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演员 - 会议纪录(转载)
-- [资料]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演员 - 会议纪录(1994年)
(编按:因事前的提名名单上,被提名「最佳男、女演员」的均不足十人,故自动进入第二轮投票。最佳男演员的被提名者有张国荣、周星驰、刘青云、梁朝伟、葛民辉、张学友及黄秋生七人。另:讨论大会前,众已通过选举最佳男、女演演员,以该演员的全年整体表现为原则,而非仅局限一部代表作,因为如以後者标准,则很易出现一人被超过提名一次的情况,从而在投票时分薄票数。)
卡:男、女演员的入围名单大家手上都有一份,请大家在第二轮投票之前,发表竟见,或进行拉票,但发言最紧要精简,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
汉:我认为在这一阶段而言,谈演员的表现不应从今年整体表现著眼,而应该集中在一部作品,指出那一出影片他或她的代表作。
桃:虽然大多数人通过最佳演员以全年表现为准,但这非绝对矛盾。如果你认为这位演员有一部作品己经足以代表而且胜过所有其他演员,那麼你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水」投票。
孚:我要为黄秋生拉票。坦白说,我最近看的港产片并不太多,但黄秋生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大概因为他前年那部《人肉叉烧饱》,跟著的《的士判官》,以至在《重案组O记》饰演的大贼,至一出拍得很差的《怪侠一枝梅》…我认为他颇能够掌握角色的性格、身份,在挖掘角色的时候颇有分寸感,而且演得自然,在新堀起的一批男演员当中,我认为黄秋生的确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徒:我觉得葛民辉去年的表现很好,尤其是《三个相爱的少年》。影片刻本不足的地方,是全赖他的charisma去掩盖。他的演出很突出,但不算非常高水平。如果说真正高水平,要算张国荣和周星驰。张国荣在《东邪西毒》的演出是这麼含蓄,他在一出很需要演技带的影片中做得很好。至於周星驰,我个人认为《国产凌凌漆》他九四年最好的电,而且在众多演员中,他作为一个喜剧演员所能做到的黑色幽默,又突破了他以前纯粹作为小子的方法去演绎,亦由於他在许多场戏里的节制而令整部影片生色不少。我自己较倾向周星驰。
桃:我附和登徒的说法。我特别觉得喜剧演员一向比较受忽略。一般选演技奖多数是偏重文艺片,而周星驰过去一直未有过「香港电影金像奖」。今次他在《国产凌凌漆》的演出有很大的不同,可说是更进一步。另一方面张国荣虽然演得也很好,但他的演技早已获得肯定,拿过很多奖…在这两人之中,我会选择周星驰。
明:我也会选择周星驰,原因主要是他比其他演员多了一种方便,他可以去计划和营造自发展的路向。作为外人无从知晓他参与作的程度,但我们知道,相其他演员,他在角色的选择和演绎上,他有相当大的决定权。我觉得《国产凌凌漆》在近期中、英关系和整个现实环境底下,流露了周星驰个人的看法,他的角色相当贴切志皮映出现时港人在政治处境。
蒲:我是支持刘青云的,因为他去年拍了很多戏,而绝大部分都演得好,平均水准很高。就算以其中一部来衡量,也不会比别人逊色。例如《运财童子》,以至《记得香蕉成熟时2》的旁白,他都得很好…(众笑)因为那旁白是带领著整出戏……他演得最差的一部是《昨夜长风》……甚至《新英雄本色》,他的角色都是最「抢戏」的,即使刻本的处理很惯性,但他的演出一点也不惯性:他永远可以为角色本身造一点东西,即使在一些比较差的电影中,例如《拆弹专家》,他的演出也总是比较特别的。
