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借假修真

2021-07-11 12:26 作者:是被窝发明了人类  | 我要投稿

早些时候在电影院看的,那时候留下的印象很深。

电影给人的感觉非常沉静,有种战争期间特有的肃穆感。

而关于具体的解读,电影本身留下的空间很大,可以从很多个方向来讲。比如反战啦,平庸之恶啦,人性偶尔绽放的光辉啦,但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那门新语言本身。

看完电影院版的,再来看b站版本,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电影院里把所有的主角创作出来的新语言,变成了用汉字呈现的形式。我很喜欢这个做法,因为对于观众来说,用他们的母语来构成新语言,是切合电影实际情况的。

电影里的主角,对于他来说,他是在用自己的母语来创作,而对于那位军官来说,他也是用自己的母语来理解这门语言(因为他没有学书面语,而是只有口语)。

所以如果用字母来表示,会让观众的代入感减少,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那种,语言下面代表着生命的感受。

而如果是中文,我们便很轻易地能明白,雷姆斯,是指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张三,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罪犯。

此外,在一个残酷的环境里,一个群体去迫害另一个群体时,人的同情心是需要被压制的,所以军官在跟主角建立师生关系前,我们可以看到,军官表现出来的是一副残酷暴虐的样子,因为环境使然,他没有逃离这个环境,又没能力改变这个环境,就要因为生存而适应这个环境。而随着语言的创作逐渐完整,双方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有了一套安全的,只有他们两人知晓的交流方式,于是人心会慢慢地回归,军官也日益地有了情感的变化,因为他重新跟真实的世界有了接触,而不是周围只有战争、阴谋与尔虞我诈。

至于洗白或者什么幼稚的言论,尽量不要想得那么浅显,因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对创作者的侮辱,他们满怀心力想表达一些什么,却要被简单粗暴地认为是洗白,这很可怜。

还有就是,语言的起源,就是来自于人。人们跟世界发生关系,给各种自己所见到的事物赋名,然后在口耳相传中成为通用的语言。

我是这样猜想的,人们是想用语言去记录下一些什么,才进行创造的。

而主角创造语言的演化也是如此,他最开始是为了活命,才用别人的名字来创造语言,然而随着语言的越发壮大,他逐渐变成了一个生命的记录者。而他记录下的不断消逝的生命越来越多,他逐渐不再害怕自己死去了,后来甚至要为了保护自己的朋友而甘愿去死。

似乎是他在将别人的生命记录下来的时候,自己获得了一种勇气。

而这种用文字把别人的短暂变成永恒的做法,蕴含着人类即使在残酷的绝境里,也要绽放美好的一种傻傻的信念——也许这并不能让自己活下去,但自己通过把别人记录下来,而创造了永恒。


所以才在,最后主角念出2840个人的名字时,感动得稀里哗啦。


借假修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