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2全面战争兵种介绍:共和国之辉——马略改革前的罗马军团
罗马就是文明!罗马就是秩序!罗马就是力量!我们就是罗马!
——第十四军团长斐塔利昂
没有民族比他们(罗马人)更愿意去采用新的习惯,以及效法别人做更好的东西。
——波利比乌斯
本期是罗马2全战兵种第一期试水,有问题大家请多在评论区发言,我会从兵种历史背景还有战役表现两方面来介绍兵种,希望既可以帮到想要了解兵种历史的小伙伴也能帮到单纯想要了解游戏的朋友。什么?你问罗1和战锤为什么不更了?我只是个替身,这种问题请去问百夫长。

我是分隔符
罗马2作为罗马的续作,尽管玩家的评价褒贬不一(例如这弱智一样的外交,为什么我把敌人打成附庸以后我的同盟还要淦他还和我降好感???无数牢不可破的同盟就因为CA的偷懒分崩离析)但是毫无疑问许多新加入的兵种缓解了后期兵种同质化的问题,其中罗马作为本作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最大受益者,多种多样各个价位的部队完善充实了罗马的体系,使其在战役和对战中都堪称最强大的派系之一,因为兵种过于繁多,所以本期先介绍马略改革前的罗马军团。
一提到罗马重步兵,精罗们首先一定会想到

哦不,是这样的

这样的军团要等到帝国早期啦,其实罗马对大多数文明国家的征服早在马略改革之前就已完成,击败继业者和汉尼拔的不是你们军团步兵,kono壮年兵哒!尽管相对帝国早期的后辈名气稍逊,但是青年兵成年兵等等也是精罗们耳熟能详的战士,他们大多数是来自罗马城及其殖民地的有产公民与意大利同盟的人民,热血与勇德使得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章是罗马主场,懂得都懂),然而对敌人来说,罗马军队最可怕的不是他们精良的装备亦或是严明的纪律,而是无论你打垮多少个军团,都会有更多的罗马战士集结在执政官的战旗之下(参考意大利逆了个大天的招募速度,两回合给你干满编了都可以)。
游戏大地图开始时间是在公元前272年,此时的罗马军队基本已经从一支伊特鲁里亚-希腊样式的军队发展成了有自己独特基础战术与作战体系的军队,其代表性的军事组织便是军团(legion来源于拉丁语legere,意为挑选),通常每个军团下辖10个青年兵、壮年兵、成年兵中队(maniple),另有1200名轻步兵,在特殊情况下各部队数目会等比例增加,在战场上他们将排列出三线的棋盘阵,每个中队之间空出一个中队的距离,而后一线的部队对齐前一线的空隙(提问:敌人为什么不会从各个中队的空隙间钻出来爆你菊花?会在青年兵的介绍中给出答案),在特殊情况下中队数量会等比例的增加(以上引用的主要是波里比阿所记录的,事实上在罗马共和国漫长的历史上有过诸多的军事改革,但游戏中最贴近的正是波里比阿式军团),每军团通常4200人——6000人(来自历史原文)而每一军团会分配300名罗马骑兵,根据李维的记载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则是每个军团都保持在了5000人以上,在bc272左右罗马常备兵力是4个军团,每名执政官领导两个军团(另外还有等数量的同盟军团),但其实罗马所能使用的兵力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波利比乌斯时代的罗马军团的士兵。
罗马步兵


征召兵(leves)
十分廉价的远程,狗都不用的单位,29标枪打人都不带疼的并且对射能力很弱(80射程还对个屁啊)。这玩意甚至不需要兵营就可以建造。
历史背景:和希腊人一样,军团也会征召财产刚刚达标者进入军队来作为散兵,不熟悉历史的小伙伴可能会把他和(velites)混淆,在游戏中CA对该兵种的介绍提到共和国早期300名征召兵会和900名青年兵(hastati此处翻译为枪兵更合适),这来源于李维对拉丁战争时期(bc340)早期军团的描述
第一列士兵被称为枪兵(hastati),由青年士兵组成,被分为 15 个中队(manipuli),中队与中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每个中队包括了 60 名士兵、2 名百夫长(centurione)以及 1 名充当挑夫一类工作的杂工(vexillarius)。第一列中2/3 的士兵是重装兵,他们装备着罗马军团标志性的椭圆形大盾(scutum),剩余的 1/3 士兵只装备一支长枪(hasta)和一支标枪(gaesa)
但是显然在游戏所在的时期中他们已经不是固定搭配,同时征召兵本身已经被轻步兵取代了,游戏里这两玩意却还能同时出现,就当过渡吧。


