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GA纳米颗粒表面偶联靶向结合T细胞的CD3抗体的研究与制备过程
今天和瑞禧小编一起来看看PLGA纳米颗粒表面偶联靶向结合T细胞的CD3抗体的制备过程。
双特异性抗体是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细胞)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具有导向性的免疫反应,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一种。目前针对CD19、CD20、ErbB2/ErbB3等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均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在传统双特异性抗体研究基础上,利用生物可降解材料PLGA(在体内降解产物为CO:和HO)制备成纳米颗粒,然后利用化学偶联方法将靶向细胞相关抗原MUC1的抗体和可识别T细胞的CD3抗体偶联到纳米颗粒表面,从而形成在一个纳米球表面同时连接着多个2种抗体分子的双特异性抗体,达到辅助T细胞。
MUC1是由mucl基因表达的一种高糖基化(糖基化大于50%)、大分子(M,>200 000)蛋白,是跨膜分子。糖基化不完全的MUC1广泛分布并异常丰富地表达于细胞表面。因此MUC1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靶标。CD3是T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一种标志物,本研究制备的MUC1。
制备方法:PLGA纳米颗粒与抗体CD3及MUC1偶联纳米颗粒与抗体的偶联采用EDC/NHS化学偶联法。利用5mg/ml的EDC和NHS混合溶剂(现配现用,溶剂为50 mmolL的 MES溶液, pH=5.0)室温活化纳米颗粒1 h;将活化后的纳米颗粒离心收集﹐然后用连接反应液(0.1 mmol/L PB溶液, pH=8.0)洗涤纳米颗粒.1次,将需要连接的抗体等量混合加人到连接反应液,然后用含有抗体的连接反应液重悬纳米颗粒,室温连接反应1 h,反应结束后离心收集纳米颗粒,用PBS溶液洗涤纳米颗粒2次,然后再重悬到PBS溶液中放4℃保存备用。
相关产品:
PLGA纳米粒包裹阿霉素
全氟戊烷/四氧化三铁修饰聚乳酸纳米粒子
全氟戊烷/锰卟啉/紫杉醇修饰聚乳酸纳米粒子
包裹地塞米松的PLGA 纳米粒子
包裹醋酸地塞米松的PEG-PLGA纳米粒
壳聚糖修饰的载胰岛素聚乳酸纳米粒子
载左氧氟沙星的PLGA亚微粒
包载荧光探针香豆素-6的PLGA纳米粒
PLGA载洛伐他汀聚合物纳米粒子
红细胞膜包裹PLGA纳米粒
载黄芩苷的聚乳酸纳米粒
载有补骨脂素的PLGA纳米粒,
载有丁香苦苷的聚乳酸纳米粒(SYR-PLGA)纳米粒
带负电荷的牛血红蛋白纳米粒
聚乳酸接枝透明质酸纳米粒 (HA-PLGA)
载甲氨蝶呤聚乳酸纳米粒子
包载盐酸阿霉素的TA-Fe(III)修饰的PLGA纳米颗粒
包双环醇的PLGA纳米颗粒
包载黄豆苷元的PLGA纳米颗粒
负载羧甲基壳聚糖的多孔聚乳酸PLGA纳米颗粒
封装纳米胰岛素的PLGA纳米颗粒
PLGA纳米颗粒负载肝素酶
包溴丁苯酞PLGA纳米颗粒
负载奥沙利铂的mPEG-PLGA纳米粒子
载SDF-1的PLGA纳米粒
装载肝素PLGA纳米粒
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
载鱼藤酮的PLGA纳米粒
RXYWX.20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