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者:内存性能特化&知识点科普

内存性能提升这东西,与其说是提升游戏性能,不如说是提升系统性能间接性提升游戏性能
我会先介绍内存超频的各种常识,到最后也会简单介绍些入门超频,尽可能是简化到一教就会,所以我会先把重要的事都先交代完,看不懂也没关系,过完后面的入门超频实践过之后再看一遍还能再进阶一次。
先介绍au和iu俩家上的区别,首先au是使用的if总线,成就了锐龙,对比iu特点是能够堆很多的大核,但缺点则是非apu系列,访问io需要跨die走基板,就以基板的速率来说,会造成极大的延迟,也就导致了内存效能的低下,有关au的内存效能介绍,可以参考

因此,5000系锐龙的内存频率是3800封顶,还和体质有关,体质较差的只能3733频,而像我手中的5800x是大雷,3666即是上限,所以在测试视频里最高就开3600频开始压时序:

而7000系的锐龙,则是视频所讲,理论6400频为上限,那么普遍体质就是在6200频了,所以在市场上能选的xmp,6000c30为最佳,内存超频已经和锐龙无缘,索性,有5600x3d,5800x3d以及7800x3d等x3d系列,大三缓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减少内存交互,大幅缩小了该短板,iu倘若要和x3d系列的比,除了依赖自身强大的单核能力,还需要进行超频才能持平。
iu很强,但在优化差的游戏上,远不如au的x3d系列,这个事实得认,但完全没辙吗,这里就要提内存超频了,只不过,也有几点要注意,内存超频会涉及几个电压,其中sa电压,在非k的CPU里会被锁住,也就意味着,像12100,12400等等这些没有带k的CPU,在ddr4内存至高到3200频,剩余的体质性能就只能用于压时序了,ddr5虽然比较松,但也有锁,一样无法超频,因此非k的iu里,不在此篇范畴。

au需要注意的就是那些上限,内存超频毕竟是iu的主场,所以接下来讲得较多的更多的是偏向iu,参数上的选择在上限允许的前提下才可以套用在au。
首先,clo在单开的环境下,内存的带宽是基本足够的,哪怕你是d4的2666双通,超频虽然有提升,但频率本身不如时序提升来得大,而多开时,就会反过来,频率的提升远大于时序,毕竟时序消耗的体质性能较多,能压的范围却很小,虽然压了时序,也能变相提升带宽,但不如直接提升频率来得快,其实就和数学货车一个道理,一趟载多少,往返有多快一样。
DDR4主单开DDR5主多开
而在单开的时候,考虑到现在技术水平,优先考虑时序的情况,最好是玩ddr4,以cl14-14-14-28为底,颗粒能支持的频率在哪个范畴就定在哪即可,只不过这个时序一般也是要特挑才能做到3600c14-14-14-28,而BV1iz4y177Sk视频中测试的内存,还是前年金条入手的不明颗粒,基本是属于拉满了,只能做到3600c16-20-20-20的成绩,而3600频是远不够四开用的,9个视频里可以看出,CPU单核总是会有点余裕,就是内存带宽跟不上的情况,至于为什么我会觉得是内存问题,网上却没人提过,这个后面会提。也就是说除非你使用三星的特挑Bdie,基本是au和iu众生平等,单开都是开到3600就差不多了。
而多开的时候,尽可能以频率为主,ddr5的效能是远高于ddr4的,这时iu和au就差距明显了,在ddr4,iu是以4000频作为低限最优,时序自然也需要压,但只要不超过c15都是优秀的,具体能到多少,这是看CPU体质,主板,内存颗粒体质三者的,而不是只看一个内存。而ddr5,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au用6000频即可,在市场提供的xmp,6000c30就是上限兼甜点了,而iu则是6400c32为甜点频,但多开所对应的频率多少是最好,这我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个人财力有限,iu我只玩了d4的特挑,d5目前我只有7800x3d,且d5的超频比d4要复杂得多,接触尚浅,就不丢人了。
在翻阅大量资料,还有一个星期的超频体验下来,我是发现网上绝大部分人根本就没在意过主板这个因素,测评up想带舆论简直不要太简单,比如说什么13600k薄纱7800x3d之类的话,然后内存用最好的,主板用最好的,能够无限放大iu的优势,而这些条件对x3d的提升,有,但非常小,毕竟本身就是靠着强大的大三缓,内存超频这些收益,除开本身差得很的内存效能,还有着其本身单核较弱的各种因素,边际化了收益,这不就是个绝佳的控评手段么?
理由很简单,iu的环形总线,已经把主板的效能,从简单的满足供电即可带到了影响最终性能的一个高度

