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沙漠谜团大盘点:罗布泊,海市蜃楼这些常见吗

2021-11-23 13:06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亦作“沙幕”,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近代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储藏。沙漠少有居民,资源开发也比较容易。沙漠气候干燥,它也是考古学家的乐居,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沙漠未解之谜之罗布泊

罗布泊以前湖水丰盈,植被繁茂,是一个世外桃源,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在28年间罗布泊大量湖水消失,要知道罗布泊存在了很久也没有干涸过的记录,却在28年间彻底干涸了,让人不禁要问湖水都去哪了?

彭加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先后3次考察罗布泊,第3次考察时因科考队缺水,独自一人外出寻水而失踪,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未果,至今其不知道彭加木是怎样失踪的。还有一些其他失踪事件也与神秘的罗布泊有关。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

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那么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概是1957年到1962年之间,当时罗布泊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一些青年前去淘些古物,后来这些青年行为异常活跃,最后全都筋疲力尽而死,验尸后发现他们身上中了一种未知毒素,可能是因为食用了某植物才使这些幸存者发疯。

后来科考队前去罗布泊调查,但是却出乎人的意料,科考队找到了古城遗址,竟然却再次发生了事故。他们去了哪里?遇到了什么?

沙漠未解之谜之沙漠洪水

沙漠气候非常干燥,雨水也是非常稀少,即使这样沙漠也会遭遇洪水,塔克拉玛干沙漠洪水形成的原因就是下了好多天的暴雨,沙漠地区的土壤和我们常常见到的土壤不同,它的排水能力差,固水能力也很差。短时间的暴雨不但不会让当地土壤含水量上升,还会因为水量过多导致水土流失,形成洪涝灾害。还有一点就是平常干的河道会很快充满水,也容易引发洪水。

在气候异常情况下,当沙漠上空有大的降雨天气系统“经过”时,偶尔会遇到其他气流的“阻截”而放慢前进速度,或干脆停滞不前,从而将云中携带的大量水汽以降雨形式倾泻到沙漠地面上来。

沙漠未解之谜之海市蜃楼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下现蜃景。

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只是一场幻景。

沙漠未解之谜之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首先是由风蚀柱变成的。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故称风蚀柱。它可单独耸立,或者成群分布。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

沙漠谜团大盘点:罗布泊,海市蜃楼这些常见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