轻步兵(velites)
32的标枪伤害,依然是不痛不痒。反观隔壁迦太基的利比亚轻盾,人家好歹是中装,这个轻装的破标枪,狗都不用,25士气加上15甲的小身板很容易就卡其脱离太(更容易就地去见罗慕路斯)。
历史背景:轻步兵也被音译为“韦利特”,兵法简述中介绍的轻步兵也正是他(征召兵心里苦啊,我也为共和国立过功)。他们除了标枪还装配着一种直径90CM左右的小圆盾(Parma)和一把短刀,头上披的狼皮也有原型不过不是人人都有,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和中期,服兵役是一种特权,军团中最年轻最缺少经验的战士们被长官允许作为轻步兵骚扰敌军并与敌军轻步兵战斗,为他们将来作为重装步兵做铺垫,尽管我们对那个时代罗马新兵受训程度并不了解,不过他们对比盟友和敌人显然都受过更好的训练。但其实这玩意有点穿越,有一定证据表明轻步兵是在bc211才彻底取代了征召兵,不过游戏的考据大家就别那么在意了。

罗马青年兵(hastati)


作为仅次于加拉太剑的最强一级剑盾,拥有一级剑中最强的绞肉能力,加上两根步兵标枪,让青年兵既能参与填线,也能在侧翼支援骑兵战,并且战役中也能碾压迦太基等周围国家的一级兵营的兵种。中装的质量也让青年兵更好对抗骑兵,这些年轻人无愧于描述中罗马军团前线的护盾。

历史背景: 为啥上文说这玩意儿在那个语境下翻译成枪兵更好呢?因为hastati一词来源于hasta(希腊人所用的长枪),而罗马人早期第一线用的确实是这种武器,到后来罗马人改变了战法和武器配置,但是考虑到“祖宗之名不可变”所以就保留了这个名字(这句话在扯淡)。上文介绍过青年兵、壮年兵有着相同的基础战术单位,即中队,而每个中队都下辖两个60人的百夫队(century,这个词确实来源于百centum,为什么没有100人要叫百夫队?那当然是因为四大天王有五个人啊)
关于罗马人摆棋盘阵不怕被敌人爆菊的原因的威廉富勒的解释是,每个中队都分为前后百夫队,在前一线的部队从空隙中撤走后后百夫队立刻上前填充各个中队间的空隙(一个中队的空隙正好是一个百夫队的长度,因为罗马人是布置的前后百夫队),阵线便成为了一条密不透风的铁壁。
而现代学者更倾向于认为,如果敌人试图迂回中队间的空隙时,会遭遇后方更强大的罗马士兵,因此出于趋利避害的角度,敌人不会采取这样的行为。(但是马略改革后军团间的空隙越来越小以至完全成为一条完整战线,也算是反驳了这个观点)

壮年兵(prinpes)


罗马前期最强的步兵,与普通军团相比虽然护甲较低但是近防更高,考虑到罗马系步兵普遍护甲较高的情况,我认为提升的近防让他在绞肉中更有优势。
历史背景:prinpes的意思是“领导者”,成年兵与青年兵的区别在于他们有更多的财产准备更好的装备,这样的划分方式被认为是从卡米卢斯的时代开始的(共和国崛起的罗马派系首领),(UP在书中看过军团步兵的等级划分(青年兵→成年兵)曾出现过变化,由财产变为了服役年限,可惜没看见具体的年份),这些全副武装的重装步兵是罗马步兵的中坚力量,在鱼鹰社的图书和游戏里面这些重装战士全都穿着锁子甲(lorica),只有财产有10000德拉马克左右的战士才能穿着这种铠甲,在游戏中这些军人穿着整齐统一的护甲大概也是美化过的。(10000德拉马克是否也是划分壮年兵与青年兵的界限就不得而知了)


成年兵(Triarius)


虽然没有共和国崛起的成年兵那般可怕,但是这些老兵在战役和网战中依然有不低的出场率。成年兵既能承担保护或者突破侧翼的工作,又能打开矩阵长时间抗线,是罗马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哦戳啦,急霸矛了(指急于出场抢走了成年兵的长矛)

历史背景:Triarius直译为三线兵,事实上作为军团中最富有或者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在战场上会被部署在最为安全的荣誉位置也就是第三线,这些战士最为成熟稳重,在最危急时刻军团只能依仗他们,例如狗头山战役罗马左翼那20个放弃追击溃逃马其顿军,迂回马其顿右翼奠定胜局的中队被认为可能是成年兵,因为他们懂得如果战败了那所谓战利品毫无意义又或他们的资产已经使得他们不会为财富杀红了眼。图中拉丁文是罗马谚语,意思是轮到成年兵那基本就寄了(指前两线都被橄榄),他们也正是军团的最后一道防线(你说后备兵啊?不熟真不熟)

罗马骑士团(equites)


