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言哲思 | 大闸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2023-01-04 12:03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宗守云

 

有一个做微商的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有客人问我:“大闸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我说:“大闸蟹今年这么贵,不能和朋友一起吃。”哈哈!大闸蟹今年真的要涨价,你们赶紧买!

 

这里的客问主答很有意思,客问“大闸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的预期回答是大闸蟹不能与某一食物一起吃。而主答是“大闸蟹不能和朋友一起吃”,这就造成了反预期的表达效果。这种反预期效果虽然和疑问代词的使用有关,即客问的“什么”是问物,而主答的是人,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一起”的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客问的“一起”语义指向动作的承受者——受事,主答的“一起”语义指向动作的发出者——施事,正是“一起”在问答中语义指向不同,造成了反预期的表达效果。
 

语义指向是指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另外一个成分有关联,两个相互关联的成分不一定是紧邻在一起的。在句子成分中,状语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义指向,例如:

 

阿Q默默地画了一个圈。

阿Q慢慢地画了一个圈。

阿Q圆圆地画了一个圈。

 

上述各句中状语语义指向都不相同,“默默”语义指向主语“阿Q”,“慢慢”语义指向谓语动词“画”,“圆圆”语义指向宾语“圈”。
 

动结式短语是汉语语法中比较特殊的结构,先秦汉语和英语中都没有这类结构。动结式短语中的结果补语,语义上可以指向不同的语义角色。如“切累了”“切碎了”“切快了”“切钝了”“切坏了”,这些动结式短语句法层次都相同,但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同。“累”语义指向“切”的施事;“碎”语义指向“切”的受事;“快”语义指向“切”这个动作,意思是越切越快;“钝”语义指向“切”的工具,一般情况下指刀具;“坏”语义上既可以指向受事,如“把苹果切坏了”,也可以指向工具,即“把刀具切坏了”,因此“切坏了”是个歧义结构。

语义指向是一种语法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来弥补层次分析法的不足。有些存在歧义的结构,层次分析法是无能为力的,而语义指向分析可以分化歧义结构。比如,“小明最喜欢奥特曼”是一个歧义结构,程度副词“最”语义指向不同,意义也不同。如果“最”语义指向“小明”,意思就是“在小明所在的特定群体中,小明最喜欢奥特曼”;如果“最”语义指向“奥特曼”,意思就是“在小明喜欢的所有对象中,小明最喜欢奥特曼”。

回到“一起”的语义指向问题。侯学超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把除了方言用法的“一起”概括为两个意义,一是“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同地地进行或发生”,二是“表示将两项或两项以上事物合在一起进行、处置”。前一个意义“一起”语义指向主体施事,例如:

 

张三和李四一起下棋。

老师和学生一起吃饭。

 

后一个意义“一起”语义指向事物,一般是受事,也可以是工具或其他,例如:
 

 

刀子和斧子一起使用。

房间和院子一起打扫。

 

“一起”语义上不论是指向主体施事,还是指向事物,都是前指性的,即“一起”总是指向前面的成分。在文首的客问主答中,客问的“一起”语义指向受事,主答的“一起”语义指向主体施事。由于问答的“一起”语义指向不一致,从而形成反预期的表达效果,这说明语义指向具有造成反预期效果的话语功能。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1期《语言哲思》栏目。)


语言哲思 | 大闸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