舒:我也同意蒲锋的说法。香港电影是一个比较特别环境,而刘青云在这一、两年间所演的电影数目之多,很有可能是众人之冠。但也演出每部影片都尝试用新的方法,或为角色带来惊喜。以他整体表现而言,尤其是在这种工作量和恶劣环境底下列他演出的影片大部分都是低成本的制作),却可保持一定的水平和新鲜感,的确难能可贵…另外我又想谈谈张国荣,他在去是演出在《东邪西毒》一出片的成就便是全年之冠。我觉得中国演员,甚至可能是中国人,有一个素是极罕见的,那便是对irony(反讽)的处理。我感觉之中几乎没有一个中国演员明白甚麼叫做irony,而张国荣对这个角色的含蓄的掌握则完全达到这要求。而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演员可以表达出这种irony的悲剧和苦涩的意味……张国荣一向是一个有很多痕迹的演员,但我得学友也具备这种特性,去年他在《非常侦探》的演出便很subtle;他甚至乎放弃了许多以前的演戏模式。他在《东邪西毒》的成就也不在张国荣之下。认为张学友的《非常侦探》加上《东邪西毒》的整体成绩胜过张国荣在《东》片的演出。
超:我亦附和张雄对张学友的看法。我认为去年能够跟张国荣一拼者亦只得张学友而已,皆因两人演出都不太形式化。我觉得张学友的演技令人感到很舒服,是很「不羁」的。如果张国荣给你的感觉是乐观、很积极的话,学友则很不羁:他在投入与不投入角色之间,小小有演回自己,那就很「正」。试看《东邪西毒》,他和张国荣旗鼓相当的,而《锦绣前程》的张国荣,亦可以跟《非常侦探》的张学友比试比试。甚至乎《新边缘人》中演的边缘人,他苦涩得来很特别、很「正」,有点像法兰.仙纳杜拉式的即兴演技。
波:我自己不太喜欢张学友。我觉得他不太懂得演戏。他许多时不能肯定自己应该怎样去演一个角色。要是在这一个层次去评价他的演技,他甚至不能称得上是专业演员。我得刘青云就比他出色得多。刘青云每一部片都知道怎样去演,而他是有一套奾式的:这套片他会这样扭,下一部片他会那样扭,他都很清楚。但综观去年全年,我觉周星驰的表现是最好的。
舒:我也想谈张学友。我觉得他还不至於不懂演戏…(众笑)但我觉得他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摆脱一他的许多mannerism,他在每一部影片里都有非常接近的mannerism,这些mannerism 跟他唱歌的举止非常接近。这个当然跟导演本身有关。只要用《非常侦探》的特色,我觉得主要来自方令正的剧本,而张的演绎不算很别。
隽:我觉得做演员比较被动,你的演技是否被人赞赏,有时看编剧和导演,好像张学友就很依赖导演和剧本,例如《旺角卡门》他演的乌蝇就很「抢戏」,还有《东邪西毒》,编剧和导演都帮到他。至於他自己,我同意舒琪的说法,他未必至於不懂演戏,但也不算是第一线很出色的演员,所以相对,张国荣等人已经是「好掂」(很了得),演了十多年戏,而且知怎样去选择剧本和导演。他不会随便便接一些很差的戏,因此相较之下刘青云在这样多低成本和拍得差的戏之中,他仍然这样努力,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张国荣所拍的戏,若非好导演,便是好剧本,他已经有把握,但一些烂片在他手上,他未必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但刘青云却起码「交足货」,并且具备刘青云的特质。