正如视频所说的,除了b板z板以外,如果你想要得到良好的内存超频体验,不只是不能用z690,还不能用低于2k的z790(帮主那种卷王得另算),毕竟z690能支持的到频率上限有限,没法完整发挥出内存颗粒的性能,这我就突然能理解了,那些上万块的主板,到底是优秀在哪,确实不是俩三千的主板所能比拟的。

内存超频参数
这方面我毕竟是只学了我所需要的部分,clo用不到部分并没有太多深入,毕竟学习成本有点高昂,且网上有很多货不对板的知识,也有可能单纯是clo格格不入,进行大量试错之后,我也整理了适合clo的内容。
首先是最主要的参数,平常提到的3600c14-14-14-28,第一个主参c14是指CL,第二主参14是指tRCD,第三个主参是指tRP,第四个主参tRAS,还有隐藏的第五个主参叫tRC,因为第五主参一般可以放得很宽,所以一般也不是会直接说,影响没有前四个主参大。
这些参数都可以下个cpuz查看,比如

这里所能得到的信息就是3600c16-20-20-36,第五主参61,以及2T,但不能确定是真2T还是GDM2T,如果需要知道是否是GDM(全面Gear down mode),可以下一个zentimings,下载地址:https://zentimings.protonrom.com/

GDM处显示的是Disable,Cmd2T显示的是2T就是真2T的意思,如果GDM显示的是Enable,那么不管Cmd2T显示为何,都是GDM模式
至于GDM,真1T,真2T的性能和稳定性哪个好,我是持不同看法的,正所谓的谈毒不谈剂量纯纯耍流氓,全参数在一致的情况下,真1T>真2T>GDM,但是,当你打算拉极致参数的时候,真1T非常难开,出来的极限参数远不如真2T和GDM,而2T和GDM,在GDM拉满极限参数之后,要开2T必须放宽时序,实际出来的效果,真2T还不如GDM,但也有弊端,那就是真2T只要跑TM5的压力过测,那稳定性就有保障了,而GDM,哪怕压力过测了,也有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反映在clo上的不稳定就是突然卡帧,闪退等问题。
正如BV1iz4y177Sk测试里,GDM虽然性能可以很高,但无一不是崩溃,即便是结算之后,但谁会喜欢打完掉线呢?而参数放得宽一点,又平平无奇,这还不如开2t,可以准确知道可以极限参数拉到什么程度。GDM的运行逻辑和真1T真2T不一样,GDM是分频,真1T是一个时钟期运行,真2T则是俩个时钟期,但是和别人探讨的时候发现,每个主板厂对GDM的定义都不一样,微星的GDM延迟相当于2.5T,而华硕则是和真2T没太大区别,所以就不做太多的概念赘述了。我个人是推荐2T起步,除非是像我测试视频里的特挑一样,连2T都开不了,或者GDM能压得很紧不报错,那就开GDM。

