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14):“第一类临界能量剥离——能量传递”
在上篇文章中,我讨论了能量层数充填与剥离临界能量层数的概念,而今天要讨论的内容将在这两个概念之上展开,而它们就是“第一类临界能量剥离——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临界能量剥离后产生的结果了,小至生火做饭,大到卫星上天,能量传递的应用早已在千万年的时光中深入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以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为首,前人在研究中基本已经把这部分的内容描述得差不多了(这里想插一句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描述实际上存在错误:孤立系统内任何变化不可能导致熵的减少,这个描述其实是错的,并且某个天文现象实际上能够证明该描述错误,猜猜这个天文现象是什么?另外基于这一情况,第二类永动机实际上是可以制造出来的,有关这部分的内容我在完成理论篇的撰写以后会在应用篇再讲解),所以老实说讲不出什么特别有新意的东西。
话虽如此,考虑到前人在讲述时并没有我对于源质与能量的理解,加上之后讨论强弱核力还有电磁力的产生还有其作用规律进行解释时我都离不开对这部分内容说明,所以虽然没啥可讲的我最终还是决定用我的源质能量体系对这部分内容仔细说明一下。
为了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说明,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图《14》-1:

《14》-1的模型取自《13》-1,不过《14》-1与《13》-1的区别在于《13》-1不对模型中的源质引力场进行任何形式的假定,但《14》-1对模型中的源质引力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假定,认为在《14》-1的模型中因为各种未在模型中标出的源质还有能量的共同作用的缘故,源质能量场——其中的源质引力场提供的将外层能量束缚在第1层源质周围的约束引力有限,在上篇文章《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13):“能量层数充填与剥离临界能量层数”》提及的剥离临界能量层数在该模型中的具体表现为大于2而小于1,因此在图《14》-1中处于第1层源质周围最外层的能量也即绿色覆膜上的能量会在整个系统的作用下被从第1层源质附近剥离如下图《14》-2:

因为电脑绘图比较吃力的原因,作者的作图比较随意,读者看着这张《14》-2适度地理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绿色能量覆膜在源质能量场的作用下分崩离析的那种意境就行了,这幅很抽象的说明用作图上的具体的内容就别太在意了,总之,在整个系统的作用下绿色能量覆膜彻底分崩离析,而这部分能量自然而然地会在系统中源质能量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
事实上截止目前为止的内容部分三类临界能量剥离拥有的几乎完全相同的过程,不过在第一类临界能量剥离——能量传递中假定源质能量场对被从第1层源质周围剥离出的绿色能量提供一个方向相对统一的力,于是在该力的作用下,绿色能量同向移动并聚集于了某个源质附近如下图《14》-3:
:

在绿色能量移动之后,在它靠近某个源质之时,基于近似《6》-3描述的原理,它将包覆那个源质并组成一个与第1层源质能量团相似的源质能量团如下图《14》-4:

由于绿色能量覆膜的能量总量大于橙色覆膜的能量总量,因此绿色能量在包覆那个源质后将弹出一小部分不再足以包覆任何源质的能量并任由其继续游荡,至此源质能量场完成了能量由第1层源质向其他源质的能量传递。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模型达到《14》-4后,系统并不一定会达成稳定,不如说在我《14》-4的模型中大概达不成稳定,原因在于在能量传递之后绿色源质能量团和橙色源质能量团实际上已经对整个源质能量场具有了同等程度的影响力,因此源质能量场大概会在此影响下进行类似于下图《14》-5的重组:

同时由于那一小部分被弹出的能量的存在,依据其能量总量的大小、变动以及对于绿色源质能量团、橙色源质能量团还有整个源质能量场的影响,整个系统也将难以保持平衡。
以上内容即为能量传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