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花蝴蝶破茧而出:情欲流露与自我释放
从《Honey》开头的气声和几乎有着金属光泽的钢琴引出绵密的和声开始,牛姐便宣告自己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成人抒情时代终结了。丝滑的歌声和鼓点以及像是人按捺不住心弦的钢琴音一点点敲打出性欲的自然流露。
《Butterfly》是牛姐的破茧成蝶,她的sexuality终于在这张专辑中得以释放。《The Roof》的多层合声让人找不到调,雨夜偷情的咸湿感弥散在气声中,直到歌曲临近结尾的乐段中变成强声高音,一瞬间爆炸。在蝴蝶开始,牛姐标志性的歌曲表达便是在薄纱般缭绕心头的绵密歌声后用一串情感浓烈、起伏惊人的高音将自己的感情一瞬间倾注,这是我最爱她的地方。她是那么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情感。

《Butterfly》《Close My Eyes》《Outside》是私密的孩童情感和自我觉醒。在白日梦最后一首《Looking In》后首次表露自己脆弱的阴郁面后,她开始更为诚实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她早早地懂得了人世间的磨难和人心的丑恶,可是她对爱的渴望却让她每次都将自己的警醒抛开,纵身一跃。她是任性的12岁女孩,多年来仍然在舞台上紧张不已,每次舞台的失败都是一次噩梦的重演,她很强大,挺过了一系列磨难,但她也很脆弱,她的自尊心仍会像秋日的枯叶一般在风中摇坠。只要听过《Butterfly》,你就知道,她为何会这样,做自己又为何如此重要。
她做自己的一个方式是表达自身的情欲。于是最接近她前几专打单歌曲之一的《My All》也带上了拉丁风味,书写深夜的寂寞。另一首《Whenever You Call》是对爱情的守候,只要你想起我,我便会回应你的需求,深情至此。
《Fourth of July》是白日梦《Underneath The Stars》的复刻,直到2014年的《You’re mine》她仍然讲着少女心的故事。《Breakdown》《Babydoll》进一步表达情欲,前一首御姐范是她在感情中的妙语连珠和从容俏皮,后一首挺饥渴的,如丝绸裹身的vocal浅吟低唱着灼热的渴望。从穿着上,牛姐展现出成熟的风韵,凸显出性感的一面,让花蝴蝶的形象深入人心,叫人念念不忘。

专辑的写作,一半是写成人抒情歌的长期合作伙伴Walter Afanasieff,一半是嘻哈、rnb的音乐人,所以这张专辑仍是过渡形态,很多歌曲仍是抒情结构下的情欲流露,到了彩虹,她大刀阔斧地砍掉了ballad的色彩。
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点也重新恢复。在出道专里,从demo中保留下来的歌曲有着音节复杂的歌词,以及更为灵活的节奏曲调。大爆的《Music Box》则变成了大开大合、音乐简单、直来直往的写作。这绝非牛姐本体,于是她从白日梦开始恢复这种写作方式,而蝴蝶是她将巧思细腻地嵌入复杂音节和歌声虚实变换的突破之作。
声音美学也进入了气声缭绕的新阶段。当面对嗓子的问题时,牛姐选择基于嗓子现状去开发富有情感美学的表达,这种无声的破碎感和纤细飘渺感也是牛姐心声和人格的反映。沙哑的蝴蝶嗓恰好是她歌曲表达走向巅峰的强劲助力,对Patti的致敬背后是她倾注所有去爱、去活、去痛的写照。

了解牛姐的人都知道,牛姐在事业规划上面脑子不太灵光。1990年代的事业底盘如此丰厚,离不开她在蝴蝶中极力挣脱的总裁前夫Tommy Mottola的精心运作。这种运作是双刃剑,一方面,牛姐畅销大卖、有专业的制作人把关完善她的创作,另一方面,牛姐的自我却不断被压制,她渴望活出自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音乐,摆脱面具和控制。离开索尼后的低谷坎坷无疑不是坚守自我的代价。其后虽然有《释放》的奇迹般的大回春,但她又任性地在一张专辑势头大好的时候直接结婚弃专,不然早就破了披头士在美国的冠单数量,而不是到2019年才靠圣诞迎来第19首美国冠军单曲。
但这也是让人不忍心苛责她的地方,“永远12岁”的她,内心里依然是那个没有安全感、渴望获得认同、敏感自卑、喜欢质疑自己的小女孩。她的各种diva作风,也只是她的保护壳。她还是会因为2017年的跨年演出事故而越来越不敢在现场飚高音,她的完美主义依旧让她时不时感到很累。
这样的一个女性形象在乐坛中是弥足珍贵的。她和唱片公司因为音乐理念起冲突分道扬镳,而非利益冲突,说明对她而言艺术表达欲胜过一切。而在这点上,她的眼光是惊人的,蝴蝶时期的她敏锐捕捉到了r&b逐渐取代成人抒情主导美国乐坛的气息,并将其和自我表达的欲望同构。各种其他的音乐尝试也在《释放》中换汤不换药的重新来了一遭,终于正了名。而她丰富的音乐层次和歌曲内涵,也是枯燥单一的流行乐坛所缺的。没有人像她这样,脆弱到撕心裂肺,深爱到如梦似幻。
她的勇敢也激发了在她之后的一系列女歌手,她们开始讲述自我和情欲,渴望得到正视和尊重,并竭力证明自己的丰富性和成长,以甩掉商业歌手的标签。这也许不起缘于牛姐,但牛姐毫无疑问是当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