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港股核心资产,为何恒指科技ETF(513180)成为了主流选择?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80 篇文章3200字 | 全文阅读需23分钟
南下掘金热浪轰轰烈烈,首批恒生科技ETF上市临近满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港股火了,恒指科技ETF(产品代码:513180)也火了。
港股的火,是因为互联网龙头摇身一变成为了估值洼地,南下资金杀红了眼,蜂拥而至,但投资者掘金港股科技龙头总要有一个合适的渠道,此前上市的恒指科技ETF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主流选择,该产品也成为首批恒生科技ETF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一只。
恒指科技ETF的火,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有资金南下布局的原因,有产品精心设计的原因,也有华夏指数王牌团队的原因。到底大家是被它哪一点吸引了,这篇文章我们就来仔细品一品,恒指科技ETF这只产品到底好在哪里。
1.南下资金加速布局,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在哪里?
投资需要未雨绸缪,也要懂得乘胜追击。2019年和2020年连续取得超高超额回报后,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也被逐渐抬高,在A股核心资产估值不断高企后,基金经理的当务之急是找到一批低估值、高成长的资产,既能起到安全垫的作用,也是未来的高成长标的。
处在估值洼地的港股资产进入了大众视野。跟我们最为熟悉的A股市场相比,AH溢价指数迅速攀升至近年来的相对高位,在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所调整,这一指标也终于有所回落,但整体上看仍在不低的位置,处在2016年以来的 3/4 分位数以上。
图:近年来AH溢价率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彭博、广发证券、中泰国际、兴业证券 截至2021年5月6日
更重要的是,从AH溢价率的历史走势来看,这一指标在中长期呈现出均值回归的特征。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AH溢价率指数大概率会呈现下滑趋势,单纯对A股和港股这两个市场的配置性价比进行对比,港股的价值优势将会更加显著。
除估值优势外,港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还有一大优势,即核心资产的高成长属性。2018年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鼓励科技创新型公司在港上市,一批融资额超百亿港元的科技互联网龙头登录港股市场,很快,资讯科技业的市值占比便超越金融业坐上了头把交椅。
图:2018年以来赴港上市的部分新经济龙头

数据来源:Wind资讯、华夏基金,截至2021年5月6日
随着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南下资金蜂拥而至。在2020年全年,南下资金净流入5967亿元,同比骤增169%;到了2021年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南下资金净流入近3000亿元,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总额的一半,展现出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强势看好。
2.南下资金蜂拥而至,为何对科技股情有独钟?
自2020年以来,超万亿元的资金大举抢筹港股市场,都买了哪些资产?想必略微熟悉港股市场的朋友们已经猜到了,毕竟,港股市场上的核心资产是清一色的科技龙头,大量资金南下,几乎都是奔着低估值且高成长的新经济领域龙头而来。
图: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前十大行业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兴业证券、长江证券,截至2021年2月末
上图表明晰地罗列出了截至今年2月末,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布局情况。其中,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能源、电信服务和媒体这4个科技细分行业,均出现在该榜单的TOP5之列,并占据着极高的市场权重,南下资金对港股科技股的偏爱可见一斑。
究其原因,不能忽视港股市场部分特色细分行业相较于A股的明显优势,如以腾讯、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及领先的云服务器厂商和创新型药企和器械公司;而A股拥有一批优质半导体公司,以及高端白酒和家电等优质消费行业资产。
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回归,也是资金争先南下布局的重要原因。在新一轮科技浪潮兴起时,数字经济持续渗透,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这些站在风口上的互联网巨头中,无疑最有希望出现新生代的超级科技公司。
哪一家中国互联网巨头最值得投资者提前配置?在未来来临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投资者如果大胆布局某一只港股科技股,还是无法避免该股短期暴雷带来的风险。今年5月25日,恒指科技ETF的顺利上市,刚好解决了令投资者十分纠结的这两个痛点。
3.一键布局港股高经济龙头,成交量、流动性遥遥当先!
恒生科技指数(指数代码:HSTECH,指数简称:恒生科技)的编制,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件大事,也为恒生科技ETF的产品设计提供了底层基础。自5月25日恒指科技ETF上市起至今,该ETF已顺利运行近一个月的时间,成交量、流动性上佳。
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正式发布,成分股是由30家最大的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组成,以反映科技板块港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恒指科技ETF这只产品,将会长期密切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力争把跟踪误差降到最低。
从这个角度来讲,恒指科技ETF的配置价值高不高,就等同于恒生科技指数的金含量有多少。作为定位港股科技的旗舰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行业特征鲜明,聚焦港股上市的大中华地区新经济板块公司,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方向具备较强代表性。
图:恒生科技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