去年的男演员中,我颇属意於这两位喜剧演员,就是葛民辉和周星驰,尤其是後者,他演出《破坏之王》之後,已经知道他过去的小子角色以至取悦群众的方法不受欢迎,因为他已经发达,他以丧失了与他一起看漫画以甘看小民长大的观众的共通语言,他很聪明地知道不能再站在那些位置,所以他不拍《国产凌凌漆》这样的影片。《国》片的角色虽然来自占士邦,但完全与群众疏离,你纯粹看我个人的表演。至於《白面包青天》则有如《鹿鼎记》,是市场需要的延续,他只算交代到一定的货色。但如果说到突破自己——尤其是喜剧演员的生命这麼短暂——他如何去延续自己的生命呢?他如果还有五年、甚至十年的演戏生涯,那麼《国产凌凌漆》甚至今年看到的《西游记》,就是他最重要的转捩点。
桃:如果比较葛民辉真未能达到演员水平,他在《三个相爱的少年》里面基本上 正在破坏很多东西,如果他试图把一些其他东西带入影片的角色,我就不同意他的做法。我觉得他掌握人物的感情的时候非常表面,非常轻浮。我只是想问:是否反应好就是好的演出?我真的不认为是这样。
波:我认为值得争论的是:究竟我们应该追求演员的专业水平,例如刘青云的情况,抑或是演员只是演出自己或半自已,但有很多出色的演出,而我们予以肯定呢而我则prefer前者,我觉得演技应该是很专业的一回事。
隽:我觉得应该为葛民辉说两句话。我不同意葛民辉未到那个水平。事实上,他们从软硬天师开始成名进入演艺界,一直都被人质疑,除了「无厘头」之外,是否懂得演戏。但在这背後,要是没有一定的才华,对演技没有一定的掌握,是没可能做得到的。他不是尹光,并不是罗家英,趁著「人气急升」的时候大捞一笔。葛民辉绝对有揣摩过角色,无论时间、节奏等都掌握得很好。佰当然他要借助软硬天师的形象,所以他的表现形式初看好像不脱软硬天师风格,但往下看你会发觉他其实很适合演《三个相爱的少年》这个角色,尤其最後那场戏。这一点是要加以肯定的。
汉:说到演员的技巧,我觉得较具挑战性的还是张国荣在《东邪西毒》以及葛民辉在《三个相爱的少年》的角色。先说张国荣,我相信连导演也未必可以清楚地告诉他整出戏的发展会怎样,或者他与其他人的关系,而他能够在这情况下演出统一的技巧和风格,并且颇有魅力;这角色又跟他一向演出的角色有很大的差别,挑战性很大,而他做得很好。单以去年而论,在技巧上没有人及得上他。但另一点需要考虑的,正如李焯桃所言,他已经拿过许多奖。那麼电影评论学会是否考虑鼓励一些比较off-beat的奖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葛民辉就值得考虑,因为他这个角色其实也有相当大的挑战性:表面上是很轻浮的同性恋角色,但最後又要求他表现感情上的深度,在这一场戏他的表演技巧相当不错:一方面他保留著他又一向的轻轻浮浮,好像很看得开,又能够令你感动。我相信他是有成功的地方。
亮:我们是否需要考虑一点,就是说有许多演员,例如张国荣、张学友,他们本身是明星,他们作为明星的味道,是否会掩盖他们作为演员的实力?从这一方面看,我自己比较喜欢梁朝伟那种演出,譬如说他在《重庆森林》或《东邪西毒》的演出。另外我要提出的是:我们如何去判断一个演员演戏的能力呢?那当然要看那部戏本身,但有时你必须去到演戏的现场才能够知道他们的演戏的能力有多高深,例如他怎样去念对白,又他能够一气呵成地演出多少,而准确程度又去到那里。这一切一切我们单靠银幕上的表现是无法作出判断的。在这一方面,我们是否需要考虑有什麼新的角度可以去衡量一演员本身的演出呢?
