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享受煎熬,是傻子们与爱交易的暗号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乍一听是在说霍乱时期发生的爱情故事。这其实是被名字误导了。“霍乱时期”在这里只是一个故事背景板,马尔克斯在小说中写尽了爱情的方方面面,最终指涉的文眼都是——“爱情是一种像霍乱般的疾病”。也就是说,“霍乱”是“爱情”的隐喻,概括书的内容,书名叫《爱情是一场霍乱》更为贴切。
那么,这种病是怎么表现的呢?
书里富家女费尔明娜和穷小子阿里萨相恋。阿里萨喜欢音乐、诗歌,有不切实际的美梦愿景,他的浪漫打动着费尔明娜的春心。
第一次给费尔明娜写信后,在等待回信的过程中,马尔克斯把阿里萨的表现写得很有趣:
“他开始少言寡语,夜夜难眠……他吐绿水,晕头转向,还常常突然昏厥……”
他妈妈为他找来医生,医生“检查后得知,病人并没有发烧,浑身也没有哪一处疼痛。”
这就是医学也阻止不了的爱情之病。
在小说中,费尔明娜的父亲反对他们的爱情,把费尔明娜带到了远方的亲戚家,分离了二人。
少男少女的爱情霍乱就更严重了,他们想法设法通信来缓解思念之苦,漫长的焦虑和等待让他们濒临崩溃——身体并无大碍,可人却像快死了一样。
如费尔明娜父亲那样,爸妈反对中学生早恋,正是因为他们患过爱情疾病,深知爱情会扰乱人的心智,让你成绩下降。
他们知道,人在遇到挚爱或者自以为的挚爱时,心里蔓延的病症就像发烧。你会为TA目眩神迷,忘掉一切。TA美到让你震颤滚烫。你以往人生牢牢树立的观念和信仰,也可能会被这种疾病摧枯拉朽地推翻,明知道自己在做傻事,明知道自己颤巍巍又小鹿乱撞的试探的侧面,是磨难、是波折、是后患无穷的执迷、是现实情境中的不理智、是物质层面上的不精明。但你还是会身不由己地走过去,你不仅踢飞了那些显而易见的荒唐后果,反而还会觉得每一步都幸福无比,并为之心跳加速、欣喜不已。
如果你有过这种感觉,不知道是该恭喜还是该惋叹——你已经处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了。
之前我写过:“人到了一个年纪,暗恋这事就会神秘地消失。不存在毫无目的的心动,大家都是实用至上,没有喜欢不喜欢,只有合适不合适。”
年纪越大,爱情就不如青春时可信,就会相对功利。我们想象中的纯挚爱情,总是要如“丢在风里的日记”一般草草收场,不容许它沾染一点成人世界的杂质。我们总相信,爱情不是写论文,没有权威指南和数据助你情场得意,只能靠心去摸索和解答。
如果你说,假如你和那个让你生病的人没有散伙,走到了最后。是否就可以证明爱情的病能痊愈呢?不是啊,结婚后有结婚后的病,爱的病毒也会变异。看看最近的电影《婚姻故事》就晓得。只要两个人还爱着,所谓的结婚证就只不过是用白头偕老的轻巧祝愿,掩盖一男一女(或两男两女)永远无法摆脱的爱情后遗症。
当然,也有从未为爱生过病的人,譬如清朝的童养媳、皇帝冷落的秀女或者2020年某位困在婚姻围城里,无法纾解孤独的都市男人。他们的爱总是在与爱无关的算计里,用一时的迫不得已换取了一辈子的稀里糊涂。
你要体验真正的爱,总是要占据一种临床表现——茶饭不思、辗传反侧、寤寐求之、求而不得、欲言又止、身不由己、翻遍对方微信朋友圈、在脑海里想象你们的未来,并发出蠢笑、粗糙的自己去准备精心的礼物、切半个西瓜,中间那一口留给TA……
……
西瓜中间那一口是最甜的,还留给别人?这不就是有病么?朋友,爱就是这样神魔一体的,你要获得真正的爱,唯一的交易方式只能是——为之生病。身体的疾病,我们一定要战胜。但爱这种疾病,你不以身试险,不去感染,你就无法切身体会它深藏的微妙和灵光。禁果就是因为禁才甜,也是因为甜才禁。
还记得阿里萨生病的故事吗?当医生劝他出门散散心时,他说自己“甘愿享受煎熬”。
甘愿享受煎熬,太准确了,这就是傻子们与爱交易的暗号。愿大家身体无病,腾出空当,都能在情人节和所爱之人,陷入来自西瓜中心的那口甜蜜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