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七大方向︱制造业数字技术发展看这里

导读
根据腾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腾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洞察报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研、产、供、销、服方面展现出七大趋势,2023年这七项数字技术有望扩大其在组织内的应用范围,并创造明显的价值与收益。

1.移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制造企业“标配”
更多工业应用正快速由PC端转向移动端,以响应碎片化、去中心化以及实时性的新工作方式。预计2023年,面向大量特定、高频应用场景的、小而美的移动工业APP与小程序将迎来井喷。
而伴随工业APP使用量的激增,基于移动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望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的“标配”,将更多承担移动工业APP统一开发、部署、集成与调用的职责。
2.全栈工业AI能力加速算法工厂建设
骨干制造企业将率先完成AI技术在多个核心业务场景上的落地。工业AI由试验、试点逐步扩展到车间/工厂级的部署,企业借此实现由现阶段局部决策优化升级到全局决策最优。
为此,企业开始着手以工程化方式推进工业智能的整体落地,包括工业数据中台、边缘计算、机器学习平台、算法模型在内的全栈工业AI能力。
3.数字工厂中枢,平台化打造数字工厂
2023年,为减少系统孤岛、提高数据与应用的开发效率,更多制造企业倾向采用平台化技术架构推进数字工厂的整体建设。届时,工厂都需要安装一个基于云、边协同架构的数字中枢,用数据驱动工厂的精细化运营与精准决策。
行业/企业的业务侧重不同,数字工厂中枢的架构也不尽相同,但四个核心平台不可或缺,即边缘计算平台,将云计算搬到离数据源头最近的地方,提供敏捷、安全的计算能力;工业物联网平台,负责各类设备的统一接入;工业大数据平台,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源数据进行统一汇聚、管理与数据挖掘;以及云原生应用开发平台,基于容器、微服务、低代码开发工具, 支撑工业APP的敏捷开发与集成。随着工厂生产环境的日益复杂,数字工厂中枢概念将会被更多生产企业所接受并付诸实施。
4.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工作体验技术
伴随数字化转型重心向“人”的回归。以“提升体验”为目的数字技术在2023年将获得组织的优先投入。新一代协作办公工具、AR/VR、RPA、数字虚拟人、低代码、AI辅助决策等数字技术将更多以组合的方式嵌入到企业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在提升员工数字化能力的同时,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
5.C2B平台 2.0,打通由消费侧到供给侧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C2B 1.0仅是用户、渠道与营销体系的数字化,那么在2.0模式下,品牌商可做到与用户形成价值链全过程的直连与交互,且真正意义上实现反向设计、反向研发、反向生产,提升大规模客制化能力。
C2B 2.0是思维模式上的转变,更是数字能力的升级。在C2B2.0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的搭建,以及前端营销系统与后端核心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都将遇到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企业在追求价值增量创造过程中绕不过的“坎”。
6.虚实融合,下一代工业数字孪生技术
工业元宇宙当前还仅是处于设想阶段,但与元宇宙相关的核心技术,包括游戏渲染引擎、高物理仿真、计算机图形、高精度实时渲染等技术,未来一年将会更多参与到工业软件生态体系建设当中,成为构建数字孪生的使能工具。
元宇宙技术与传统工业数字孪生技术的结合,可以大幅降低模型创建以及高仿真世界的难度,未来在研发仿真、数字孪生工厂、以及自动驾驶模拟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自研游戏引擎技术为代表的工业元宇宙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核心基础工业软件。
7.数字原生技术重构工业互联网平台底座
进入后云计算时代,越来越多平台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正在围绕容器、微服务、低代码、云安全等数字原生技术重新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基座。
2023年,更多数据与工业应用将群体迁移到数字原生平台,并基于平台进行创新应用的统一开发、交付、运维与迭代,以提升数字技术能力的弹性与可扩展性,快速响应前端用户需求变化。
“以人为中心”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腾讯杨国安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 数字化=Technical(科技)X Social(人的因素)。数字化转型,技术是表象,本质是人。
所以所谓数字化,就是要学会怎样利用数字技术来激活人的潜力,并最终服务好人。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资产不再是设备、机器,而是员工、户、合作伙伴,数字化离人越近,转型收益往往越高、成功率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