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皇城贱人/大太监们的那些事儿】牛家宝树,黄龙舞空

2020-05-02 06:03 作者:三风子改  | 我要投稿


要问这天底下哪儿最有贵气?甭问,是个人都知道皇宫里头最是雍容华贵,最是贵气逼人。那可不,宫里头凡是都讲究个地道,床得是金丝楠木,菜得是珍馐佳肴,茶得是御品贡茶,就连马桶盖儿保不齐都是金子打的。

那叫一个地道!

但宫里虽样样都好,却也有一种人最是卑贱,何人?

太监。

太监者,大也。何故?缺了下面那一“点儿”也。可您猜怎么着?正因为缺了那二两肉,太监们闹出来的笑话,传出来的丑事,那真是个顶个儿的奇,个顶个儿的怪。

今儿赶巧了,您要是想听,那我就给您讲讲。

哎,这位爷说了,故事总得有主角儿啊,皇城里头太监比苍蝇都多,您这故事谁是主角?

咱们这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三位:羊道,牛道,猴道。他们仨都是晚清时期的太监。

羊道自幼入宫,如今在一众太监里资历最老,是宫廷的大总管,专门伺候慈禧老佛爷,与当时的李莲英小德张等人旗鼓相当;

牛道家境贫寒,年少时因父亲滥赌被卖到宫里净身,但为人机灵,竟然混成了羊道的干儿子;

猴道出身显赫,只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被卖进宫里还债。

而有了他们仨这么一搅和,大清这摊本就稀里糊涂的浑水更是波澜四起,恶臭不堪。

这正是:

皇城贱人怪事多,

胯子京腔混吃喝,

吃啥都说真地道,

拉屎也竖大拇哥,

丑态百出众生相,

醒木一拍,我这就给您说一说。

牛家宝树

树上结南瓜,

海带后海抓,

公公家里多奇事,

原来扯蛋瞎几把,

这是四句定场诗,先给您说在这儿。

世上啊,从来不缺奇人奇事,今儿咱也说一个。

您说那老太监,原来宫里的二总管牛道牛公公家的树奇不奇。什么都能结,什么都敢长。牛公公吃饭,不管什么食材一准儿说是“姆们家树上新摘的”,可这“姆们家的树”又是什么树?甭说您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啊。

等问了几个老百京的爷儿,才知道这树大有名堂,得从西太后那儿论起。

当年慈禧老佛爷控制光绪小皇帝,独揽大权垂帘听政,一时朝中上下人人费心巴力,搜罗奇珍异宝讨好那老娘们儿,以求富贵荣华。可老佛爷又是何等人物?这天朝的玩意儿老佛爷指定是看够了玩儿厌了。

可也偏有这心眼儿活泛的,比如正白旗的荣禄大人,竟花下重金托租界洋人从海外运来一株宝树。这树可厉害了,听说是古希腊神庙撤硕旁边的一棵橄榄子树。但凡吃食如瓜果蔬菜,乃至鸡鸭鱼肉,你想什么它结什么,都能从树上头长出来。

您说这树奇吧,更奇的还在后头呐。可这树百年生千年长,早就有了灵性,它认主儿啊,谁把篮子埋树下边儿就听谁的。可慈禧太后西佛爷又没篮子,这可咋整?荣禄在地上打滚儿打了三天三宿,想出个法子来。他让敬事房挑出个刚入宫资历浅的小太监,把他的宝贝儿埋下,这不就得了嘛。于是正巧儿挑中了当初刚净身的牛道埋了篮子。牛道牛公公人凭篮子贵,竟然成为专管宝树的司木太监,这宝树也被赐名“牛家宝树”

