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作|深陷时代漩涡与命运对话——《陆犯焉识》读后

2023-02-12 19:02 作者:方方和面面的故事  | 我要投稿

成长在上海大户人家的陆焉识是一个典型的阔少爷,父亲去世后,他是庞大家业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年轻的继母冯仪芳却面临被退回娘家的尴尬境地,是年幼的焉识在关键时刻挽留住了她。逃过一劫的冯仪芳为了巩固地位,软硬兼施,在陆焉识赴美留学前设法将侄女冯婉喻嫁给了他。陆焉识智力超群又多情善感,对可怜的女人(在他看来,天下的女人都是可怜的)怀有强烈的保护欲,因此在看破这桩婚姻背后的精心算计后还是默默接受了继母的安排。 几乎毫无牵挂地赴美以后,陆焉识过着花花公子式的逍遥生活。天资非凡的他取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当上了教授,但书生气十足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使他受到日益严重的迫害,直至流放西北荒漠改造二十年。在边地非人的生活条件下,陆焉识开始反思自己的前半生,确认了对婉喻的爱意。当度过浩劫的他回到家,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他再也找不到自身的位置和生活的意义。 《陆犯焉识》被改编成了电影《归来》。和严歌苓别的被改编成影视的作品一样,从她的作品不难窥探到某些贯穿始终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关怀,作者对人生、命运与时代的思考尽显笔下。无论是《小姨多鹤》里的竹内多鹤,《金陵十三钗》里的“十三钗”,还是《陆犯焉识》里的陆焉识,他们都深陷时代的涡旋里,自觉而不自愿地完成一场与时代命运的对赌。 关于时代,很多人做出过有意思的判断。电影《小时代》的名字让我思考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里。鲁迅说:“所谓大时代,是一个非生即死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他生活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通常情况下,作为平头百姓,我们不太习惯思考类似的问题,而关心养儿育女挣家产问题,境况有时和“小林家的一斤豆腐馊了”这样的小事很有关系。芸芸众生在不断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对话。 大多数人在时代面前会感到无奈,因为无法选择被时代裹挟的命运去往何方,像极了小说主人公陆焉识的一生。与时代的对赌,输赢或许我们无法决定,一己之力更难以改变时代走向。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大悲大喜,我们能做的只有持守信念和责任。无论命运如何,时代大小,我们总要带着些理念生活。作为旁观者,似乎禁不住为陆焉识的人生悲剧唏嘘不已。可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恰恰是,无论输赢,抗争是值得的,持守才能给人生一个交代。金庸曾留下一句话: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这便是对真心的持守。古今中外,许多人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我想,时代无对错,好坏在一时一代的生民能否肩负其各自身上的责任。只要我们守护好真心和责任,当离开这个世界时,无论输赢,心中坦然。 有人评价严歌苓的写作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这自然可以理解为对其作品深度的肯定性总结。乍看到这样的评价,我会下意识联想到另一位女作家李碧华。李碧华在《生死桥》里塑造的三个人物从各自的平凡世界出走,阅尽繁华,终于苍凉。出走半生,仍可归来,时间却永无倒流的可能。即使回到原点,也再难见到如初的风景,岁月回头只镌刻下几缕苍凉。苍凉其实是人生力量的积蓄,是黄昏的美,是历经苦难后的平静。因为确信人生从此不会遇见再大一些的风浪,只剩下云淡风轻,只需叩问真心,不必向外求索。 繁华也好,苍凉也罢,勇敢坚强的心灵足以承受时代之重。当读到主人公作为劳改犯在西北大漠的艰苦生活,我想起了《洗澡》(杨绛著)和《故国人民有所思》(陈徒手著)里主人公的痛苦经历,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没有丧失思考的尊严,没有放弃知识人的独立精神。当他们度尽劫波,也许像《灵与肉》(张贤亮著,后改编为电影《牧马人》)里的许灵均一样,青春不在,但问心无愧。 载《黄石日报》2019年5月13日

旧作|深陷时代漩涡与命运对话——《陆犯焉识》读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