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数据”是六西格玛的根?
之所以将“数据”称之为六西格玛的“根”,是因为六西格玛一贯强调“用数据说话”。如果把“六西格玛”比作是一棵茁壮的大树,“数据”就好比是提供大树养分并支撑大树的“根”。只有当“根”健康、丰满时,大树才能茁壮成长。六西格玛一旦失去了“数据”的支持,就会在课题的选择,现况的掌握,有意性分析,DOE,改善效果的确认和维持等方面失去方向和不可信赖。所以六西格玛中广泛采用各种数据统计工具,使之成为可以测量,数字化的科学。

六西格玛一共分为五个阶段(DMAIC),每个阶段都会贯穿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决策”。天行健六西格玛顾问总结如下:
D阶段(定义)
D阶段(定义)是六西格玛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D阶段明确项目的指标和目标,预测项目的预想收益,确定项目推进的核心成员等。常用工具有:VOC分析,VOB分析,KANO analysis,SIPOC分析,帕雷托(Pareto)分析等。
M阶段(测量)
M阶段(测量)是对D和A阶段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阶段,是利用“数据”将问题清晰化,是六西格玛关键的阶段。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定量化地描述Y,以及潜在X因子的导出,排序和筛选。常用工具有:Gage R&R;,XY-matrix,FMEA等工具。

A阶段(分析)
A阶段(分析)是对M阶段导出的潜在因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最终筛选出对Y有影响的重要因子。常用到:Graph分析(箱体图,多变异图等),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分析等工具。都是采用统计的方法,都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因子对Y有显著影响。
I阶段(改善)
I阶段(改善)目的是对前三个阶段确定的影响Y的重要因子进行最佳解决方案导出,并验证这些方案是否有效。常用到:DOE,RSM,SSD(简化设计原则)等工具。

C阶段(控制)
C阶段(控制)确保在改善方法实施后,“Y”保持优化状态,“X”保持受控状态;及时发现过程失控状态并找出相应的原因,从而在缺陷或不良产生之前采取措施。常用到:SPC,SOP,Control Chart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