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

2023-02-27 22:51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从前有个大财主,家有万贯,但为人很小气。他为了炫耀自己就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  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  婆媳均夫人

一天傍晚,有个穷秀才从这家门口路过,看了这副对联不禁暗笑,便用笔偷偷的把其中的三个字稍微改动了一下,第二天财主一看 当是就气的昏倒在地。原来他改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  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  婆媳均失夫

由此我们看出文字与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文学上,我们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务必做到咬文嚼字。

【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2.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4.清沁肺腑 :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5.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使它向新方向发展。

让我们跟着朱光潜先生的脚步,进一步感受他带给我们文学和阅读上的启迪。

【呈现目标】

1.感受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联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阅读与写作上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文本探究】

1. 由贾岛推敲的典故,我们知道文字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例子是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密切关系的。

郭沫若《屈原》中的例子——“你这”式。

《水浒传》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

王若虚《记辩惑》中对李广射虎片段的改写。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第一部分(第1——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第1、2段举了《屈原》《水浒传》《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你是”、“你有”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文字不同意境也不同。

2.《惠山小龙团》中三、四句的剖析

套板反应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6段据苏东坡的例子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3.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应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文章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是“咬文嚼字”的目标;“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