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你的黄斑区出现了一个1123微米的大裂孔”,就因为...
医生说“你的黄斑区出现了一个1123微米的大裂孔”,就因为...
黄斑裂孔是常见的眼底疾病
对患者的视力影响较大
尤其是难治性黄斑裂孔
往往是眼科医师的手术难点
困扰着手术医生和患者
但现在有了新方法
为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黄斑裂孔是常见的眼底疾病,对患者的视力影响较大,尤其是难治性黄斑裂孔,往往是眼科医师的手术难点,困扰着手术医生和患者,但现在有了新方法,为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63岁的林阿姨(化名)是一位高校退休教授,高度近视30多年,度数从300度发展到2000度。最近几年,更让她担忧的事情发生了——左眼黄斑区出现了一个1123微米的大裂孔。“眼前一片发黑,什么都看不见了。”林阿姨回忆。她的这种症状有个更专业的术语,叫眼前手动,这表示她连视力表最大的字母也看不到,也就是视力达不到0.1。
那以后,林阿姨整个人都变了,没自信,不敢出门,生活难以自理,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事实上,她也想通过手术改变现状,但因为黄斑裂孔太大很难闭合,加上病程久,即便进行手术也可能无法提高视力,林阿姨多次被拒绝手术。
“在以往的观念中,直径大于400微米的黄斑裂孔,闭合难度就增加,而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更是属于难治性黄斑裂孔,眼轴越长,黄斑裂孔往往越大,且闭合难度也增加。” 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韩晓冬主任谈到当他在看到林阿姨眼底情况的第一眼时,就感受到手术的难度。
林阿姨术前OCT检查图

术后定期检查(从左到右)



不过,韩晓冬主任告诉林阿姨,目前可以通过黄斑区内界膜翻转技术大大提高难治性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在OCT检查中,黄斑裂孔犹如一条鸿沟,将内界膜翻转连接,让裂孔两端“不远千里来相会”。林阿姨的手术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术后没多久,我就能看见人影了。”
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黄斑区位于视网膜中央,决定了中心视力和色觉,一旦出现裂孔,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扭曲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视网膜脱离,还可能永久性失明。
韩晓冬主任介绍,高度近视患者通常伴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等病变,随着近视的不断加深,情况会越发危险,高度近视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如黄斑出血、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高度近视发展到眼底出现病变,就称之为病理性近视,这部分患者中,黄斑裂孔发病率在6%左右。
一般来说,黄斑裂孔满足以下任何一项,在临床上会被称为“难治性黄斑裂孔”:病程大于6个月,或经历多次手术后仍未闭合的黄斑裂孔;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裂孔;直径>400微米的黄斑裂孔。
而这种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治疗手段和方案跟普通的黄斑裂孔也不一样。去年,韩晓冬主任团队就完成了30余例难治性黄斑裂孔行内界膜翻转手术。相较于单纯内界膜剥除手术,黄斑区内界膜翻转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此类手术的成功率。
韩晓冬主任提醒,如果出现视物模糊、中心暗点及视物变形等症状,要尽早到眼科就诊,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以及高度近视人群,每半年至一年应到正规医院做一次眼底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