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窝囊,却这么强大

影视作品里的妈妈越来越“猛”了。
在因为疫情撤档的母亲节电影《妈妈!》的预告中,80多岁的母亲能从被砸破的窗子里翻身进屋,拉着生病的女儿狂跑几条街;

前阵子我们写过的《青春变形记》,阿茗能变身成几十米高的红熊猫,一掌拍碎半个露天体育场。
还有杨紫琼的新片,看剧照就知道是个能打的母亲。

“强势”正在成为公共语境之下,妈妈们最讨喜的特质。
当然比体力更能体现“猛”的,是强大的内心和决绝的态度。
譬如《三块广告牌》里的那位母亲,姿态狠、自尊高,随时随地像一头保护幼崽的母狼。
让人看了感慨“真希望我妈也能这样”,甚至还要生出一股怒其不争的心态。
同样是为子女好,那种甘愿牺牲、委曲求全的“慈母”已经过气了。
比如每逢母亲节都会被提起,但总会引起争论的,《封神榜》里的殷十娘。

曾经大家说她爱子如命,是天上地下独一份的好母亲。
如今已经变成了“斯德哥尔摩患者”“软弱没自尊的中年女性”。


乍一看,殷十娘这个娘做得确实憋屈。
赔最卑微的笑脸,吃最没必要的亏,让观众看了都替她生气。
但以此就嘲讽她是“最软弱的母亲”?
就连十娘扣在柳琵琶头上的竹筐都不答应。

01
强成这样,还要受冤枉气?
小时候看殷十娘,确实觉得她挺“窝囊”。
“是跟我妈一样的,让我从小就下决心以后不能活成这样的那种窝囊。”
明明论头脑、论本事,都比身边那个男人强百倍。
却心甘情愿地做他背后的女人,为他生儿育女,然后拖着这一大家子往前走。

殷十娘身上最明显的标签虽然是“慈母”,但在剧中其实并非做后勤的“总兵夫人”。
她是李靖的妻子,更是陈塘关总兵的副将,最常穿的不是裙袄而是盔甲。
而这个副将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十娘不在,李靖是不敢独自上战场的。
堪称商朝版的许幻山和顾佳,还是软饭硬吃的那种。

十娘的强,首先在于战斗力。
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领兵出征,是正面迎敌还是打辅助,基本就没输过。
同样是跟犬戎巨人交手,李靖不过两个回合就被打下马,吐血昏迷。

而殷十娘的七剑一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立刻在巨人身上开了好几道口子。
发现被休后,一人独闯陈塘关。
李靖手下的四大魔将根本拦不住,被她捆仙索绑了个严严实实。
而李靖妹妹李霓裳,手拿休书来阻挡。
按说也是个在战场混迹多年的女将吧——没用,十娘几招就把休书抢过来撕了个稀烂。

战力之外,还有谋略。
这一大家子打的每一场胜仗,几乎都少不了十娘的出谋划策。
李靖苦战神鸟、士兵伤亡惨重。
是十娘提出不能把雄鸟和雌鸟分开,否则反而会让它们更加难以对付, 最终拿下这一仗。
后来哪吒带队出征,路遇一片荒地。
也是她第一个怀疑是敌人设下的圈套,“为了用酷暑消耗我军的存水。”

而她那刚愎自用的傻儿子,什么建议都听不进去。

于是下一秒就被打脸——

现在的年轻网友,多少都听过妈妈抱怨“这个家多亏有我”。
放在十娘身上,简直真得不能再真了。
每天疲于奔命,不是帮老公收拾烂摊子,就是在救儿子的性命。

但依然是个“副将”“妻子”,是个只出力、没功劳的辅助者。
更可气的是,偏偏家人又不领情。
封神榜,又名《殷十娘和她两个不知好歹的没用男人》。
眼看着儿子就要落入敌人的陷阱,好心劝他及时收兵、下次再战。
结果被哪吒吼:“你这个老太婆,为什么总跟着我!”