罗马本土骑兵,介绍里写着精锐,仔细一看却有着“防御较低、杀伤较低、士气较低”一系列词条,但是500的价位,中装的质量加上高达70的护甲,还要什么自行车?战役中骑士团既可以限制敌方远程又可以高效追杀逃兵,而在网战中可以向步兵发起反冲锋,也可以承担炮灰的责任黏住对手高价值的骑兵并且让远程进行无差别射击,甚至可以配合传奇技能第十军团的忠诚来和对手骑兵一换一,因此骑士团绝对是罗马骑兵线上很重要的一环。
历史背景:罗马人是对于军事十分务实的民族,同时罗马也十分重视骑兵力量的建设,然而罗马共和国的骑兵相对步兵没有太出色的战果,在某些战役中更是成为了罗马军的薄弱点,较少的数量和专业性的缺失也使得这些骑士不像马其顿的伙伴骑兵一样拥有一锤定音的彪悍战力和精锐部队的地位。就算到共和国末期步兵依旧承担着不少对抗骑兵的任务(帝国时期骑兵数量质量上的飞跃使得这一需求减少)所以大家对他们的风评并不是很好,虽说事实上也没那么差劲就是了。

早期equites仅仅指骑兵,在共和国后期逐渐变成了“骑士阶层”的意思,在早期他们是罗马最富有的军人,想成为骑兵要有10万阿司的财产,在公元前3世纪末期却已经降低到了4000阿司。在早期由于骑兵人数以及意大利半岛马匹的稀少(或许也与意大利地形有关),骑兵没有左右战局的能力,但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的骑士们逐渐取得了一些辉煌的战果,并诞生了诸如马尔塞鲁斯这样的骑兵英雄,尽管在皮洛士战争时期也有像奥普拉克斯这样的战士(他杀死了皮洛士的战马并几乎杀死皮洛士),但是他是福瑞塔尼人同时他的存在与否也存疑。尽管罗马骑兵战斗力并不如他们在东方和希腊的同行,但在罗马骑兵身份依旧是与精英挂钩。
早期罗马骑兵防护与进攻装备皆不出色,但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已经改善许多,帕特里克更是直接称呼他们“重装骑士”,波利比乌斯这样描述他们的装备;
骑兵之武装非常类似现在希腊所使用的。在早期他们没有胸甲,而是身着短衣作战,这在上下马时,极为容易及灵活,但在近身交战时却暴露在极大危险中,因为身体几乎没有保护。除此之外,他们的长枪亦在两处不合使用:第一,他们将武器制作的如此细长柔软,所以无法做出稳定的瞄准,而且马匹运动时所带来武器的震动,造成许多武器在铁端固定住任何东西前,便已经断裂。第二,尾端并未附上尖刺,所以只能以尖端做出第一击,而假如武器断裂,长枪则变得无用。骑兵盾牌是由牛皮制成,在形状上有些类似用于祭祀之圆形糕饼,中间有突出物,这些盾牌在作战时实无甚用处,因为它们不够坚实,而且暴露雨中时,牛皮外层会脱落以及腐蚀,它们不仅看起来怪异,如同之前一样,而且现在则已完全不用。既然这装配证明在使用上如此不理想,罗马人立即变更去使用希腊人用的类型。
罗马骑士不同于马其顿式的军队骑兵总是被当做两翼的主要的冲击力量,此时罗马骑士很少作为锤砧战术的锤(也许罗马指挥官对他们的能力也缺乏信心),他们比起杀伤敌军更善于制造混乱,尽管骑兵直接冲击列阵步兵被认为是愚行,这事实上在一些情况下是可行的,骑兵对步兵发动突然袭击是罗马人十分青睐的战法,尤其是面对组织度低下的军队时这样的攻击总是卓有成效,骑士们总是可以通过一两次有效的进攻使敌军战线陷入混乱与恐惧(来源于论文试论共和时期罗马骑兵的作用),多数情况下骑兵的攻击要在罗马步兵的配合下进行,不过也有特例。

