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转眼就要开学,一部小说让老师直面开学。

课代表来了,希望大家帮忙顶上去。视频总结+详细笔记!
━━━━━━━━
总结:1、作为老师,应该不断的去学习追逐理想的老师模型,另一方面也可以突破对于老师的刻板印象
2、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老师,因为人工智能是无法进行价值判断,更无法让你摆脱孤独,你越沉溺于与人工智能的交流。也许你就越失去真实的交流能力,会变得越来越社恐与孤独。
3、作为老师,也许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传输,而是在陪伴中进行价值意义和智慧的创递,以微小的力量延续人类的文明,人生的意义是在人生智慧。
━━━━━━━━━━
目录
一、什么是老师?
二、读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有感
三、人工智能可以取代老师吗?
一、什么是老师
哲学上有本质先于存还是存在先于本质的争论,什么是老师?
1、如果本质先于存在
那么还是有一个理想的老师模板,不断的去学习,去追逐这样一个模板,就是成为好老师的过程。
2、如果存在先于本质
那么也就无所谓理想化的老师榜样,自由的人可以自由的突破一切既定刻板的老师模板。万事师表,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他只是虚伪的自我安慰。
那么按照这种观点,老师就没有定义,无论如何做老师都只是个体的自由选择,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当然你要勇敢的承担责任。
3、罗老师观点
我只能搁置争议,认为两者都有道理。
一方面直觉告诉我,还是有理想的老师模型,学为人师垂范百世是值得敬仰的。如果失去了奔跑的目标,这其实比西西弗斯都可悲。西西弗斯至少还是想往山上推动巨石,而不是没有方向目标的一顿乱推。
但另一方面,对于老师的刻板印象,他其实也是可以突破的,穿着睡衣去上课的老师可能会是爱因斯坦,教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去写文章的老师,也未必就没有师德。
二、读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有感
故事的前半部分发生在大西北偏僻的农村,贫瘠的黄土地孕育了这里贫瘠的思想。村民们愚昧、落后,把扶贫送来的生产设备卖了,全村大吃了两顿;把地卖给重污染的工厂,还沾沾自喜卖了个好价钱;把校舍的掾子木拆了,用来修村头老君庙:一年穷到头了就等着县里的救济……如此的穷山恶水、无知愚民让人感到没有指望,主人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任教,他只有初中文化,却有着与愚昧村民作斗争的勇气,有着资助学生的善良,有着带病上课的坚毅,有着留在村小的坚持。可奇迹并没有发生,即使是在小说里也没有发生,他死了,默默无闻地死了。
故事的视角转到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银河系里一场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碳基文明取得了胜利,并将在银河系第一旋臂建立一条隔离带,摧毁隔离带中的大部分恒星,以制止硅基文明进入银河系中心区域。碳基文明的舰队来到了这一区域,他们将对这里的文明进化程度进行甄别,以避免摧毁具有高级智慧的碳基生命。人类正是一种碳基生物,我们的地球正位于银河系第一旋臂。舰队发现了地球,东半球的夜晚,他们随机选择了黄土地上的一群孩子进行测试。在同一个宇宙,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化学式都是共通的,因为它们就是这个宇宙最基本的构成。当某种生命能掌握这些定律时,说明他们已进化到一定程度,能创造出高级文明。
主人公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时,想尽快将自己有限的学识倾囊相授,他并不是一个高明的老师,却很固执,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也要背下来。那个夜晚,正是孩子们背下的三个牛顿定律让他们通过了文明进化程度甄别测试。飞向太阳系的奇点炸弹转移了方向,地球文明逃过一劫。
这引起了碳基文明的好奇,他们开始研究人类,惊讶于人类这种生命体没有记忆遗传功能,惊讶于人类的交流依靠每秒只能传递1~10比特率信息的声波,惊讶于人类在如此低效率的知识传递方式下竟能创造出伟大的文明。他们发现了一个专门负责在两代人之间传递知识的群体——教师。
正是教师让文明薪火相传,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蒙昧的乡村,他们充当一个媒介,连接着过去与将来,连接着懵懂孩童与科学殿堂,连接着脚下的黄土地与头顶的浩瀚星空。但他们是如此的脆弱,电脑之间的传输可以大于10 m/s,而人类通过教师这种媒介传递知识的速度只有10 b/s,这样的连接如一根细丝拉动历史的车轮,在几千年的漫长日夜里不断前进,越过胡夫金字塔,越过雅典神庙,越过蒸汽火车,越过阿波罗11号。
在那个无声而壮阔的夜晚,所有人类都应该感谢这位乡村教师,在知识的荒野,他用蜡炬成灰的信仰、蚍蜉撼树的悲壮传递着文明的火种。黑暗里一方小小的角落被照亮,扭转了毁天灭地的命运。而这一切发生的悄无声息,时间、空间没有掀起一丁点波澜,天亮后地球照样在转,村民们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孩子们没有了老师,或外出打工或去更远的乡里上学。
三、人工智能可以取代老师吗?
1、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有点杞人忧天,因为人工智能是无法进行价值判断的,他无法真正的回答电车难题,也无法告诉你前女友和现女友一起掉到河里该救谁,他更无法让你摆脱孤独,你越沉溺于与人工智能的交流。也许你就越失去真实的交流能力,会变得越来越社恐与孤独。
2、知识与信息的优势并不一定会让人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很多时候人们占有的信息越多,越不会进行选择,甚至一旦选择,往往做出的都是最坏的选择。
3、作为老师,也许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传输,而是在陪伴中进行价值意义和智慧的创递,以微小的力量延续人类的文明,人生的意义是在人生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