发现了丈夫计划里的漏洞,好心想要提醒。
结果李靖骂她是妇人之见,还勒令”不要靠近我军营的30里范围内”。
于是你就看着全家本领最大、能力最强的十娘,每天出最多的力气,又要陪着最卑微的笑。
但就是不曾把她的飞剑丢在这对不知好歹的父子脸上,大吼一声“老娘不干了!”

相比于如今屏幕上一个比一个强势、有主见的母亲,十娘可能更贴近传统的女性形象。
或者说,是妈妈辈里最常见的那种。
才华、能力,都理所当然地用来填补给家庭里的其他人。
影视作品里已经不流行这样的母亲了,不够酷、不够飒。
但现实中,这种人随处都是。可能就是与你擦身而过的平庸主妇,让人都不会多看一眼。
真遇到难题,才会发现全家谁都不如她。
我最近一次看到这样的故事,不是在任何一部剧里,而是在新闻里。
湖南浏阳有位40多岁的刘女士,7年前丈夫遭遇车祸致残。
她为了生计不得已接手公司,这一接手不得了——
公司从此蒸蒸日上,至今规模足足扩大了一倍。
但别以为这是个“大女主走出家庭”的故事。
如今儿子开始进入公司帮忙,刘女士“再次将重心放回家庭,陪伴照顾丈夫。”
力挽狂澜,又要躲在功劳之后。

也难怪人们一边心疼,一边又忍不住埋怨:“都快被这个家拖死了,真是自作自受。”
02
说她“软弱”,太狭隘
所以即使法术高、能打仗,但殷十娘作为传统贤妻良母的代表,这些年来依然频频被说“软弱”。
“离不开男人”“甘心受气”,被丈夫和儿子赶出家门,却总是要死皮赖脸地回来。
气死观众的名场面——十娘为了给李靖献计,跑去拍小妾柳琵琶马屁。
递盔甲、吹彩虹屁,一口一个“副帅”叫的恭敬。
但低眉顺眼、做小伏底只是表象。
目的是什么?希望她高抬贵手,让自己重回李家?
一番吹捧之后,殷十娘终于说出了真实意图——
“我知道你在家里话语权最大,告诉靖哥,先去取得忠孝义三支神箭,再打巨人能事半功倍。”
不是离开这个家就活不了的“弱”。
只不过心里有更在乎的家人、从小养大的儿子、并肩作战的士兵们。跟他们的命比起来,十娘根本不在乎面子、自尊。
春风得意的小妾对她炫耀:“你在这儿还有什么地位,你有资格陪靖哥出征吗?”

她连一点嫉妒、生气的表现都没有,只记挂着:“那你会对靖哥提起这个计划吗?”

因为“不在乎”,一切攻击都仿佛打在棉花上。
与其说这是做母亲的智慧,不如说这更是做事的智慧。
能让一心给她使绊子的“仇人”帮忙传话,让天底下最刚愎自用的丈夫和儿子接受自己的计划。
这样的十娘,什么事儿办不成啊?
另一个气人名场面——十娘给世外高人云中子做苦工。
起因是小妾柳琵琶大闹道观,不仅杀了云中子养的莲藕人,还采走了不少珍贵药材。
道长扬言要“决战李靖,血洗陈塘关”。

为了李家和陈塘关的百姓,殷十娘大包大揽下了一切责任。
气人吗?可太气人了。
不仅要每天做苦工,还要渡自己的仙气给那些小莲藕人,就为了让道长不找自己那个倒霉丈夫的麻烦。
但担责任归担责任,十娘可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小媳妇。
于是生生跟云中子玩了半个月的“猫抓耗子”。
日常找借口偷懒——今天只能吹10口仙气啦,你想让我多吹也没有啦。
或者想办法告假——我能不能回去通知我儿子一声……(云中子:决战李靖,血洗陈塘关!)……不回去不回去,他这个年纪也能照顾自己啦!