可惜从打晚清皇上失了龙廷,是树倒猢狲散,牛道牛公公也被赶出了紫禁城,却趁辛亥党人不注意,将这宝树给偷了出来,

可惜宝树移土难活,还没等牛公公吃到树上新摘的大西红柿就死了。牛公公气得神智大乱,从此……嗨,竟然疯了。宝树虽死,他还总是以为自己吃的喝的都是老宝树上摘的。

可悲,可怜,可叹

改编自《老百京奇事·牛家宝树》

有人说了,啥宝树啊想什么结什么,都是洋人骗钱的把戏。说是宝树结果需要一天一夜,其实暗中差人把想要的瓜果蔬菜挂树杈上就是了。

又有人说荣禄买树没花多少钱,千金买骨只是为得到这个法儿,收了大笔的回扣反过来取悦老佛爷罢了。

谁知牛道那个铁憨憨竟把这骗局当真。

后来清廷大厦崩塌,牛道独居寒窑,被宝树折磨疯了。见天儿念叨什么“咱值薄寥”“真地道”这些宫里的暗语。曾经作为太监的后辈见他神志不清怪可怜的,便也学荣禄大人的法子,把他想吃的挂在树上等他来摘,可太监没了主子以后又有多少家底儿呢,于是便有了西瓜替西红柿,树上结南瓜,新摘的牛肉,稀粥替炒肝等等诸般滑稽事。

“反正牛道也是疯子,看不出来,哄他乐一乐就得。”

一位照顾他的太监如此说道。

《牛家宝树·补遗篇》

黄龙舞空

御膳珍馐供皇家,

百品千品滋味乏,

牛公奉上粗**,

佛爷心里乐开花,

这是四句定场诗,咱先说在这儿。

老话说人是女娲娘娘抟泥儿捏的,却不似那泥菩萨清心寡欲。

说来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谁都有欲。所谓欲者食也,纵论古今,吃喝是头等大事,要不“欲”字儿咋是左边一个谷呢。

甭说我等凡夫俗子了,那高高在上的西太后更是如此。

宫里的吃喝历来都是天下头一份儿。当年宫内的御膳房可谓神州第一厨房,名厨良庖不尽其数,里头传出的名菜珍馐更是海了去了。这么跟您说吧,光是一顿御膳,试毒的公公就得两三个,要是光可着一个人吃,一道菜一口都能撑死。

您别看这么多美食佳肴,可那西太后慈禧老佛爷偏偏哪道都不得意,都不稀罕。唯独一样儿小吃,却是顿顿儿离不开。要是一顿见不着啊,老佛爷都得满地打滚儿。

究竟是什么咱先按下不表,只说是一样民间小吃,宫里唤作“黄龙舞空”。

这位看官说了,民间小吃有嘛好稀罕的?那是啊,咱们是不稀罕,可太后老佛爷是何等人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照样儿也有烦腻的时候。

加上大清这几年的国运一天不如一天,今儿西洋人咬一口,明儿东洋人啃一块,几年下来好好一个祖宗基业,也成了千疮百孔的破抹布。老佛爷见天儿看着这些折子,心里一着急一上火,是吃嘛嘛不香。这可急坏了身边的公公们。

可凡事无绝对。咱们看着是麻烦,对有些人来说反而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唉,要不怎么说有些人就是该着发财升官,富贵荣华直往他身上撞呢。当时的传膳太监小牛子,也就是后来的牛道牛公公临时起意,别出心裁为老佛爷加了道菜,竟然因此得了大大的嘉奖。

此菜正是咱们开头儿说的“黄龙舞空”。

只见一个精致的大瓷碟儿里摆着薄片酱牛肉,去皮花生米,潘金莲咸菜,中间还有一根黄乎乎的**儿。

老佛爷没见过这东西,问他:小牛子,这是什么啊?