原本是经过大量测试后测了几个代表性的,但后来发现不如直接去测实际游戏来得有说服力,加上专栏不支持合并图...基本结论也和上面说的一样,之间的关系就像,给你100技能点,你要开真1T,每1点时序就要花费4技能点,真2T则是每1点时序花费2技能点,GDM则是每1点时序花费1点技能点,因此开GDM和开1T之间,极限参数下简直天差地别,最终出来的性能实际上你开哪种都是半斤八两,只是论稳定性,更建议开真2T。如果想要跑分自己的性能如何,也可以下一个ada64,或者直接下一个图吧工具箱里边集成的ada64。
图吧工具箱:https://www.123pan.com/s/ZF4rVv-EsR3A.html
如果需要测试超频后的内存是否稳定,就使用TM5,TM5:https://pan.baidu.com/s/1_k3Dw_R3y9Fox4ltelvesg?pwd=KNG4
注:只是下了还只是初始的,并不能测试,需要先打开TM5,然后点“load config&exit”注入脚本,选择根目录文件夹“bin”里的“MT.cfg”,重启后从5个测试项变成15个则完成注入。

如果出现了报错,可以参考该表进行对应调整


而在前面的测试里我就已经透漏了,内存性能成为当前的多开瓶颈,毕竟,clo是只吃单核,没有多核优化,一旦单核满足单开的120,那就是多开也一样满足,如果单开就卡,是否多开都没关系了,而显卡则是显存足够多少都行,只有内存性能是常规的每多一个游戏就多一份压力。那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呢?有,这也是我最近开始玩内存超频的契机,io性能。
有一次我在进行记录搬迁的时候,毕竟机械再没用,可数据的保存时间之久是公认的,所以隔一段时间就会搬一次记录以便长期保存

从图上可以看到,文件之多,容量却不大,可见小文件会非常多,非常吃4k性能,而机械硬盘并不没有4k性能的概念,是由磁头进行寻道进行记录,正如早期所说的,如果把聊天数据存在机械里,那么qq就会经常无响应,甚至卡到系统,游戏闪退。那么问题就来了,c盘是系统盘单独一个傲腾固态,d盘是国产固态,e盘是机械盘,d盘搬记录去e盘,卡最多是影响到d和e,为什么会连累到c盘系统和c盘游戏,并报错“内存带宽不足”呢
然后我找了网上大多测试,太多干扰因素,只能一一测试,再对比了其他文章内容进行测试,最终确定俩篇
io性能测试分析
https://www.cnblogs.com/yaoyangding/p/15740858.html
https://www.cnblogs.com/InformationGod/p/10847270.html


在执行过程中,系统是需要等待io指令的,而这意味着,CPU也会等待io结束才会有下一步动作,这也就造成了,系统瘫痪,但是在任务管理器的监控中,CPU的占用率缺不高于10%,没有任何一个单核的性能使用超过20%,所以并不是CPU繁忙,而是在等待io,就造成了CPU的无所事事,而CPU毕竟只是个电子回路的一个芯片,并不是人脑,所以不明白轻重缓急,系统要等待io,CPU没法提前做别的事情,就会出现,迁移大量小文件数据占用完了系统性能,明明CPU有余量却无法提供给游戏,最后导致游戏闪退。
基于此,我又找了相关io的知识:
io调度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358289
io基础视图
https://blog.csdn.net/qq_44774455/article/details/122426899?spm=1001.2101.3001.6650.7&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2%7Edefault%7EBlogCommendFromBaidu%7ERate-7-122426899-blog-89669166.235%5Ev38%5Epc_relevant_anti_vip&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2%7Edefault%7EBlogCommendFromBaidu%7ERate-7-122426899-blog-89669166.235%5Ev38%5Epc_relevant_anti_vip&utm_relevant_index=14
而在排除各种因素后,我缺乏最关键的一步测试,得出了俩个答案:
1、一个是内存,内存性能越强,越提升系统流畅度,也就是一直在笼统称呼的系统io,这个是有实测的,一旦开了g2模式,连鼠标移动都感觉卡顿,虽然不是直接和内存性能挂钩,但是内存性能可以影响到系统是不争事实,只不过g2卡顿这个没法直观表现在视频里,所以就不做录制了,这个自己主动开g2模式就能体验的事情
2、另一个就是io合并,io效率比cpu还低,但是CPU是需要等待io的,但这理论上只会造成卡,不会造成闪退才对,因此朋友给出的解释是,是io卡了虚拟内存,然后物理内存没用满Windows也会用虚拟内存的,虚拟内存存入的时候会占用io
为什么会卡最后一步呢,说来也好笑,我复刻环境却不再出现报错了,大概是上次报错已经有了日志文件,win系统已经自己给了规避方案,已经避免同样的报错情况出现,微软的优化,还是有点东西的。

