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球一半食道癌在中国,都是它惹的祸

2021-01-20 15:19 作者:硬核看板  | 我要投稿

随着温度一天比一天离谱,相信你身边很多人已经过上了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日子。

但你知道吗,这样的习惯弄不好就会致癌。

据《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发表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全球有一半的食道癌病例发生在中国。 而食道癌,也正和“趁热喝热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食道癌到底有多可怕

  • 什么是食道癌

首先,什么是食道癌? 简单来说它就是发生在食道中的癌症,也被叫做食管癌。

可能没有胃癌、肺癌那样人尽皆知,但危险程度却一点不比它们少。

2017年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47.3万例,因食管癌死亡43.6万例,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举个真实的例子。42岁的敬先生在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发现食道有肿块后,被转往市中心医院,在那里他得知到自己患有食道癌的消息。 

在进行第四次化疗的时候,他就已经瘦了近30斤,全身骨头嶙峋,连走路都气喘吁吁。

万幸,在进行了复杂的根治性手术后,敬先生的肿瘤被成功切除,才逐渐恢复了进食能力。

但还有很多患者因为发现得太晚或一些其他不可抗因素无法手术,食道逐渐会被肿瘤占据,慢慢全部堵住,最终无法进食。

  • 为什么吃烫食会导致食道癌

那为什么说喝热水,吃很烫的食物会导致食道癌呢?

要知道,人的食管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里面覆盖着一层容易受伤的黏膜。

超过50摄氏度的食物,会让我们感觉到烫嘴;超过65摄氏度,就会烫伤食管粘膜。如果食管粘膜反复被伤害,它就会进入长期自我修复状态,发生慢性炎症。

我们可以把食管想象成矿泉水瓶。在装常温水时,瓶子不会有任何变化。但如果持续加热水,瓶子就会被烫得歪七扭八。

也有研究认为,热的液体和食物与食管粘膜的接触会增加胃反流,引起胃酸对食管进一步的损害。

实际上,食用热饮与食道癌前病变发生之间的关联已被反复报道[5]。但却从未被大家真正重视。 

  • 食道癌还有哪些诱因

当然,食道癌的诱因当然不止“热”这么简单,还有许多“食道杀手”也需要警惕。

首先,是酒精和香烟。特别是60℃以上的高浓度白酒,对食管黏膜的伤害会更明显。 

而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能随着唾液或食物,下咽到食管或吸收后,作用于食管引发癌变。

其次,就是高盐食物。高盐食物或腌制食物中亚硝酸盐普遍含量很高,而当我们吃下这样的食物时,亚硝酸盐就会在我们体内代谢形成一种高致癌物,亚硝胺。

吃粗糙和偏硬的食物,如玉米、紫米、高粱、如果吃得过快或咀嚼不充分,也会对食管黏膜造成伤害。 

最后,遗传、肥胖、年龄、种族、性别也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患病几率。

为什么中国食道癌患者这么多?

其实,这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关系。

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朋友聚餐,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大概就是“趁热吃”,这几乎已经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约定俗成。 

饱含着热情和关爱,让你不得不在众目下捧起热腾腾的饭碗大快朵颐。

除此之外,中国很多地区都喜欢腌制食物,比如咸鱼、咸肉、鱼露、虾酱等等。而也正是这个腌制的过程,会让菜品产生大量亚硝酸盐。

许多中国老人还习惯吃剩菜剩饭,殊不知,饭菜剩的时间越长,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就越多。

中国食道癌的分布,还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我国华北太行山区、陕豫鄂秦岭和鄂豫皖大别山地区、闽粤赣(gan 四声)交界地区、广东潮州地区被认为是食道癌的高发地区。

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要么爱吃腌菜,要么爱喝热茶,这些饮食习惯都是关键的致病原因。

面对食道癌,我们何去何从

  • 如何防治食道癌

说了这么多,我们如何防治食道癌呢?

首先告诉大家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那就是食道癌早期,唯一的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你很难从喉咙难受这样的轻微症状中,就联想到自己得了食道癌。 

如果你下咽有梗噎感、咽部干燥及颈部紧缩感,甚至咳血、声音嘶哑、食欲不振、感到疲倦或胸中部疼痛等以上症状,请及时到院检查就医。

因为食管癌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表现是进行性吞咽困难,但如果等到如此显著的信号出现,就为时过晚了。

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从平时生活中就开始主动预防,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远离腌制、熏制和烧烤食品,戒烟限酒。

饮食禁忌过热,细嚼慢咽。不要吃腐败变质的剩菜剩饭。

定期体检也是重中之重,板娘在这里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就要开始接受胃镜的筛查了。

这不是一句玩笑,更不是演习,而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命健康。

  • 病急乱投医现象

当然,就算食道癌再可怕,也不要病急乱投医。

事实上,大部分无良游医都会打着「祖传」「偏方」「无毒」「无激素」「无副作用」旗号,只会延误治疗,恶化病情。 

骗子战胜不了食道癌,能战胜它的只有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定期体检。

全球一半食道癌在中国,都是它惹的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