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做不到,当然形式更重要,内容算什么——养娃记0138

点击上方“中年惡爸”,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结合前面这段时间的积累,非常明确的一点,基本在所谓道法术器的基层徘徊。总的来说,现在这个阶段鸡饲料大家都不缺。多少年下来,收集网上各种资料,也是非常多的。想要用好几乎不太可能。
01 内容不值钱
早在双减开始前,各个渠道多少能流出来一些资料,习题,录播课等等。从方法论,到具体知识点,到各种特训,网上很容易能搜出来。
有些人,可能是不知道搜什么关键字,其实也很简单,搜机构名称,按时间排序就能找到很多了。
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泛滥,已经是即成的事实。这段时间想必也会有人在卖资料。可以很轻松地推断出来,信息泛滥时代最稀缺的就是专注力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容不值钱,内容要值钱,需要一个如何甄别内容的内容。而且还是个俄罗斯套娃的内容。
重点讨论另外一种内容,结合主题的方法重要还是内容重要的内容。类似记忆宫殿这样的秘术,一直以来总是能吸引很多关注的。也说明了,内容本身更像是做菜的原材料,通常没法直接就吃了。还是武林秘笈的说法,需要的是传承,而传承,为什么就会有真传弟子呢。

02 形式更重要

作为工具控,整个学习方法论一直会关注,也在实践中不断被挫败。
思维导图
市面上有很多软件,这些年下来差不多用了10多款,最初从ConceptDraw开始,后来一直用XMind。对TheBrain一直耿耿于怀。
至于为什么对TheBrain耿耿于怀是因为一直没有学会怎么用,介绍上是说它在漂亮国航空领域等高端领域用得非常多。显得更高大上一些。后来接触过安东尼官方课程,对思维导图本身更进了一步。可以理解为很多时候在使用XMind这类工具,只是把Word变了一个形式而已。思维导图更深层的意义并没有多少了解。
记忆方法
前面几个推送也都介绍了这个方法,记忆术在短视频平台很多,但是一般也都是只有几分钟的介绍,特别能引人入胜。基本都属于一看就会,一做就废。能开启一个视角,多一些知识碎片,于本身的改变并没有太多裨益。目前了解到的有各种App(可以私信我),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本等等。这里的误区在于,有原则(比如切分内容),更重要的是对抗遗忘。但是不能代替每次需要认认真真地背下来。
时间管理
个人的经验,几乎是市面上所有的时间管理软件都尝试了一遍,结果就是代办事项特别多,于是焦虑,然后换软件。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和孩子在时间管理上,目前能达成的一些共识,目前执行的还可以。基本上有进一步加深的基础了,不太成熟,如果想要探讨,可以留言给我。
上面的这些说法,似乎在告诉大家,形式不重要,思维导图和记忆发给发的本质是脑科学的成果,时间管理的核心在于目标管理。比较难的地方就在于,如果没有经历很难说随意。
拥有过才能说放手,有Q才能说对Q没兴趣,用过才能说不需要,看过那么多的书才能说某个观点不对。形式的花拳绣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它们,我们才能到达彼岸。
03 中庸之道为什么不行
其实很好理解,既然上面都这么说了,那就应该折衷一下,既关注内容也关注形式。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实际上几乎很难做到。可以作为目标,但是非常难达到。
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两者通常是非常对立的心态。这个就像是
有人会觉得孩子自由生长即可,将来的路他自己该怎么走怎么走,缘分天注定。
也有人会觉得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传承,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己走过的人生路有成功有失败,至少让他看到一条可能性,最深层的精华糟粕取舍,现身说法。
两者兼顾有些贪婪了,但是话说回来
有这么多资料,如果孩子自己能挑选那是相当强悍的。但是很多时候费的精力非常大。
需要事半功倍做一些事的时候,家长需要一定程度的介入。事实上,不管是不是愿意,家长都已经介入了。我们是概率里面的分子还是分母。
其实想要教会孩子人生道理,和教会孩子方法,都是需要事件承载的,既然如此,能脱身?
爱也许能在20岁那一年让孩子发光发热,前面这些年的沉沦是为了蹲下跳更高吗?
04 题外话
前几天说选班干部,鼓励他去参选,只要上台就算赢了,后来推迟了,偶尔会听他提起这事。最近有几次听到他被班主任表扬,关心班级的事。意料之外的事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多吧。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