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康小北街:偶遇“顾氏民居”

2022-07-09 11:05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2018年9月22日上午,参观过文安楼,我和家人步行前往汉江公园。经过小北街,快到江边时,偶然看到一座写着“顾氏民居”的清代古建筑。2004年5月26日,它被汉滨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条小北街在安康老城东北隅,虽然道路狭窄,但是安静优雅。顾氏民居位于街道东侧,与周围其他老建筑相比,显得大气磅礴,青砖灰瓦,古朴凝重。目前,这处建筑是安康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最具江南特色的古代民居。

 

顾氏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历经百年,风采依旧。1983年,安康发生特大洪水,老城遭受灭顶之灾,到处都是一片汪洋。顾氏民居紧邻汉江,洪水先将这里淹没,决堤时的狂潮反倒没能摧毁这座全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结果,在洪水中浸泡了两天,这处古建筑安然无恙。

 

大门上方“顾氏民居”四字下面,遮挡着石刻匾额“大元德”三字,两侧的对联写道:“前庭民国初年建共和伊始,后院满清同治存王朝未结。”由此可见,这处建筑分为前庭和后院两个部分,后院为清同治年间保存下来的老宅,前庭是民国初年才扩建起来的新宅。


 

相传,居住在这里的顾姓人是“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顾炎武的后裔。1645年,清兵南渡长江之后,顾炎武不向清政府低头,远离故乡江苏,来到陕西游历。晚年,顾炎武在渭南华阴买下五十亩土地,在那里垦荒和生活。

1870年前后,中国陷入战乱,遭遇连年灾荒,渭南颗粒无收,有一顾姓少年,跟随逃难队伍来到安康。后来,在当时大北街的徐家行栈“广义隆”里当学徒,当时做山货生意的人颇多,“广义隆”名列八大最为气派的商行之一。 

顾姓少年聪明伶俐,为人厚道,颇有经商天赋。几年之后,徐家掌柜便将大姑娘许配给这位少年;几经辗转,他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纯厚堂,经营漆、麻、耳、倍等。因此,走进“顾氏民居”的大门,迎面可以看到一块匾额:顾纯厚堂。


 

大院内部昏暗,空间布局紧凑,生活气息浓郁。经过重新改造,作为餐饮场所,这里已经对外开放。在大众点评、百度糯米和美团网上,都可以看到“顾氏民居”的团购菜单,成为品尝安康特色美食的好去处。

整个院落坐东向西,红灯高悬,喜气洋洋。二十根高高的柱子,支撑着两道凉亭和楼下五十余间房,四周高,中间低,此乃“四水归堂”。扶梯登楼,曲廊环绕,门楣、窗扇、栏杆、屏风无不雕刻精美,并且大多为朱红色,具有典型的江南徽派建筑风格。

 

这里悬挂着很多老照片,讲述了安康曾经的历史。其中,许多照片都是由来自挪威传教士拍摄,以尤汉森牧师最具代表性,他是谁呢?1898年,尤汉森出生,年轻时就读神学院。1928年,来到安康传教,他用照相机拍摄下这里的民风、民俗、民情,最真实地记录下当时的社会现状。


安康小北街:偶遇“顾氏民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