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加法运算定律》

2023-04-25 13:57 作者:易公教育王老师  | 我要投稿

来源:易/公/教/育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 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 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一-讨论--概括 --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堂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日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能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交换率。(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 1、谈话引入。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新授 1、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黑板上问题。 2、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规律。 问:(1)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了吗?(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 (3)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揭示定律。 问:(1)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加法交换律) (2)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3)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4)交流反馈,然后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板书:a+b=b+a (5)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5、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规律。 (1)比较:88+104+96 88+(104+96)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O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如:(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 如:(△+☆)+O=Δ+(☆+O) (a+b)+c=a+(b+c)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日了然? ②这里的a b、c可以表示哪些数? 6、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问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最后还归纳出了研究方法,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四)、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五)、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2、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 说板书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 a+b=b+a  (88+104)+96=88+(104+96)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a+b)+c=a+(b+c) 本节课板书力求简单,大方。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说教学反思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加法运算定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