DDR4内存入门超频教程
不管是au和iu都是差不多的,注意上限即可。不过小参的话,我就没法提供太多,至于ddr5,这个我的建议还是开xmp即可,毕竟本身就是甜点频,clo不像其他游戏对频率太敏感。
首先得先确认下自己的各硬件体质如何,内存如果不知道自己颗粒的话,但一般来说,除了特挑,其实差别不算大,别贪便宜搞到灰烬条子都是没什么问题的,然后是主板,虽然iu的b板和au和a板都支持内存超频,但是效能吧,一言难尽,所以尽可能是iu用z板,au用b板以上,iu的z板可以用千元价位的,但是不能指望超很高,能用z790就不用z690。
然后是准备工具,超频有几个软件是必须提前准备好的,上面都有放下载地址,其中CPUz,zentimings,TM5都是必要的。
接下来就是一步步的超频过程了:
进入BIOS开始前,先“载入最佳化预设”,其实也就是恢复出厂设置,如果会超频,也就不用看我这入门的了,这是为了避免之前有调过手动设置,直接开超可能会因为那一个参数直接第一步就报错。
然后先确定自己要超什么频率,au有着上限存在,3800封顶,还得是体质好,体质不好就好往下调,我比较懒,所以拿去对比xmp的区别,市面上有3600c14的xmp所以是只超3600,单开也够用了,多开的话,iu可以超4000起步,但必须是带k的iu才能往3200以上超。
决定好了频率,然后决定频率模式
在au里,要将FCLK Frequency选项的频率设置为你频率的一半,比如我内存倍频设置成了3600Mhz,那么FCLK Frequency就要设置成1800Mhz,然后UCLK DIV1 MODE设置为UCLK==MEMCLK,这些原理在开头的推荐视频里已经说过了。
在iu时,内存速度比率模式设置成100:100,虽然100:133最好,但不太适合新手操作,设置完比率之后,倍频设置为36就是3600Mhz了,同理40就是4000Mhz,如果选择的比率是100:133,那就是27倍频才是3600Mhz,自己敲计算器得到自己想要的频率,然后Memory Controller:DRAM Frequency Ratio要设置成1:1,也就是所谓的gear1模式,有的主板厂好像是有别的名字,如果找不到这个选项,可以找找是不是有别的地方是调整gear1模式的。
然后是GDM,iu方面这个有没有我不清楚了,更多是面向au方面了的,同一家主板厂位置都可能不一样,所以需要自己找,反正都不会离开内存方面的设置太远,全名Gear down mode,将其关了,如果之后开不了机再回来打开(我的特挑条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能开GDM),然后Command Rate选项开真2T,至于真1T就没必要了,浪费参数。
保险起见,先不要动时序,先去调电压,一般全名为DRAM Voltage,其他电压都不要动,就按主板的默认auto即可,每个主板厂放的位置都不一样,所以需要自己对应词条慢慢找,然后保存重启,看看能不能进入系统,如果不能,就有俩种可能,要么体质不行,频率太高了,要么电压给的不够。一般来说,3600频需要的电压在1.40v左右,4000频要的电压在1.45v左右,但因为之后需要进行压时序,需要给出冗余,一般需要往高了给,超到最后一步再缩电压,3600频的一口气给1.45v,4000频一口气给1.50v,但这里要注意,电压越高发热越大,所以非特挑的条子,健康电压都最好是以1.45v为上限,特挑的承受力较高,可以以1.55v为上限。
想要其他频率,可以自行看着调整电压,如果无法开机,要么降频率,要么拉电压,一般来说,没进行压时序,电压是吃不了那么多的,1.40电压给3600频都是过多的类型,毕竟我的3600c16-20-20-36压好了时序都才1.41v,因此一口气给高了电压,导致无法开机了,那就将电脑断电,然后抠出主板电池等待10分钟,再把主板电池安回去,开机,BIOS就会被重置为出厂设置了,如果是支持一键清空BIOS的那就更方便更省时。清空BIOS之后就把频率往下放,连带着前面的分频都要重新设置一遍,包括GDM。