雄:相信任何人都有他的角度,我只想谈谈我的角度。我自己要求的演出,未必要很专业,未必要很成熟,但每戏都有它本身的演出要求,他在这演出要求下所冲击,有bigger than life的发挥,就算他并非一个好演员,但那就是一种火花。我看戏是看那些神采。专业对我来说并不太重要。
陶:我对男演员的要求,并不著眼他在这时期的image是否流行,反而最重要的是他能否进入戏里面的角色。我看《三个相爱的少年》的时候,我觉得葛民辉是在演葛民辉,他没有进入戏里面的角色。我们之所以感动,不是因为葛民辉演得好。我自己比较喜欢张国荣在《东邪西毒》以及《锦绣前程》的演出。我觉得他在《东邪西毒》的演出是超越了他以前的作品,至於《锦绣前程》,他创造出一些很有的东西。
桃:综合而言,我们面对两种考虑,其一是刘青云那样的全年表现,具备专业的技巧,即使影不好也「交足货」;另一种是演员本身在去年有一、两部片的成绩有所突破,例如张国荣或周星驰。我比较倾向於後者,因为像刘青云那样,今年给他一个奖,明年又给一个奖,那没有什麼分别。如果是年度奖的话,应该讲求演出的突破,希望大家从这个角度投票。
登:我想谈一谈陈国邦。我觉得他跟刘青云有点相似,但最大的分别是,他在电视工业里面也未有第一线地位,不似刘青云般在电视时代已是很mature的演员,可以afford得起在这麼烂、这麼滥的影片里面,仍然有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演绎。但去年陈国邦的演出,虽然不是每次都很准确,但可以看到他在数出主要影片的次要角色里面,仍然可以制造出大的impact。另外他在《新边缘人》里面是一个很遗憾的角色,还有《屯门色魔》的大问题很可能是戏份都是集中在李家声身上。他能够做的其实少。但他很清楚自己在每部影片演的是什麼角色,应该怎样去演。我明知他不会被选最佳男演员,但亦禁不住为他讲两句话。
卡:现在我们开始各自在最佳演员的候选名单上挑选一位,只限选一位,请留意,只能选一位,如果选两位便当作废票。(众笑)
(编按:第二轮投票结果,张国荣以比周星驰多两票胜出,成为「最佳男演员」的得主。)

以上资料转自:
https://bbs.tianya.cn/m/post-filmtv-115407-1.shtml
(我觉得说得挺好的几点)
公车上书回复:
最不喜欢听到评委说:“但另一点需要考虑的,正如李焯桃所言,他已经拿过许多奖。那麼电影评论学会是否考虑鼓励一些比较off-beat的奖项?."这是什么话呢?姑且不要说哥哥是否拿到了所谓的很多奖,也姑且不说这些奖是否同电影有关,单讲这种态度已不是专业的了。评奖难道不是应该看表演水平的吗?难道不是技高者得之的吗?说得奖多了就不用再给和说得奖多了就一定要给的人是同样可笑的。只是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份否定成名者的勇气和作为一个评委的底气。可悲的是,香港的电影评委现在连这些都没有了。
please912 楼主的回复:
猜测:
卡:罗卡
汉:刘成汉?
桃:李焯桃
孚:列孚
徒:登徒
明:羅維明?
蒲:蒲鋒
舒:舒琪
超:林超荣
波:猜不到
隽:文隽
亮:张之亮?
雄:張偉雄?
陶:林紀陶
阮世生和张国荣还算是不错的朋友,阮担任某年金像奖的评委都会不经意地说:“俾(选票)XXX啦,辣士里唔志在嘅。”就可想而知了。那时哥哥还会半开玩笑说:“话我唔志在喎,提得我名,我梗志在o架。连阮世生都咁话,可见普遍心理认为:佢攞咁多奖,佢唔志在嘅。”到了后期也看淡了,还是忍不住说:“奖项当然很重要,我也对影评人说‘你们觉得张国荣已得了好多奖,所以就是有什么戏他演得好,也不用给他,鼓励新人吗......其实艺人无论年资长短,都希望不时有些鼓励。所以如果真的觉得我做得好,至少给我一个提名,不要说我已到了什么水平,好象我现在可以给香港电影评论学会颁奖,就将我排除在得奖者之外,事实上,我也希望下年度的最佳男主角是我。’”
另外,有个现象,不知什么原因,影评人甚至是很多荣迷在张国荣身上挑刺的频率远远超过其他人,有些要求甚至是很苛刻的,而对其他人的评论则正面宽容得多。难道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