处废弃的砖瓦厂,他们在砖瓦残片中突然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制品。他们通过细心的观察研究,认定这些石制品就是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经过全面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该遗址的面积至少在4万平方米,在此次发掘的340平方米内,就有打制石器800余件,还发现少量动物化石及人类用火的遗迹。该遗址共分五层,第一层、第二层发现的石制品较小也较少;第三层以下的石制品大小都有,而且很多。这些石制品主要由石英岩砾石制成,种类主要有石核、石片、石块,以石片为最多。据推测,该遗址年代在距今10万年至3万年,跨越了7万年的漫长时光。2007年7月至9月、2008年9月至10月,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伊洛河流域的旧石器文化,在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再次对北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又发现了一个距今20万年左右的新的文化层,这说明,在这处旧石器文化遗迹中连续出现过三个繁荣发展时期,分别为距今20万年左右、距今10万年左右和距今3万年~2万年,北窑遗址正处于古人、新人过度的这个关键阶段,是考古发掘的空白。


      周武王灭商后,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周武王经过众大臣商议,确定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周公经过勘探确定在“天下之中”洛河北边的洛阳盆地营建新的都城。西周铸铜遗址是西周前期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是西周在洛阳的有力证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窑村西南、瀍河西岸,洛阳东火车站正北约200米处。1973年试发掘,1975-1979年又多次发掘。遗址面积约14万平方米,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出土有房址、窖穴(灰坑)、墓葬、祭祀坑、烧窑等遗迹和大量陶范、熔炉残壁、鼓风管残块、铜器、陶器等遗物。熔铜炉有坩埚式、小型竖炉式、大型竖炉式3种形式,熔炉炉壁采用加砂草拌泥条盘筑而成,炉圈上下有榫卯套合。大型竖炉有风口,风口直径13-14厘米,风口之间成90度角。遗址出土陶范和陶模有几万个。陶模多呈青灰色,质地较硬。内芯则较松软,呈砖红色或青灰色。外范分为二层,内层为浇注面和分型面,厚1厘米左右,质地细腻、坚硬、多呈青灰色;外层(范背)则质粗,有较大颗粒的砂子,呈灰红色,两层组成的总厚度在4厘米左右。在可辨器形的陶范中,以礼器范居多,礼器范主要有鼎、簋、卣、尊、爵、觚、觯、罄、钟范等;车马器范有辖、軎、銮铃、泡饰范;兵器范有戈、镞范。除泡饰范、戈范、镞范是双合范,余均属多合范,在分型面采用三角形榫卯和长方形子母口使范扣合。


在洛阳市北窑村西南、洛阳东火车站西南约300米处,洛阳瀍河区新街与环城北路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处大型宋代官营烧窑遗址。 

 2012年3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这里进行发掘工作,共发现各种形制烧窑12座。烧窑保存状况良好,个别窑顶尚存。考古人员在其中一座烧窑内发现了几块印铭有“官”字的砖瓦残片,现场还发现有刻着其他文字的砖瓦残片,以及一些莲花纹、米字纹的砖和瓦当等,据此推测这里是洛阳城烧制建筑材料的官营窑址。

北窑是洛阳的活化石,瀍河水孕育了河洛文化。

 




深度洛阳游 这里发现了二十万年前的打制石器 铸铜遗址 宋代官窑遗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