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承上启下,2022年汽车行业期待值拉满
你有准备2022年买车或者换车吗?那你对新车有什么期待吗?需要纯电动还是插电混动?会翻山越岭还是会自动驾驶?技术日新月异,2022年的车市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仔细想想,还真是值得期待的。

一、更多插电混动
虽然电动化的潮流不可逆转,但毕竟不能一夜之间就能全部切换。面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很多运动车型品牌开始使用混动系统,尤其是具备绿牌、不限行、长续航、更省油等优势的插电混动技术。
据统计,2021年1-11月插电式混动车型累计零售量达到46.2万辆,相比起去年同期的16.7万辆,涨幅高达177.2%。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46.2万辆的零售量当中,比亚迪以19.6万辆的销量成绩独占了全国44.18%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市场份额。从不被看好,到家喻户晓,PHEV车型的盛行,比亚迪可以说是最强推手。

目前除了比亚迪,长城、长安、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都已推出PHEV技术,准备在2022年火力全开,可以说又将是一场精彩的博弈
二、纯电动车续航破1000km
纯电动车的续航一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目前纯电动汽车市场上,主流品牌的续航里程平均在300-600km左右,超过600km都比较少。不过,这一痛点在2022年终于有了改变。
广汽埃安AION LX Plus电池容量达到144.4kWh,CLTC综合续航1008km;奔驰全新概念车VISION EQXX搭载接近100kWh的电池容量,续航超过1000km;蔚来ET7搭载固态电池后,续航里程达到1000km以上;智己L7高配选用 118kWh 电池,NEDC续航近1000km。
与此同时,产业发展配套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充电站7.5万座,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个,在全国31个省市区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纯电动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
三、自动驾驶关键一年
2022年将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
捷途全新混动SUV捷途X-1将搭载华为高阶L3级自动驾驶系统,将实现有限条件下的自主驾驶,年内上市;东风日产将在2022年将推出2款搭载L3级别的自动驾驶车型;现代汽车宣布在2022年落地L3级驾驶辅助,首先将会搭载于旗下豪华品牌捷尼赛思的全新G90轿车。
根据划分,L2是辅助驾驶ADAS,L3只在必要的时候交付车辆控制权,一般高速等封闭道路,驾驶员可以解放双手。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驾驶,本身不限于电动车还是汽油车,值得期待。
四、合资比例不再限制
说到汽车品牌,大部分人将其分为进口、合资、国产三种类型。不过,在今年之后,合资品牌或许会成为过往云烟。因为,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清算合资品牌,对于企业持有股份比例不再限制。
与此同时,2022年起,我国将彻底开放汽车企业对外资的许可,彻底允许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汽车厂!
换句话来说,未来的汽车市场,要么是国货,要么是进口。而全面取消合资车,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下降是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在营收不变,利润比例上升的情况下,车企有更多的毛利空间用来下调价格。但是,真的可能吗?有待商榷。

五、自主品牌越战越勇
2021年自主品牌强势突围,在2022年只会更甚,国产乘用车销量增幅将很有可能超过5%。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中国自主品牌将占据绝对优势。再加上在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过44%,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相信今年这一份额还会继续提升。
可以期待的是,在硬派SUV市场,坦克500“神兵天降”,豪华+越野的组合拳,带来全新体验;捷途全新硬派SUV捷途T-X的概念车不仅具备强悍越野能力,作为一款PHEV车型,该车综合续航里程可达到1000km,油耗可实现1L/100km。
六、车企开始自研芯片
在网络化、电气化、智能化趋势推动下,汽车已经成为“轮子上的数据中心”,汽车半导体用量迅速提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2022年有望达到651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比例有望达到12%,并成为半导体细分领域中增速最快的部分。
然而,自2020年以来,汽车行业企业一直受到芯片短缺问题困扰,2021年更是深感“芯”痛,国内外多家汽车企业因此减产或短期停产。正是因为如此,不少汽车企业准备开始自研芯片,以便更好地掌控未来。
最有先见的莫过于比亚迪,比亚迪自制的1.0代IGBT芯片在2010年就已问世;2015年后,比亚迪自研的IGBT2.5芯片诞生,旗下车型开始使用自制芯片;2020年,比亚迪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量产自研碳化硅芯片的车企。在应对芯片危机时,比亚迪明确表示自产芯片不仅可以自足,还“有余量外供”。
与此同时,吉利自研的汽车芯片已经研发成功,2022年就将正式量产。长城汽车已与同光股份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正式进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推动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与芯片的产业化。同样,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和蔚来均已搭建自动驾驶团队,并开始了自动驾驶芯片自研进程。
@一同君:
机遇总是伴随挑战,车企若想长久,就必须时刻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而长远的眼光和扎实的技术缺一不可。新的一年,希望车企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也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