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城的变迁史
在北宋以前,中国最强盛的王朝基本上定都在长安或洛阳,这两座城市也成为中国天然的法定都城,在史书上可谓浓墨重彩、光照汗青。
甚至可以说长安和洛阳是中国从西周到唐朝的历史缩影。
两座名城虽然辉煌巍峨,但也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屡建屡毁,虽然名称还是叫长安或洛阳,但城址早已不在原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长安之外的另一个名都大城——洛阳城址的变迁史。

洛阳城址变迁图
洛阳城最早兴建于何时?
在没有文字和信史的年代,我们无从得知,
相传黄帝的曾孙帝喾定都于亳(相传今洛阳偃师)。
中国历史学及考古学家邹衡认为,距今大约3800-3500年的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村的二里头遗址,就是后世史书《左传》、《竹书纪年》等史书中记载的夏朝都城斟。因为二里头遗址规模之大是远古黄河流域前所未见的,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遗址。
《史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竹书纪年》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
《史记正义》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上古时代,太虚无缥缈了,太扑朔迷离了,我们只能把这些当做美好的愿景。但随着考古的进一步发现,许多传说和史书记载似乎在一一印证。
不过在信史时代,洛阳在历史上有过五次的辉煌时代,甚至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
让我们现在拨开历史的尘沙,追溯洛阳的辉煌历史。
初建洛阳
武王伐纣,消灭了商朝。在回师途中,经过天下之中的伊水、洛水流域的夏人故地,忽然有了营造新都的想法。但不幸武王因英年早逝而未能如愿。


纣王之子武庚和周朝诸侯管叔、蔡叔、霍叔在殷商故地发动三监之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再次东征,平定叛乱。

这次叛乱,让周公旦意识到虽然商朝已经灭亡,但殷人实力仍然很强大,不可不防。于是他先派召公奭到伊水、洛水流域查看地势,在古代一个叫郏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新城“洛邑”(又叫王城,今洛阳市瀍河两岸)。

网上有人开玩笑,说西安人建造了洛阳。
洛邑分为两部分,瀍水以西叫王城,居住周人,设“成周八师”,共两万人,负责监视殷商遗民。瀍水以东叫成周(今洛阳市内),将那些参与三监之乱的殷商贵族俘虏迁徙过来,就近监视。

成周,取“周道始成而王所都也”之意,意思是说周朝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成周也是监视殷商顽民的军事要塞,加强了周人对东方的控制。
它是一座囚禁殷人的巨大的监狱,殷商遗民诅咒这座城市,诅咒它毁灭的宿命。
而周人则对这座新城极为重视,因为它是周人统治东方的基地,周公旦甚至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放置在成周,史称定鼎洛邑。
1963年出土的了青铜器何尊,尊上铭文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
“唯王初,迁宅于成周”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成周是中国第一座由中央政府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极大影响着后来的城市建设。
据《逸周书.作雒解》记述:
“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设丘兆于南郊,建大社于国中”。
成周城内主要有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等“五宫”建筑。
洛邑成为西周在东方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周天子东巡到此,召见东方诸侯,征讨东夷、淮夷与南蛮。
洛阳进入了第一个辉煌时代。
洛阳第一次辉煌时代。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将镐京付之一炬,西周灭亡。周平王只好东迁到成周,改名为洛邑,史称东周。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明文记载洛阳成为国都。
迁都之后,洛邑进行了大规模建设。
东周王城洛邑位于今河南洛阳西部,方圆15里,大体呈方形,四面城墙各开3个城门,共12座城门。其中最有名的是东门“九鼎门”,传说周成王迁九鼎就是从此门进入的。
在王宫前的中央大道上,左有宗庙,右有社稷。王宫前面是朝会诸侯、大臣的宫殿,后面是商业市场。这种“中枢严立,左右对称”、“前朝后市”的建筑格局,对后世城市的建造有很大影响。
此后东周虽然多次迁都,但都在洛阳地区。
虽然周天子早已威权不在,但东周洛阳依然是天下的文化中心,城内的图书馆藏书最多,而老子就是馆长。孔子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洛阳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近年来出土了许多陶器、金属器皿等,足以看出当年的兴旺繁华。
不过,迁都洛邑后,周王室丧失了关中大片土地和人民,实力大衰,地域狭小,只能控制洛邑附近的数百里的土地,仅仅保留了一个天下共主的称号。

诸侯不断挑战周王室的权威,互相征伐,《左传》称之为“礼崩乐坏”。
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王子带勾结戎人发动叛乱,攻克成周,大肆破坏。虽然内乱最终被平息,但都城已经被毁,周襄王只好在成周故城的西面建立了一座新都,史称“东周王城”。
东周王城做了125年的国都。
公元前520年,周悼王病死,周敬王即位。但王子朝不服,自立为王,兴兵作乱。四年之后,这场叛乱才被平息。
周敬王一想起城中到处都是王子朝的余党,不由得心惊肉跳,寝食难安。
周敬王十一年(公元前509年),诸侯们出钱出力,在成周故城的东面又建立了一座新城。
周敬王迁都于此,这座新城存在了195年。
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于王畿东周王城,建西周国。姬揭为西周桓公。
前367年,西周国的公子根与王子朝争位失败,逃到巩(今洛阳东巩义市),建立东周国,是为东周惠公。
这时候的周天子更加窘迫,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国都,依靠西周国和东周国供养。后来东周国拒绝供养,周赧王不得已去投奔了西周国。西周公把周天子安置到周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周国趁势控制了整个洛邑。
周天子成为无地之王。
前256年,西周国因参与诸侯对秦的战争,秦昭王派将军摎攻灭西周,夺九鼎,西周国灭亡。
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相国吕不韦攻入巩,东周国亡。
至此周武王姬发建立的姬周政权全部覆灭,洛阳被纳入秦国版图,为三川郡郡治。

秦国分郡图

一个煌煌国都,沦为县郡。洛阳第一个辉煌时代结束。
暴秦的统治没有维持多久,就在山东六国声势浩大的起义中灭亡。
前202年,刘邦称帝,西汉初都于洛阳。
但刘邦君臣为最终定都哪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刘邦君臣多是山东(崤山以东)人,大多数人自然主张定都洛阳。但在大臣娄敬和张良的强烈建议下,刘邦最终将首都迁往长安。
落寞的洛阳,再次辉煌还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
扩展阅读
不在原址的古城:长安城变迁史
“造王之城”邺城的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