成功开机后先去打开cpuz的内存部分,北桥频率=内存频率,就说明设置正确,如果是倍数关系,那么au就是UCLK DIV1 MODE设置错误,iu则是Memory Controller:DRAM Frequency Ratio设置错误。然后指令比率(CR)显示的是2T,那么就是真2T了(前提是关了GDM)
接着回到BIOS,准备压第一个主参数,cl值,因为当前颗粒基本没什么变化,所以一般来说,标条都是3600只能压到c16,特挑可以压到c14,往上的话,标条4000没怎么试过,毕竟不稳,特挑则是4000c15,具体能压多少,看自己硬件的体质决定,我只是提供参考少抠几次电池的时间,要不要继续压看自己能不能抽到大雕条子了,然后就是重启,如果不能开机,就重复之前的步骤,清空重设,然后时序放宽,往上+1。如果过测了,看自己想不想压极限,差不多了就开始第二个主参,想继续压就-1重启,直到无法开机,就清空重设,返回到能开机的那个数值。开机后,就先进入系统,先用TM5跑一轮压力测试,看是否能过测,如果报错,那就是不合格,还得放宽一点,1点1点调,16不能过就17,一般能开机的情况,也就最多+1就过测了,如果+2+3都报错,就该考虑是不是电压之类的关系,或者单纯没法超频。
一般情况下,第二个主参数都不会比第一主参数低,另外,第二个主参数要和第三个主参数一致,所以测时序的时候,是第二和第三同时测。如果第一主参数是c16的话,第二个主参数一般就是在18~20左右,如果是c14的话,一般是15。测试方法和上面一样,一个个测,无法开机就清空BIOS重来,过了打开TM5跑一轮压力测试,如果能过,就正常,如果不能过,还得再放宽1时序,注意,要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同时调,调完再跑一轮压力测试,反复到通过为止,如果+2+3都不能过,也可能电压不够或者单纯不能超频。
第四主参数则是第一主参数+第二主参数的和再加0~6,可以高出很多,但不能低于他们的相加之和。如果第二参数是勉强过测的,一般要加3以上,比如我c16-20-20-36,由于19是勉强过测的,那么20就是稳定过测,这种类型缩到极致的16+20=36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我用的是c16-19-19-38,就需要拉高第四主参数了,也就是16+19+3=38。从第四参数开始,只要不低于第一和第二参数的相加之和,电压足够的情况下,一般都能开机,然后进入系统,用TM5跑一轮压力测试,报错就放松时序,过了就调下一个。
第五主参数则是第二主参数+第四主参数,可以高出很多,但绝对不能低于相加之和,因为这个参数影响较小,所以自己看着改就行,如果TM5报错,那就2点2点的放松,没必要再只调1点了,但拉20点还报错就考虑松前面的时序。
试到这里,基本的主参数都完成了,剩下的,小参虽然也会有提升,但不算很高,大概是5%左右的提升,小参的话,可以在网上抄作业,基本上确定好了主时序之后,小参都是大差不差的,因为,极限超频的情况下,同一款主时序是不会匹配到特挑专用的小参的,所以只要能对上非常相近的主时序,别人的小参是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过来用的。
如果想自己微调的话,也可以参考以下视频

本篇知识点比较多,没办法一言俩语就说清楚,经过整理后进行逻辑思路整理只能做到这种程度,没法再进行细致的排版,同时我是以实践出真知为理念,基本都是先测后结论,类似ddr5方面的超频,我知道更为复杂,且没有亲测做过细致测试,所以没法提供有效帮助,若文章有错也欢迎指出,但谢绝无实测或者有力证据的杠精,至于为什么会这么说,可以参考遇卡就结论说显卡不行的人,拿出像这种类型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