数据来源:恒生指数公司、Wind,权重和市值截至2021年5月5日
上图罗列了该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信息,清一色科技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行业壁垒较高、盈利质量较好、成长性较强。从体量上看,这10只成分股合计权重占比达68%,总市值超16万亿港元,在整个港股市场都举足轻重。
回溯恒生科技指数的历史表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2019年12月31日起至今,恒生科技指数上涨72.6%,大幅跑赢恒生指数72个百分点;从指数基日(2014-12-31)算起至今,恒生科技指数累计回报率达170.3%,年化收益率达17.2%。(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年5月5日)
而恒指科技ETF,又是所有恒生科技ETF产品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一只。在一个月前上市的6只首批恒生科技ETF,截止6月21日的全部成交额有127亿元,恒指科技ETF在此区间的成交额便有59.7亿元,几乎占了这6只产品的一半。
4.徐猛任基金经理,2000亿ETF巨头公司保驾护航!
掘金港股核心资产,为何恒指科技ETF成为了市场主流选择?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恒生科技指数配置价值之外,这只产品背后的管理团队同样功不可没,先前积累的丰富经验、汇聚的顶尖管理专家,给了广大投资者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华夏基金一直是公募ETF业务的领军者,在2004年推出的华夏上证50ETF,是公募市场首只ETF产品,至今已顺利运行超16年。目前,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权益产品管理规模超2200亿元,是境内首家权益ETF产品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基金公司。
图:华夏基金旗下权益ETF产品一览

数据来源:上交所、深交所、Wind,截至2021年3月31日
在管理规模上,从2014年至今,华夏基金旗下权益ETF规模已连续16年保持领先地位,ETF产品线仍在不断完备;在管理成绩上,华夏基金的管理能力获海内外机构认可,连续五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2015-2019年度,中国证券报颁发)
跟恒指科技ETF(代码:513180)这只产品关联更加密切的是,华夏基金也是港股ETF行业的先行者。在此之前,华夏基金共有6只ETF产品布局港股市场,2012年推出的国内首只港股ETF——华夏恒生ETF,规模早已破百亿元,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港股ETF。
明星基金经理徐猛亲自执掌恒指科技ETF,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分惊喜。公开资料显示,徐猛从业17年间,积累了丰富的港股ETF管理经验,他目前在管公募基金规模超780亿元,现任华夏上证50ETF、恒生ETF、恒生互联网ETF、H股50ETF等产品的基金经理。
诚如所见,市场已经为我们遴选出了流动性最好的恒生科技ETF产品,看好港股科技股中长期投资者价值的投资者,不妨借助恒指科技ETF(代码:513180)一键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A股市场上科创50ETF表现强势,也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关注。作为当下A股市场盈利增速最高的板块,科创板块普遍具备较为明显的成长性优势,业绩高增长科创标的有待挖掘,估值水平处在历史中位数以下的科创50指数也迎来了配置良机。
同样由华夏基金ETF团队出品的科创50ETF,同样交投活跃、流动性上佳,看好科创板未来投资价值但受制于科创板投资门槛限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该ETF产品(代码:588000)及其联接基金(A/C代码:011612/011613),配置科创,着眼未来,把握当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