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世界:家长“偷看”女儿聊天记录,你们这个群,害人不浅啊!

2019-08-25 14:23 作者:我叫Minecraft菌  | 我要投稿

妈妈偷看女儿聊天记录后,冲入房间:以后禁止你玩《我的世界》!

那么究竟是因为一段什么样对话,倒导致这位孩子的妈妈尽如此决绝呢?一位7岁的小女生,因为《我的世界》又发生了怎样的“不良”聊天记录呢?

没错,一切都是因为在一个聊天群中,关于Minecraft生物“JJ怪”的讨论。

关于《我的世界》JJ怪的历史

显然,这位妈妈是将《我的世界》JJ怪错误地理解了。这是一个对于不了解Minecraft的家长的误会。

JJ怪一词,早在2012年就流传于中国玩家社区之中(当然可能更早,但我能翻到最早的关于JJ怪的帖子记录,就是在2012年)。它的原型生物在当时比较Creeper,后被翻译为爬行者、苦力怕。

早期的Minecraft是没有中文版的,所以大多数在玩家在给怪物翻译命名时比较随意,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讨论;所以当时的命名,总结下来分为三类。

  • 拟声词:例如嘤嘤怪、根据怪物的叫声来命名;

  • 外观译:例如 JJ怪、黑长直、小白、小黑、雕面人(村民)等等,根据怪物的外观特征命名;

  • 直译:苦力怕、安德末末、库帕等等;根据英文直译来命名;(著名的雷石东)

所以,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精通英文,一个简单的外观译名,或者说外号,更能够让人加深印象。著名的JJ怪、小白、小黑甚至沿用至今。

“JJ怪”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而后,随着《我的世界》中文译名不断的规范化,JJ怪实际上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只是偶尔从老玩家嘴里出现那么几次,让萌系比较好奇,它究竟是个什么怪呢?

说到翻译,MC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比较坎坷的,从最初的没有翻译,到中文翻译补丁,到雷石东直放站,到鬼畜的机翻,到机翻、中国版、国际版三种中文翻译并列,再到今天简体中文翻译的大统一。

(中国版不再单独进行翻译,基岩版也逐渐抛弃机翻,统一使用国际正版的简体中文翻译)

鬼知道这些年,我玩Minecraft都经历了什么!

你们这个群,真是害人不浅啊!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这位妈妈对女儿玩《我的世界》的控诉。

不免让我想到了大约在19年2月份“你们这是什么群啊,你们真是害人不浅啊!”这个梗。

事件起因是一位初二的孩子,因为“沉迷”于游戏,每科成绩都不过平均分。孩子的妈妈,就跑到一个叫做“D7一下,你就知道”某游戏群里哭诉,扬言报警。并说群里400多个人就知道玩游戏和上网,好好学习不好么。游戏害人啊!

群里400多人都被这位妈妈给骂“懵”了……

这位妈妈固然出发点并非恶意,也表达了自己对“沉迷”网络和游戏的痛恨。并且她抛出了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取好好学习,非要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呢?

古有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这说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两迁三地,择优邻而居。孟母不会因为邻居贪玩,成谜于《我的世界》而去大吵一架,责怪他人。与其如此,不如退出此地,换个环境。


但“孟母三迁”的故事如今大有不少人持反对态度,自己的孩子是否沉迷于游戏,是否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和一个父母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您了解自己的孩子么?您了解自己孩子玩的游戏么?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如此缺乏自制力?您了解“JJ怪”真正的含义么?却就此妄下论断!

再者,倘若三迁依旧无优邻,是否还会有四迁,五迁,甚至是十迁?

另外听闻一野史所述,孟母三迁并没有改变孟子,改变孟子的是孟母的一次发怒。

回到开篇我想说的是,一个《我的世界》JJ怪引发的误解。误解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不去理解”。

最后,听闻很多人明天开学一个晚上,一盏灯,一支笔,说不定会有奇迹!


我的世界:家长“偷看”女儿聊天记录,你们这个群,害人不浅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