在bc222年马尔塞鲁斯手下的骑兵在克拉斯提迪乌姆对已经摆好阵型的高卢步兵发动了攻击,第一次突袭被敌军成功抵挡住,但是在一部分骑兵完成对侧翼和后方的包抄后进行第二次冲击后敌军立刻全部白旗,这一过程步兵几乎没有参与。步行作战同样是罗马骑兵一种可选的战术,但是在过去却被解读为罗马骑兵仅仅只步行作战,从现在的角度看无疑是错误的,波利比乌斯本人确实倾向于罗马骑兵倾向于下马战斗,而普鲁塔克则认为当战局混乱等特殊情况下骑士们才会选择这样的战法。顺带一提伙伴骑兵在佩利乌姆同样有下马作战的记录。说那么多这货在游戏里依然是500块的垃圾,别给自己造成混乱就行。
罗马同盟部队
历史背景:罗马的同盟将为罗马提交一份穿袍者清单汇报可提供的兵力,在波利比乌斯的著作中,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前的凯尔特战争重,各盟友所能提供的总兵力如下
拉丁人,八万步兵及五千骑兵;萨莫奈人,七万步兵及七千骑兵;雅庇吉亚人和美沙皮亚人,五万步兵及一万六千骑兵;卢坎尼亚人,三万步兵及三千骑兵;马西人、马禄奇尼人、福连塔那人和威士提尼人,二万步兵及四千骑兵;在西西里及他林敦,有两个预备军团,每个军团各有约四千两百名步兵及两百名骑兵。罗马人及坎帕尼亚人中,所有出现在登陆名册的共有二十五万名步兵及两万三千名骑兵。所以罗马人及其盟友中可以服役的人,共计超过七十万名步兵和七万名骑兵
请注意这是理论上罗马能动员的最大兵力,而非罗马实际的总兵力
同盟青年兵(socii hastati)


他有“攻击强大”的词条但其实没比小青年能砍多少,二者生存能力也差不多。相当于完全弱化版的意大利剑,无论是战役还是网战都能被青年兵完美替代,所以一般不建议使用(追求历史还原除外)
历史背景:同盟军一直是罗马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所谓的同盟(socii)事实上是有着从属关系的,他们是被罗马击败的部落,但是罗马的条件却是十分宽松,他们如果安定并且愿意为罗马提供战士(如上文所说,参军是特权而非义务),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得的自治权并不被要求纳贡甚至能分享战利品。
早期不少同盟军可能用着类似罗马人的装备和战法,但是意大利文化种类繁多,一些同盟可能用着希腊人或凯尔特人的战法,同盟军通常占据了一支罗马军队的一半以上,罗马军队会被布置在中间,同盟部队则部署在两翼,他们由名为“盟军长官”的罗马军官指挥,波利比乌斯这样描述他们
“盟军步兵之数量通常等于罗马人的步兵,但骑兵则多达三倍。从这些人之中,他们大约拣选出三分之一的骑兵及五分之一的步兵来担任“特选”。其他的他们则分为两团,其中之一为右翼,另一则为左翼。”
最早的时候罗马人的武装比盟军更重,所以更灵活的盟军会被布置在军团的两翼,但是在叙利亚战争中,意大利军团已经完全采取了和罗马军团相同的武装。
同盟骑士

比起罗马骑士团进攻能力更强,都是70护甲罗马骑士只是中装,他却有重装(因为有具装吧)。该选哪个不用说了吧?当然是——穿越回来的辅助骑兵!他们都是同一个兵营出的,属性直接碾压这货。
历史背景:同盟的骑兵才是波利比乌斯时代罗马骑兵的主力(数量上),他们只在战时被罗马临时征召(所以并不算罗马常备骑兵),同盟骑兵的稳定来源是意大利的盟友,随着罗马扩张事实上同盟骑兵也有更多来源,历史上不乏罗马人利用努米底亚和埃托利亚、帕加马等地的骑兵来提升自己的骑兵力量。
同盟精锐部队
“盟军步兵之数量通常等于罗马人的步兵,但骑兵则多达三倍。从这些人之中,他们大约拣选出三分之一的骑兵及五分之一的步兵来担任“特选”。其他的他们则分为两团,其中之一为右翼,另一则为左翼。由盟军长选出三分之一的骑兵及五分之一的步兵作为同盟精锐部队
同盟精锐步兵(Socii Extraordinarii)


弱化版的萨莫奈剑,同样以高护甲和较强的绞肉能力出名。但是在罗马军团系步兵中,他的优势完全被覆盖,因此出场率也不高(追求还原历史除外)

同盟精锐骑兵


罗马性价比之王的体现之一,840块的极重装冲骑,你这让隔壁的希腊枪骑士情何以堪。让罗马能够主动发起骑兵战的利器,同时相比塞萨利骑兵的40甲,更高的护甲也让同盟精锐骑士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在拥有辅助贵族骑之前是罗马骑兵线上最好的选择。
历史背景:在罗2中冲击骑兵大多是双手拿着骑枪不佩盾的枪骑士,按此标准来看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的骑兵基本都难以到达这个标准。然而在CA的安排下,CJB的同盟精锐骑士闪亮登场了。
尽管帝国时期罗马军队中不乏使用contos双手重骑枪的辅助骑兵,但是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同盟精锐骑兵只是从同盟骑兵中精选出来的,他们的作战方式与普通骑兵并没有区别。
以上便是罗马阵营马改前所有部队(辅助兵马改后放后面一道讲)。可以看出,咱罗马男儿又帅又能打。