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的头脑
信息社会比任何时刻,更需要保护自己的头脑,始终清醒地保持独立思维。这份清醒让我们远离垃圾信息,形成快速甄别数据的能力。这对于科研工作尤为重要。举个例子,来自计算老司机交流群,是关于催化的:

早上收到这个问题,我心欢喜:在读研究生,能以非常求真的态度去重复文献数据,而不是选择简单引用和盲从!高赞,而且我承认比我读研期间的表现强,因为我过去就因为不加辨析的引用文献被指导老师指出来过。
令人警醒的是,这不是偶然。在我最近的贴文“101篇已发表论文被质疑打马虎眼”中,就生动体现了很多文献数据的不可尽信之处。此前挑选C3N4做为例子,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明星材料,而对其光催化的核心指标存在错误,想想挺可怕的。回归催化问题,若能秉持坚守底层基本物理概念,而非关注论文是谁发表在什么顶级期刊上这类场外因素,也许会有帮助。
辩证地讲,在学习中批判,不轻信,保留独立思维,这恐怕就是守心如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