牛道对曰:这是奴才给您请来的黄龙舞空。您看啊,黄龙下面护佑的是咱大清的江山。

其实所谓的江山也无非是用酱牛肉,花生米,小咸菜拼出来的,可您猜怎么着,这几样老北京顿顿离不开的菜品,在小牛子的手里还真被摆得活灵活现,像那么回子事儿。

至于黄龙也不是别的东西,就是咱们平时常吃的灌肠儿。

灌肠可是老北京地道的风味,最早在光绪年间就有了。一共分两种,大灌肠和小灌肠。大灌肠是荤菜,猪肥肠里灌上材料;小灌肠只是用红曲、淀粉、豆腐渣等材料调和,不带一点荤腥。牛道给慈禧吃的是大灌肠。

话说到此,这位看官要吐槽啦,你糊弄鬼呐,灌肠儿哪有这么吃的?不都得是一片片切好,煎熟以后浇蒜汁儿吃吗?您还别说,这里就透出小牛子的机灵劲儿了。

小牛子入宫之前原本也是皇城根儿底下猫着的主儿,哪能不知道灌肠是切片煎着吃?其实吃吃喝喝的东西都差不多,全看卖家怎么吆喝。买卖买卖,三分在卖,七分在卖。光卖的东西好不成,还得看怎么让买的人舒舒服服的买下来。这里边儿的学问可大着呐。

小牛子见老佛爷起了兴致,接着说道:奴才见老佛爷最近食欲不佳,专从福兴居给您请来的黄龙灌肠,还望老佛爷慢慢品尝。

您听听,这灌肠虽是贱吃食,但一叫上“黄龙”这么响当当牛哄哄的大名,身价格调自然是不一样,登堂入室成了餐桌上的贵人。

且“黄”通“皇”,黄龙舞空这菜的寓意明显比本身的味道好坏要重要得多。一来有保佑大清皇家江山永固的意思;二来,给老佛爷吃黄龙,更是暗暗迎合了慈禧吃定大权,架空光绪的心意。

老佛爷看看盘里那条没见过的粗**,又看了眼牛道,顿时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不仅暗中大大奖赏了小牛子,更为他赐名牛道,和大总管羊道一并侍奉她。

从此往后,每顿御膳也必有牛道公公亲自奉上的“黄龙”灌肠。

说来也怪,吃了牛道献的黄龙,老佛爷竟然真的胃口大开,容光焕发,渐渐竟然有重获青春的迹象。那些王公贵戚见状,也纷纷求老佛爷赐“黄龙灵根”,一时间,灌肠这种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吃竟然成了权贵们的心头好。

您说,这事儿奇不奇?

有人说是黄龙灌肠的材料有讲究,用的都是四方寻来的灵药仙草,有人说那灌肠的匠人——福兴居的“灌肠普”曾在终南山修过仙。

日子一长,真真假假各种猜测好似坟地的乌鸦般遮天蔽日。且不论好事者所言之虚实,老佛爷从此情钟灌肠倒是真的。据新任的传膳太监小侯子在《清宫膳谱》中记载,慈禧的膳食虽多,但黄龙灌肠是顿顿不落,一顿不吃……您猜怎么着,老佛爷竟然当众满地打滚儿。

又有看官说啦,你这破故事是瞎几把编的。老佛爷吃那灌肠儿就是图个新奇,一顿两顿还行,哪能顿顿离不开呢?

您听我继续往下说啊。

原来这老佛爷如此钟情灌肠竟是另有原因。

这要从当初咸丰皇爷在世时说起了。咸丰皇爷与慈禧老佛爷当年夜夜恩爱无边,真个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谁知天命无常,咸丰帝后来早早驾崩,慈禧虽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奈何身入宫门,只能忠贞守寡。将肉欲化作权利的欲求,把持一国大权,垂帘听政。

可人欲又岂是能压抑之物?太后老佛爷多年未得甘露滋润,纵是铁人也有生锈的时候,因此许多太医猜测老佛爷的食欲不振多半是阴阳不合所致。

恰逢此时牛道奉上灌肠儿,自然是别有它意。

您道她顿顿离不开是吃,其实吃倒是吃,不过是另一边儿在吃。

后记:写这个系列,最初只是为了恶搞一些某手上的“百京爷”,讽刺他们视频里口口声声的“地道”,结果竟然写成了一个系列的故事,总之大家能看得开心,会心一笑,这就是极好的,

期待着和大家下次的见面,最后……

让我们喊出这句口号!嗨!真地道!

【皇城贱人/大太监们的那些事儿】牛家宝树,黄龙舞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