后来云中子看她可怜,决定把这账一笔勾销。
十娘撒丫子就跑掉了,生怕对方反悔再给自己抓回去。
看似每天软弱可欺、都在赔笑的十娘,就这样做成了很多事情。
比如找到当年被迫丢弃的儿子,保护他、教导他,并最终让叛逆的哪吒接纳了自己。
从高人处求得复活哪吒的办法,为他建庙塑金身,金身被打碎后又借莲藕帮哪吒复活。
尽管身边的男人们个个冲动任性,还总自我感觉良好,但她照样带着他们打下无数场胜仗。
《请回答1988》里宝拉那段很有名的台词,曾经我只理解了母爱的部分。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比其他自己,他有更想守护的,那就是我。”
但如今越来越开始认同后半句,那说的是妈妈的“韧”与“强”:
“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所以妈妈很强大。”
03
让她断情绝爱,那不就成李靖了吗?
十娘并非永远没有脾气。
只要她想,就能笑里藏刀地把欺负自己的人怼到哑口无言。

只是在她心里,永远都有比争一口意气更加重要的事情。
看起来最卑微,是因为最重感情。
哪吒打死龙王三太子,她固然为儿子闯祸担忧,也为三太子心痛。
“都是爹生娘养的,你凭什么要打死人家?”

甘愿受辱也要献计,担心的不只是自己的丈夫、儿子。
“这些士兵都只是年轻的孩子,不能白白送了性命。”

她大可以像李靖一样,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名声和前途,主动要求将闯祸的儿子斩首。
但她做不到,就像没法对陷入困境的李家见死不救一样。
观众痛骂李靖是忘恩负义的大渣男,但那也是十娘曾同生共死30年的丈夫。
帮李家不是因为离不开李家,只是希望曾经的家人能过得好。
但当到了不得不恩断义绝的时候——
最难受、最害怕放手的人,绝对不是她。

剧中殷十娘哭了很多次,绝大多数是为了哪吒。
但让我最心里不是滋味的,却是另外两次。
一次是哪吒的军队跟李靖在战场相见,施计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在帐篷里庆功时,十娘比谁都还眉飞色舞。

但等到其他人都离开,她笑着笑着却哭了:“靖哥以前也是文韬武略的将军,现在落得没裤子穿,没裤子穿……”

另一次是她重回朝歌,发现金吒木吒因为遭人陷害,被李靖当街痛打。
但因为身份敏感,十娘无法现身相助。

回到旅店之后,她内疚担心到饭都吃不下,躲在房间里默默垂泪。
尽管在自己受欺负的时候,这两个儿子并没有为她说过什么话。

这是软弱吗?我不这么看。
非要说的话,可能是不够冷酷、不够狠心,不够自私自利。
这也是提起“妈妈”这个词,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心疼的原因——总是在主动或被动地,承担更多的责任、负担、情感、眼泪。
一开始是社会的要求,后来又成了很多人对自己的要求。
那块名为“家庭”的石头,背上了就从没放下来。
但偏偏是这样的中国母亲,又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物种。
即使带着如此沉重的负担,但她们却依然能走得很稳、很好。
还记得苏敏阿姨吗?
那个56岁驾车“逃离家庭”的女人。
即使潇洒如她,出逃的前提也是她已经带大了女儿,又替女儿带大了外孙。
“我已经履行了全部的母职。”

前面那位刘女士,在经营公司前做了很久的家庭主妇。
因为儿子患有先天性耳疾,需要专人照顾。
等儿子病好了接手公司,她又回去照顾残疾的丈夫。
就像家庭里的一瓶沉默又好用的万金油。
近几年来,舆论场上最爱鼓吹的是“致命女人型母亲”:要断情绝爱,要独自美丽,要睚眦必报。
于是那些背着家庭往前走的女人,顺理成章被认为“软弱”“自作自受”。
但对妈妈们来说,成为“致命女人”大概才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
把石头丢开,远远比捧着它走来的轻松。
她们只是不忍心,无论是不忍心抛下自己经营的生活,还是不忍心抛下身为子女的你我。
与其自作多情地劝她们“勇敢点”,倒不如认清自己正是母亲枷锁这一事实。
告诉她们,“责任”并不是人能在社会中拥有的唯一事物。
“妈妈没必要再对长大后的我负责,用你的强大去追寻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